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命运》
随着近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第三次综合演练圆满结束,9月3日,这个对于全世界人民而言意义非凡的日子愈发临近,那些尚未亮相的勋章,将会承载怎样的英雄记忆?轰鸣的战车又将传递何种和平宣言?如此种种,早已让国人和世界人民满怀期待。
这份期待之下,一个深刻命题在悄然生长:80年前,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人们突破隔阂,用团结与牺牲终结了法西斯浩劫,这份力量的根源何在?80年后,当和平的底色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该如何将这份精神火种,稳稳地交到后辈手中?
答案,或许藏在北京广播电视台今晚开播的大型纪录片《共同的命运——中国抗战的世界价值》里。
复始之旅:揭开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
《共同的命运》第一集《复始之旅》以“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 为核心,邀请三位国际讲述人,结合一手史料与个人记忆,串联起1931 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键历史。
1931年8月,海伦・斯诺与埃德加·斯诺二人在上海咖啡馆“命中注定”相遇。1935年10月,二人租下北平盔甲厂胡同13号四合院,此处也成为《红星照耀中国》完成地。
一日,当燕京大学学生张兆麟告知南京国民政府将设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消息时痛哭,埃德加先言:“别哭了,哭有什么用?我们要行动起来!”又犹豫道:“我们记者是应当守中立的。”,海伦当即反驳:“我们并不是中立的!你为什么要假装中立呢?这里的许多美国朋友都和我们一样感到愤慨极了!”。随后二人亲历“一二九”运动,便坚定下赴陕北决心。
“我不需要你的帽子,我打算直接向毛泽东请求一顶”,当丈夫埃德加从陕北带回红军帽提出赠予海伦时,她大喊着。
于是,就是这么一位“又美又飒”的报道中国抗战的“大女主”,在1937年5月顺利抵达延安,如愿获得了心心念念的红军帽,采访期间毛主席还专为其开了介绍信,几经波折,这份介绍信在1979年才在华盛顿招待晚宴上才被海伦交给邓小平,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复始之旅”。
海伦·斯诺的一生,以27本延安笔记、300张老照片,填补了《红星照耀中国》著作背后的“另一半真相”。
无独有偶,在《义勇军进行曲》的传播史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一激昂旋律,与1941年保罗・罗伯逊在纽约录音棚录制的专辑《CheeLai——Songs of New China》(译为《起来 —— 新中国之歌》)产生了强烈共振。这段跨越国界的音乐联结,使得该曲在全世界广为传唱。这一历程也有力证明,中国的抗战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场“孤立的战斗”,而是世界反法西斯抗争史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一书一曲”,一部照亮时代的伟大著作、一首唤醒民族的庄严国歌,两种艺术形式在历史烽烟中奏响高亢序章,便是纪录片《共同的命运》的开篇故事。
不可征服的人们:
中国的抗战,也是“自己的战争”
纪录片的第二集则着眼于揭示了一个被忽略的真相:80年前,许多“异乡人”奔赴中国战场,并非单纯的“援助”,而是因为他们看清:中国的抗战,也是“自己的战争”。
“我是在为中国而战,也是在为自己而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列英龙在纪录片中,着重提及了印度青年达拉・辛格(中文名 “王亚龙”)的这句心声。1939年,本名达拉・辛格的他,因自幼被马来西亚太平市的中国家庭收养,对中国有着深厚情感;经华侨领袖陈嘉庚亲笔推荐,他毅然加入南洋机工队伍,远赴中国支援抗战。
1939年7月26日,新加坡《海峡时报》刊登了一篇发自中国云南保山的报道 ——《马来亚志愿者在中国:来自太平市的男人在运输线上经历的危险与震撼》,文中记录了王亚龙的亲身经历:“我眼见日本飞机轰鸣掠过,机枪子弹像不要钱一样追赶着我们。哦!我多想飞上天,和他们干一仗,而不是眼睁睁地在地上挨揍。”
南侨机工的故事,是华侨历史上,参与人数最集中、组织最有序、经历最悲壮、也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行动,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滇缅公路承担“抗战输血管道”职责的三年间,像王亚龙这样的南侨机工累计向中国输送战略物资达45万吨,期间有上千人牺牲。后续历史也印证了王亚龙的判断:日本若实现征服中国的野心,必然进一步侵占东南亚,他的家乡马来西亚、新加坡也终将陷入战火。
这种“命运共振”,在纪录片的细节里处处可见。
1938 年匈牙利裔美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与荷兰导演尤里斯・伊文斯的中国抗战记录之旅。卡帕拍摄中国抗战,既是受《生活》杂志委托,更是因为他坚信“把战争真相告诉世界,就是阻止战争的一种方式”;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尼古拉・马特维耶夫英勇牺牲的背后,同样藏着对命运与共的认知——正是因为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牵制了数十万日本军队北上进攻苏联的步伐。
他们的选择,证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本质:不是“各国为自己而战”,而是“人类为共同的未来而战”。
站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高地,回望不仅是为了铭记,更是为了照亮前路。在当下世界面临战火重燃、经济裂痕、气候危机、技术失控的“新动荡时代”,抗战精神尤显珍贵,同时也为人类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指引与实践范式。
2025年8月29日晚20:20,纪录片《共同的命运》第一、二集将登陆北京广播电视台与观众见面,邀您一同见证人类共同命运中,那段守护和平星火的动人交响。始终恪守主流媒体责任担当的北京广播电视台,始终以舆论引导为己任,凭借影像化表达让沉睡的历史记忆焕发生机,最终为抗战胜利 80 周年这一重要节点,呈上这部立意宏远、视角独家、叙事扎实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