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电21条”看长剧的“松绑”与“深耕”

(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实施《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被业内称为“广电21条”。其中,对剧集长度政策作出调整,不再简单限制40集封顶,同时放宽季播剧间隔限制。此举并非单纯“松绑”,而是为长剧创作创造了重新审视内容本质的契机。这将推动行业在叙事、产业路径与价值导向上发生深刻变革。

  宏大题材获得创作空间

  在以往40集上限的严格限制下,诸多宏大题材创作面临两难困境。要么大幅压缩人物成长历程,使得角色成为单纯推动剧情的工具,缺乏血肉感;要么简化时代背景的细致铺陈,让故事难以展现出应有的历史厚重感。

  以《人世间》为例,这部横跨50年的年代群像剧,筹备时未受限于40集上限,以58集的篇幅完整呈现了周家三兄妹及邻里街坊的人生轨迹。剧中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变迁、平民生活细节的刻画,若按限制必然大量删减。该剧细腻的时代刻画和人物成长广受认可。

  再如《白鹿原》,播出时虽有77集,但主创仍遗憾删掉近20集内容。政策调整后,此类忍痛割爱的情况正在减少。创作者也清醒认识到,“舒展”并非“泛滥”。导演张永新执导的《大军师司马懿》系列共86集,每一集都紧扣“权谋与人性”核心,他认为集数应依故事而定,而非被集数束缚创作。

  季播剧告别“接力断档”

  季播剧行业正经历着显著变化。过去“同系列间隔不少于1年”的规定有所放宽,不少优质影视剧得以摆脱“播后即凉”的困境。

  以《唐朝诡事录》系列为例,第一季于2022年9月播出,凭借单元案推理和古装悬疑风格积累大量观众;第二季《唐朝诡事录之西行》于2024年7月上线,间隔约22个月。平台明确表示,若拍摄第三季,计划将间隔压缩至1年内,直接响应政策对季播间隔的放宽。

  “注水剧”无处遁形

  欢瑞世纪制作人钟君艳指出,如今平台更看重“有效播放”,市场机制与观众审美已成为“过滤网”,让“注水剧”无处遁形。尽管“广电21条”放宽了集数限制,但政策同时强调防止“注水”。

  如今,平台普遍采用“保底基础合作加上按实际观看效果评估”的模式。一部剧集若存在明显注水,其实际传播效果往往不及同等篇幅的精品剧。如《山海情》仅23集,紧凑讲述宁夏吊庄移民的脱贫历程,无冗余支线,实际观看热度和完成度显著高于同类剧集,实现了口碑与传播效果的双丰收。

  今年部分剧集因“拖沓”登上热搜,引发大量吐槽,甚至出现观众中途弃剧的情况。社交媒体的即时反馈让“注水”问题无处隐藏,倒逼创作者重新聚焦内容本身,以优质叙事赢得认可。

  编剧张永琛表示,“广电21条”的意义,不在于单纯给长剧松绑集数,而是在放宽限制的同时坚守品质底线,让创作回归“内容为王”的初心。当每一集都经得起观众的审视,长剧才能真正摆脱“长短之困”,这才是政策调整后最值得期待的行业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