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剧《归队》第11集中,汤德远的父亲带着汤德远,扛着木炭来到了肖铁林家门前。一开始,肖铁林手下的伪军,不让汤德远父子进门,直到汤父喊了一声三舅,肖父出来后,汤德远父子才得以进门。
见到肖父和肖铁林后,汤父先是对肖铁林救汤德远的命,表示了感谢,然后再小心翼翼提出,让汤德远跟着肖铁林干。
肖铁林没有救劳工营里的其他劳工,汤德远醒后骂了他一路。对于这件事情,肖铁林一直耿耿于怀。
听到汤父说让汤德远跟着自己干,肖铁林反话说了一大堆,什么汤德远有大理想大抱负是干大事的等等,统统说了一遍。
肖父看到肖铁林这样,就说起了当年汤父救肖铁林命的事情。
原来,肖铁林4岁时,和汤德远的哥哥汤德旺,一起掉进了冰窟窿,是汤父舍弃汤德旺,先救了肖铁林。结果,汤德旺没有救上来,汤父也因此得了关节炎。
肖父提起往事,肖铁林仍然没有松口,他说自己这次救了汤德远,两家已经扯平了。
直到汤德远说自己不再摸枪了后,肖铁林又跟了一句,这才算是默认答应了。
就在汤德远收拾行李准备去投奔肖铁林时,鲁长山来了。
鲁长山和汤父谈了抗联战友们之间的感情和故事后,躲在里屋的汤德远原来的想法动摇了。后面,当鲁长山来到元宝镇时,汤德远也跟着来了。
汤父其实早已经看出汤德远不愿意跟着肖铁林干,所以,鲁长山离开时,汤父故意问了一句,鲁长山的下一站是哪里。
肖铁林应该没有祸害过乡亲们,但是,在大多数人眼里,肖铁林给鬼子干事,他就是汉奸。
在鬼子大秃子岭劳工营,肖铁林其实是救了汤德远两次的。肖铁林之所以救汤德远,除了报恩外,他看中汤德远肯定也是原因之一。
因为,要是汤德远被鬼子害了的话,只要肖铁林自己不说,谁也不知道汤德远已经死在鬼子劳工营里了。
既然肖铁林看中了汤德远,他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答应汤父让汤德远跟着自己呢?
先说汤德远。
汤德远的脾气是非常倔强的,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低头。同时,汤德远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情,一旦汤德远进了肖铁林的伪“搏虎团”,一旦面对鬼子,汤德远可能会控制不住情绪,让鬼子察觉到什么或直接和鬼子发生冲突。
如果这样的话,不管肖铁林是抗联卧底,还是中间派伪军或其他身份,事情可就麻烦了。鬼子的特点,一是残忍,二是自大,容不得半点忤逆和反对。
汤德远在战场上,可以和鬼子好好拼杀,可是,在鬼子的地盘上,汤德远的确很容易坏事。
还有,汤德远就算跟了肖铁林,他也会为抗联搜集情报和打探消息的。关于这一点,肖铁林心里自然清楚。
所以,肖铁林对汤德远说的那一大堆反话,其实就是在磨汤德远的性子的。肖铁林的意图是,他要把内方外方的汤德远,磨砺成内方外圆的汤德远。
下面再说说肖铁林。
关于肖铁林伪“搏虎团”团长身份外,他是否还有其他身份,观众们一直有两种猜想。
第一种猜想,肖铁林是忍辱负重的抗联卧底。
第二种猜想,肖铁林就是一个中间派伪军,他救汤德远等,其实都是为了给自己留后路。
那么,肖铁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很有可能,肖铁林既不是抗联卧底,也不是中间派伪军,他是关内另一支抗战部队安插到伪军中的人。
东北抗战期间,伪满伪军第七旅的王旅长,就是关内另一支抗战部队安排的卧底。王旅长奉命打入伪满伪军后,一直在暗中联络抗战力量。
1945年大反攻鬼子投降后,王旅长带领伪军第七旅残部归队。1948年,王旅长在营口率领部队8000余人起义,加入了人民军队。
从这个角度来说,肖铁林的原型中,可能就有王旅长。
也就是这样,肖铁林明知道汤德远是抗联战士,最后还是答应接收他,并且在这之前,一直用反话敲打汤德远,就很好理解了。
毕竟,1938年左右,关内抗战形势紧张,也是联合抗战最紧密的时候,非常需要抗联在关外牵制鬼子。
当然了,以上关于肖铁林的分析,是根据《归队》现有剧情和部分史实资料的推测,或许,真正的肖铁林,在《归队》后续剧情中会让观众们大吃一惊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王效明、刘景春等抗战勇士,也是肖铁林原型的一部分。
王效明表面身份是伪禁卫步兵团第三营副营长(相当于团级),1932年,王效明潜入伪禁卫步兵团后,计划绑架伪“皇帝”瓦解伪满,后因计划暴露被迫脱身,加入东北抗联第五军。
刘景春曾担任敌林业管理所负责人,表面为日方管理木材采伐,实为抗联第三军地下联络员。
刘景春多次冒险向抗联秘密运送武器弹药,并曾智救过抗联政委。
兰花儿和小白马成婚后,小白马很知足,兰花儿劝小白马带着兄弟们投奔抗联一起打鬼子,小白马犹豫不决。
大阔枝这边,他想让高云虎去部队,高云虎却决定留下来,大阔枝激动万分。
《归队》这部抗战剧,和单纯的抗战剧不一样。《归队》中的鲁长山抗联小队战士,都是有血有肉、有缺点有软肋的人,突围失散后,他们的心里或许都有过彷徨和徘徊。
但是,就是因为短暂的彷徨和徘徊,才使得他们的形象更丰满,才使得他们的精神更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