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市场有多冷清?观众心里都有数。流量剧扎堆,打着谍战旗号的作品却不是谈情说爱就是漏洞百出。就在大家觉得“好谍战”快绝迹时,《信仰》偏偏杀出血路。42集的体量,还没放到一半,只播了3集就收视率领跑,业内人惊呼这才是今年真正的黑马。问题来了,一部没人看好的剧,为什么突然火成这样?
这部剧一开场就自带传奇色彩。张丽和耿连友这对编剧,可不是随便编的,他们是真干过情报工作的。别人写剧本靠百度,他们写剧本靠机密档案。家里柜子里还放着当年的文件,写到哪翻到哪,细节对照到天亮。连时间线都不能差一天,这股较劲劲儿,放到现在简直像考古。观众一看就知道,这是真材实料,不是拍脑袋编的。
剧组为了还原年代氛围,美术指导杨浩宇带队全国跑,把旧货市场翻了个遍。发报机、收音机全是真家伙,有些还按博物馆的藏品1:1复刻。审讯室的刑具?查资料重制的。有场戏赵云飞要把情报藏进馒头,道具组专门研究了上世纪40年代重庆街头的面食工艺,连馒头大小、颜色、口感都得合格。这么搞,观众看着是真信服,连馒头都能演戏,这才叫用心。
主角赵云飞不是天生坚定的革命战士,而是军统的审查员。每天看红色宣传品找“问题”,看着看着心态变了。秦俊杰把这个转变演得很细腻,有一场戏,夜里翻文件,眼神从麻木到困惑,再到挣扎,全程无台词,全靠表情。观众看得心里一紧,这才是真正的表演。
阚清子饰演的陈玉婷,是军统审读组组长。她表面冷静,内心却暗藏秘密。和赵云飞在办公室争论的一场戏,台词是工作,眼神却是试探。两个人像在下暗棋,你来我往,观众在屏幕前都替他们捏把汗。
有个片段,赵云飞夜里发报,突然停电,他立马把设备塞进煤炉灰里。有人以为这是编剧脑洞,结果真有其事,当年地下党员确实这样干过。还有女特工传递情报,把消息写在口红盒背面,假装补妆交出去。这些细节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还请了党史专家把关。观众不自觉就代入了,因为这不是演的,是重现。
很多谍战剧喜欢搞神探,主角无所不能,结果观众越看越出戏。《信仰》不一样,它给的是真实感。赵云飞会迷茫,会犹豫,也会害怕,这种普通人的状态最能让人共情。观众想的是,“要换我,我敢不敢坚持下去?”这才是真正的打动人心。真正的英雄不是天生无畏,而是在恐惧中依旧选择信念的人。
《信仰》火得不意外,它证明了一件事:好内容从不缺观众。流量可以带来热闹,却带不来共鸣。观众要的不是浮夸,而是能让人心头一紧的真东西。《信仰》用故事、细节、表演,把观众拉回了谍战剧最初的魅力。谍战市场缺的不是观众,而是像这样有诚意、有骨气的作品。你说谍战剧死了吗?《信仰》用三集就回答了:没死,只等真货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