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河山》主演王雷:从书生到战士,用情感和智慧把兵与民连接起来

《我们的河山》主演王雷:从书生到战士,用情感和智慧把兵与民连接起来

《我们的河山》主演王雷:从书生到战士,用情感和智慧把兵与民连接起来

“妥协投降换不来安宁”“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是我们的祖先,祖祖辈辈留给我们的,谁也不能抢占”……庄埼风的铿锵话语如大地春雷,激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由王雷领衔主演的全民抗战史诗剧《我们的河山》正在央视一套热播,该剧以1937年山东沂蒙山区为背景,讲述青年党员庄埼风从文弱书生成长为抗日根据地骨干的故事。凭借细腻深沉、真实克制的表演,王雷将这个角色的精神蜕变与时代命运紧密结合,打动无数观众。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王雷从表演出发,深入剖析了庄埼风及其背后的抗战精神。

《我们的河山》主演王雷:从书生到战士,用情感和智慧把兵与民连接起来

“他是非典型英雄”

谈及庄埼风这个角色,王雷表示最吸引他的,正是其“非典型英雄”的特质。他是一个真实、朴素甚至有些“呆萌”的青年教师。王雷说:“庄埼风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中一步步完成的。他从一个只懂得教书的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只有改善民生、发动群众,才能真正实现抗日救国。”王雷特别提到一场戏:庄埼风初到村里组织农民救国会,慷慨激昂地讲抗日大道理,结果村民纷纷离场。“‘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谁跟你抗日?’这句大实话点醒了他,也让我在表演时抓住了角色转变的关键——从讲大道理到解真难题,从忽略民生到重视减租减息、解决农民吃饭问题,这份反思与实践,才是庄埼风真正成长的开始。”王雷强调,庄埼风的魅力不在于他有多能打,而在于他是党和人民之间的“那条线”,是用情感和智慧把兵与民连接起来的人。

《我们的河山》主演王雷:从书生到战士,用情感和智慧把兵与民连接起来

“我只会用笨办法”

作为北京人艺的演员,王雷深耕舞台20余年,话剧舞台的历练也成为他影视表演的坚实基础。采访中,他多次提及人艺前辈朱旭的教诲“会演戏的演人,不会演戏的演戏”,这也是他始终坚守的表演准则。“我们不是工具,不是为了完成情节勾连,而是要塑造一个让观众记住的‘人’,让观众知道这个角色干了什么事,更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干。”

为了贴近庄埼风这一角色,王雷花了近一年时间做准备,学山东方言,读抗战史料,了解沂蒙山区的民俗文化,深入沂蒙山区体验生活。他说:“每次演戏我用的都是笨办法,就是下苦功夫。”他甚至细致到为角色设计了一副眼镜,并精心安排它在剧中何时被打碎、何时又修好,“这些都是人物成长的隐喻”。

在表演上,王雷极力避免“英雄化”“神话化”的套路,而是着力刻画庄埼风作为普通人的犹豫、挫折与成长。尤其在情感戏的处理上,他与刘竹梅的爱情写得极其克制,几乎没有直白的表白,更多的是眼神、气氛和诗歌的传递。“那个时代的爱情就是这样,话很少,但心里什么都明白。”王雷认为,正是这种“收着演”的方式,反而让角色更真实、更动人。

《我们的河山》主演王雷:从书生到战士,用情感和智慧把兵与民连接起来

“他们是我们该追的‘星’”

《我们的河山》不仅是一部抗战剧,更是一部“人民史诗”。这部剧的核心是“兵民是胜利之本”,也体现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情感宗旨。王雷说,庄埼风代表的正是千千万万在抗日根据地默默奉献的基层党员,他们不是前线冲杀的战士,却是抗战胜利最坚实的基石。“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角色,让更多人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不仅有战场硝烟和浴血奋战,还有更深入的思想动员、民生改善和情感凝聚。”王雷这样说。

剧中庄埼风推动减租减息、组织农民自救、团结各方力量共同抗日的情节,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基层实践。王雷说,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今天,这部剧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示:“我们不仅要让观众记住故事,更要让他们记住人物——那些为了河山拼过命的人,他们才是我们真正该追的‘星’。”而作为演员,他所能做的,是用他的表演,让这个人物,和这段历史重新发出光来。

《我们的河山》主演王雷:从书生到战士,用情感和智慧把兵与民连接起来

原标题:《《我们的河山》主演王雷:从书生到战士,用情感和智慧把兵与民连接起来》

栏目编辑:江妍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