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今年的暑期档,已经落下帷幕。

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都是近十年来最强。

论口碑,足足有5部国产片,评分超过8分;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论票房,《南京照相馆》以25亿领跑。

当沉寂的电影市场,好不容易才被佳作点燃的同时。

有些人却急了。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尽管这位某瓣用户,没有指名道姓地说是哪些电影。

但是那句“基本盘这一块”,就不难猜到他在暗指什么。

这都2025年了,这些酸鸡、殖人、假理中客、公知的话术,怎么还没更新啊?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首先,什么叫“极端情绪电影”?

我没查到准确的定义。

因为它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性的电影类型分类。

而是一个“描述性”的标签,或者术语。

就比如我们常说的“话题电影”。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讲“杀妻”的《消失的她》、聚焦电信诈骗的《孤注一掷》。

和其他电影相比,它们主要靠社会热点话题,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所以我大胆猜测:

“极端情绪电影”说的是强烈且刻意地,唤起观众极端情感反应的电影。

比如看完《血战钢锯岭》,你也想去电影里背几个重伤员;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看完《奎迪》,你也想找个壮汉打一架。

看完韩剧《枪口彼端》,就想用暴力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难题。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但是中国电影,不可能存在所谓的“极端情绪”。

因为我们有全世界最严格的审查制度,没有之一。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重中之重,在于正确的价值导向。

就连“过分表现酗酒、吸烟及其他陋习”,都要被删改。

你说国产片煽动极端情绪?这扯不扯?

而且某些人将中国的高票房电影,简化为“极端情绪产物”。

完全是忽视了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复杂性。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2025年暑期档,本身就是对“单一归因论”的有力反驳。

院线类型片百花齐放,多种多样。

《南京照相馆》从平民百姓的视角,重现抗战历史。

传达的是市井温暖、是平凡大义,是抗战背景下普通人的爱国情怀。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浪浪山小妖怪》以底层小妖作为主角,融合了中华传统水墨美学。

用童话的方式,隐喻现代职场。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古装轻喜剧《长安的荔枝》,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原著。

以虚构的唐代物流轶事,在幽默的故事背后,揭露官场黑暗和虚伪。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除了这些票房领跑的,还有《东极岛》、《罗小黑战记2》。

也不乏《侏罗纪世界:重生》、《碟中谍8》、《新·驯龙高手》、《F1:狂飙赛车》等外语片……

且不论它们的质量如何,至少类型和主题差异显著。

动画、喜剧、悬疑,多类型并存。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其中票房最高的《南京照相馆》,它煽动极端情绪吗?

恰恰相反!

电影所呈现的,只是日军灭绝人性的罪行的冰山一角。

导演的镜头处处克制,非但没有煽动,还在引导观众铭记历史,自立自强。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平心而论,我相信大部分观众看完电影,内心都充满了悲愤。

这份“极端情绪”的始作俑者是谁?

是日本侵略者。

如果对于某些人而言,呈现部分真相,就算煽动极端情绪。

那么犯下滔天罪行,至今都没正式道歉的日本,是不是更该被口诛笔伐呢?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看见自己的同胞被虐杀,而行凶者和他们的后代非但没有悔恨,还在美化自己的罪行。

但凡有点人性,都会感到愤怒吧?

怎么到了某些人那里,合理地表达情绪,就成了“极端”呢?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由于对“极端”的定义模糊,某些人趁机钻空子,玩起了偷换概念的把戏。

将“家国情怀”和“血脉亲情”,这些正常的情感表达。

草率地和“极端”,划上了等号。

让我们拓宽时间跨度,看看国产片票房总榜。

《你好,李焕英》票房超54亿,核心情感是母女亲情。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在阖家团圆的春节,温柔地拂过全体华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两部《流浪地球》,第二部的票房超过40亿。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聚焦全人类的命运,讲述发生在未来的科幻故事。

届时已经没有了国别之分,面对共同的灾难,全人类拧成一股绳。

无论是第一部的“饱和式援救”,还是第二部的“50岁以上出列”,都是在讴歌人性。

你说这叫“极端情绪”?我看你有点极端了!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除此之外,“高票房的电影,都是极端情绪电影”的论断,也是在侮辱观众。

他的潜台词,就是说观众都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只会被情绪操控。

真是笑了。

就说眼下的暑期档。

《超人》和《神奇四侠》,接连两部好莱坞超英烂片,在北美票房爆了。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却在内地院线根本卖不动,口碑也稀碎。

同样是爱国题材,《南京照相馆》的票房,比《东极岛》高了好几倍。

因为前者呈现真实历史,让观众自发地产生情感共鸣,而非被刻意煽动情绪。

后者却把动人的真实故事,改编成了虚构的超英片。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两者悬殊的票房,证明了这届观众可不好“忽悠”。

我们会用脚投票,证明自己的审美水平。

这时候有人要说了:“哎呀!你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他说的是《战狼》,是《长津湖》,是《哪吒2》!”

行,那咱们就说说这三部电影。

吴京主演的两部《战狼》,虽然有些“个人英雄主义”。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用弹簧床垫弹开RPG的操作,也有些超现实。

但它原本就不是传统的战争片,而是对标《第一滴血》的爽片。

《战狼》煽动啥极端情绪了?是让观众挡飞弹,还是在护照上写字了?

更何况,《第一滴血》都拍5部了,某瓣平均分接近8分。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而《战狼》才拍了两部,怎么就有人急了?这么容不下它?

《长津湖》就更特殊了。

首先,作为一部战争片,它本身的质量绝对超出平均值。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其次,它是一部主旋律献礼片,票房方面多少都会有点加持。

至于极端情绪……还是那句话。

我们只是如实反映了,美帝侵略者的战争行径。

正应了那个段子——

“你怎么惹恼他了?”

“我只是重复了他主子的话而已。”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别说美国没有主旋律电影。

论‌战争史诗‌,有强调集体英雄主义的《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

论‌个人励志,有‌《阿甘正传》用个人经历诠释美国梦。‌

论‌政治惊悚‌,也有《逃离德黑兰》。

表面上在重现真实事件,却在价值导向上动手脚,淡化政治立场上的争议。‌‌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某些群体要是容不下“主旋律电影”,那就请先向上面那些电影开炮。

最后是《哪吒2》——某些群体攻击的主要目标。

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哪吒2》的故事足够精彩,特效水平也是第一梯队。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集中争议点,一是夹带私货,二是票房过高。

前者我觉得无可厚非。

毕竟欧美影视剧里夹带的私货,可比一部《哪吒2》多多了。

至于154亿的票房,确实超出了同类电影的上限。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但是也很合理。

因为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天然具有文化属性,承载着传播文化的任务。

所以电影市场,也是舆论宣传的战场。

村里好不容易出个大学生,肯定得全村鼎力支持啊!

连我们自己都不支持自己的电影出海,还指望外国观众帮衬吗?

《哪吒2》的票房成绩,的确受到了爱国情绪的刺激。

但是爱国≠极端,情感共鸣≠情绪煽动。

反而折射出,中国观众的团结和凝聚力。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如果仅靠情绪煽动,就能票房口碑双丰收。

那么中国电影市场,就不会有那么多亏本的电影了。

真正的票房密码,始终是尊重观众的艺术创作。

《浪浪山小妖怪》耗时三年制作,1800组镜头、2000张场景图,融合传统水墨与现代光影技术;

它的成功,源于精良的制作,接地气的故事,以及价值观引起的共鸣。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南京照相馆》从平民的视角讲述历史,采用了大量真实史料。

它的成功,源自故事获得观众的共情。

引发日本右翼网民的攻击,恰恰印证其成功打破了右翼,搞历史虚无主义的企图;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无论是小妖追梦、历史反思,还是家庭温情。

这些中国电影,都指向了人类共通的情感。

某些群体偷换概念,不遗余力地抹黑多元化、成熟的中国电影市场。

极个别哗众取宠,靠反串和夸张的演绎,博取流量。

我只能合理怀疑,他们并不通人性。

3部电影票房200亿,为什么被全网黑?

“石砸狗叫”,应激了。

今天就说到这里,咱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