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生万物》里的杨幂意外成为最大槽点。
她的面容被质疑过度整形,与角色格格不入,再加上演技浮于表面,引发了观众强烈不满,甚至有人用尖锐话语批评她: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令人意外的是,《生万物》刚落幕,接档的新剧《归队》又出现了类似争议。
只不过这一次,成为众矢之的的演员换成了袁姗姗。
她剧外的争议行为尚未平息,剧中又因外形突兀、表演夸张、台词生硬等问题,被观众批评为“演技敷衍、缺乏代入感”的典型。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归队》开播即引爆热度
谁能想到,原本被默认为中老年观众专属的抗战题材剧,如今竟能吸引大批00后在短视频平台追更?
央视八套新剧《归队》刚一上线,就打破了这一传统印象,单条剧情剪辑在抖音平台获得超50万点赞。
年轻观众的追剧比例,相较以往抗战剧提升了整整四成。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开播首日收视率便突破2.7,此后稳居央视黄金档前三。
过去抗战剧在短视频平台的热度多为“千万级”,而《归队》的表现却远超预期。
胡军在剧中“从马粪里捡玉米粒”的片段,不仅登上微博热搜,相关话题浏览量高达1.8亿。
这样的传播效果,在抗战题材剧中实属罕见。
《归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它所具备的几个关键特质。
首先是题材的独特性,这是首部以“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联坚持抗战14年的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
故事从一支18人的小队讲起,最终仅6人归来。
这样残酷的设定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历史厚重感,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战士们的牺牲与坚韧。
其次,剧组对“真实感”的极致追求,也大大提升了作品的质感。
为了还原抗联战士所处的艰苦环境,剧组没有选择棚内搭景,而是深入东北实地取景。
冰封的河面、废弃的金矿洞,都是真实的自然场景。
演员的造型也高度贴合角色设定:胡军身着破旧棉袄,蒋欣身穿粗布衣裳,倪大红的指甲缝中甚至沾满泥土。
加上坑洼的雪地、被烧焦的木屋,画面质感堪比纪录片,让观众仿佛穿越回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此外,《归队》的节奏也远超传统抗战剧。
目前播出仅到第六集,但每集都有关键事件推进,情节紧凑、环环相扣,观众根本舍不得快进。
演员集体贡献高光时刻
《归队》之所以能引发高热度,除了题材和制作精良,更离不开演员们的精彩演绎。
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几乎每个人都用扎实的演技赋予角色生命力。
57岁的胡军为饰演抗联排长老山东,特意减重37斤,这份敬业态度已足够令人敬佩。
他在“马粪里捡玉米粒”的戏份中,全程无台词,仅靠动作与眼神,便将“饥饿至极”的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掰开马粪时的用力、搓玉米时的小心、塞进嘴里的急切,再配合紧盯食物的眼神,令观众深切体会到战士当年的艰难。
另一场“发现战友断腿”的戏份同样令人动容。
当老山东看到断腿旁的新袜子时,先是震惊,随后眼眶泛红,情绪转变自然流畅,没有丝毫刻意煽情,却比直接哭泣更具感染力,被观众称为“影帝级表演”。
蒋欣此次也打破观众对她固有形象的期待,将客栈老板娘大阔枝“外柔内刚”的性格诠释得恰到好处。
面对日军挑衅,她先是笑脸应对,当听到“女人敢杀敌,死后无全尸”时,笑容瞬间消失,眼神变得坚定,仅凭一句话和一个眼神,就让角色立住了。
在“营救高云虎”的桥段中,蒋欣的表演更是细腻入微。
被“尸体”突然抓住手时,她眼神慌乱却强装镇定,随后又霸气挡下恶人,将乱世中女性的坚韧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
李乃文饰演的机枪手汤德远,也凭借“反差演技”赢得大量好评。
他抚摸小风车想念母亲时,动作温柔细腻;可一听到日军来袭,整个人瞬间进入战斗状态。
得知母亲去世后,他跪地眼神空洞,泪水无声滑落,那种克制的悲伤更具冲击力。
除了主演,配角们的表演同样可圈可点,每个角色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
李洪涛饰演的参帮头领王义山,发现人参时激动得双手颤抖,眼神充满狂喜;手下背叛他时,他又愤怒控诉,将信仰崩塌的悲愤演绎得淋漓尽致。
倪大红饰演的老驴子,从躲避日军到逐渐觉醒,为后续转变埋下伏笔。
艾丽娅饰演的铁梁娘,靠在丈夫肩上落泪、为他上药的细节,展现出乱世夫妻间的深情。
刘佩琦客串的老参农虽然只有十分钟戏份,但教人辨识人参的片段,却展现了普通百姓对抗联战士的无私支持。
袁姗姗角色引发争议
尽管整体演员表现亮眼,但并非每位演员都收获一致好评。
袁姗姗饰演的“花儿”,是剧中抗联队伍中的年轻成员。
本应展现乱世中青年的成长与坚强,却成为全剧最具争议的角色,甚至被观众批评为“拖后腿”。
首先在造型上,袁姗姗就与整体氛围显得格格不入。
尽管化妆师为其打造了脏脸、乱发的形象,但她高挺的鼻梁和标志性的微笑唇仍显得过于精致。
特别是在“营救伤员”的特写镜头中,她的妆容干净得仿佛刚补过妆,毫无战乱痕迹,令观众频频出戏。
造型违和尚可接受,但她的演技问题更引发观众不满。
例如“为村民遇难哭泣”的戏份中,她的面部表情夸张,被网友调侃“像极了老巫婆”。
而且她的表演缺乏层次,不论是面对战友的喜悦、看到惨案的恐惧,还是与土匪对峙的愤怒,都只有瞪大双眼这一种表情。
台词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呼吁土匪抗日”的桥段中,她念台词如同背书,缺乏情感投入,不少观众选择直接快进。
更令人失望的是,剧中她因报信失误导致村民遇害的情节,本应表现出深切自责,但她仅表现出表面的恐惧,让剧情显得生硬。
不仅如此,网友还翻出她过往的争议事件,进一步加剧了观众对她的负面印象。
2020年她参加节目时,曾用三根手指捏汉代文物,被批不尊重文化遗产。
早年在综艺中也曾调侃同学追求自己、开玩笑表白陈晓,被指不尊重他人。
这些负面记忆叠加,使观众更难接受她饰演抗联战士。
目前关于袁姗姗的争议话题阅读量已突破2亿,观众态度呈现明显两极分化。
六成网友表示看到她就快进,甚至有人直接弃剧;另有三成观众则相对理性,选择跳过她的戏份继续观看,认为不应因一人否定整部剧。
从数据来看,《归队》整体好评率达78%,但涉及袁姗姗的片段好评率仅32%,确实影响了观感。
尽管因袁姗姗的争议,《归队》未能做到“零差评”,但它依旧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佳作。
它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东北抗联14年抗战的真实历史,大多数演员的表演也极具感染力。
虽有瑕疵,但瑕不掩瑜。
希望后续剧情能延续高水准,带来更多感人瞬间。
结语
即便袁姗姗的争议为《归队》留下些许遗憾,但整体而言,这部剧的最大意义在于让年轻一代读懂:今日的和平生活,是无数“老山东”“大阔枝”们用生命换来的。
愿这样的作品越来越多,让英雄的故事永远鲜活,让历史的记忆永不褪色。
参考文献:1.中国新闻网:《《归队》开播以鲜活小人物群像视角描绘抗战岁月》2025-08-272.光明网:《《归队》热播:多线叙事交织,还原东北抗联十四年抗战史》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