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质效跃升,谁还在为长剧守住“体面”?|暑期复盘

文娱商业观察

文/德黑兰

踩着暑期档的尾巴,红果再传捷报。

继《念念有词》《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2》后,又双叕叕喜提了自己的第三部“双破亿”短剧《夫人她专治不服》。

更值得关注的是,根据红果发布的战报,平台在今年已有24部短剧播放量突破10亿,其中《念念有词》《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2》的播放量皆已突破30亿大关,而后者更打破了红果史上最快破30亿纪录。

短剧质效跃升,谁还在为长剧守住“体面”?|暑期复盘

爆款的内容产出越发“常态化”,与此同时,红果也在积极借势暑期档这一“超级流量池”急速“上价值”,不仅接连上线了由《亮剑》原班人马打造的抗日谍战短剧《山河回响》,以及与完美世界联合出品的年代女性创业短剧《弄潮》,还同步启动了反法西斯献礼短剧《贝家花园的秘密》、原创竖屏谍战短剧《暗潮涌动》等项目的拍摄。

红果拉着短剧持续释放着“经济上行的美”,但故事的另一侧,长剧却被进一步推向了变革图存的十字路口。

多方消息披露,腾讯视频近期已通过内部文件明确对长剧进行全面战略收缩,不仅将平台剧集年产量大幅压缩至40部,更将版权剧数量严控在5部以内,资源全面向A +级或S级项目倾斜。

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

如今的市场已无法像往常一样给予长剧更多的包容,但值得庆幸的是,就暑期档的整体表现看,长剧还未丧失斗志,也隐隐流露出了决意“重生”的信号。

更为关键的是,“广电21条”落地了。

高压之下,“不完美”突围

爱奇艺站内热度开播65小时破万,成为平台2025年最快破万、历史第二快破万剧集;央视八套的收视率峰值突破4%,创今年单日收视纪录;云合市占率从首日的4%,一路攀升至41.2%……

短剧质效跃升,谁还在为长剧守住“体面”?|暑期复盘

改编自人民文学奖获奖小说《缱绻与决绝》的《生万物》,给大剧找回了久违的轰动效应,也给今夏的长剧暑期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另一边,数据显示,《藏海传》热播期(5-6月)的云合市占率峰值也突破了40%,且集均V30、热播期集均破4000万,并显示出了爆款剧集对用户粘性的强劲拉动,优酷视频APP的使用时长与次数均有明显攀升。

不仅如此,同在该期间播出的《折腰》《以法之名》《临江仙》《书卷一梦》也都获得了云合s+评级。

虎头豹尾,这样本该高兴的事,却让人笑不出来。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红果月活正式超过优酷(2.006亿),达2.12亿,与哔哩哔哩的月活也仅仅相差1300多万。更为可怖的是,红果不仅用短短两年多的光景,便实现了长视频平台耗时十几年才达成的规模,而且仍保持着179.0%的超高同比增速。

或也正是深深嗅到了危机的加剧,面对今年的暑期档,各大平台不仅早早便拉开了预热的序幕,更在内容的整体供给上肉眼可见的拉高了规格。只可惜,这番精心布局的“大动作”,最终也只是守住了部分“体面”。

号称数亿元制作投入的《长安的荔枝》,因“魔改”遭到原著党口诛笔伐,再叠加“那尔那茜事件”的影响,在央八的收视率也高开低走,甚至一度跌破1%。

为挽回局面,主创开启了轰轰烈烈的“赎罪式包场”行动,以每日2-3万云包场名额投放,将该剧送上了腾讯视频云包场历史第一的宝座。但最终,不仅未能将《长安的荔枝》“砸进”腾讯视频“3万峰值爆款俱乐部”,还把自己和平台都推入了“虚假繁荣”的争议漩涡。

短剧质效跃升,谁还在为长剧守住“体面”?|暑期复盘

面对这一棘手局面,腾讯视频不得不亲自下场救火,自7月下旬起正式取消了“主创云包场”功能。

信任崩塌,比任何危机都可怕,而这场“包场风波”的本质,是长剧“公信力危机”的一次集中爆发。

这一背景下,腾讯视频取消“主创云包场”、大举收缩长剧规模,核心目的都是为了剥离“泡沫”,为长剧重新筑牢公信力的根基,也为自身更精准地锚定“有效内容”,让会员付费更具“确定性”。

靴子落地,迎来“及时雨”

“阵痛”持续,长剧市场迫切需要一场“及时雨”来获得喘息,而幸运的是,它也确实等来了。

8月18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式印发实施了《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即“广电21条”),推出试点电视剧中插广告、鼓励网台联动与一剧多星、取消单部剧 40 集上限、试行“边审边播、边改边播”等措施,意图通过政策层面的全面“松绑”,助力整个长剧产业在这场结构性变革里加速突破。

当天,影视板块即刻应声回暖,华策影视、慈文传媒、欢瑞世纪等多股涨停,叠加《生万物》热度buff的爱奇艺更在盘中大涨26.88%,收盘报收于2.33美元/股,上涨17.09%,成交量1.08亿股。

短剧质效跃升,谁还在为长剧守住“体面”?|暑期复盘

两天后,在爱奇艺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首席内容官王晓晖也明确表示 “广电 21 条”的出台是值得乐观的积极信号,强调其不仅能有效缩短内容从制作、审核到播出的周期,让资金流转变得更加高效,还将为长剧吸引力的增强与题材多样性的拓展注入了动力。

但问题在于,短剧的发展趋势是不可能逆的,这意味着,平台想讲好自己的长期主义故事必须回应用户的需求。

早在今年年初,腾讯视频便已高调宣布,要将把长剧预算的10%-20%用于支持横屏精品短剧的开发。随后又在今年6月,高调“十分剧场”焕新升级为“十分短剧”,并全面升级了横竖屏短剧的合作策略。

到了7月,腾讯视频又风风火火地开启了自己的首届短剧节,邀请到20+头部短剧艺人化身“短剧节福利官”。

另一边,爱奇艺在今年不仅专门为微短剧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行业大会,也一并升级了分账剧和横屏短剧的分账模式。与此同时,芒果TV和红果达成系列合作,并火速在站内上线了“果果剧场”。

与急速“向短”的策略转型几乎同步,长视频行业内部对长剧“窄门化”也早已基本达成了共识。

同样是在今年年初,多家媒体报道,称优酷未来新项目将控制在8-12集之间,单集时长不超过一小时。随后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主论坛上,孙忠怀提出要摒弃“堆量”思维,龚宇也公开建议“缩短长剧集数、减少内容时长”。

如今,长剧市场虽迎来“广电 21 条”这场“及时雨”,但这一共识并不会因此而动摇。

毕竟,对平台来说,眼下的政策利好暂时还难以抵消“盈利压力”,而押注短剧不仅试错成本相对可控,收益的“灵活性”与“即时性”也是长剧难以比拟的 。与之呼应,腾讯视频在取消“主创云包场”后,仍保留“粉丝云包场”功能,无非也是怕失去一份可观的收益。

向“长”成长, 重塑“不可替代”

资本的本质是趋利的。

诚然,长剧依旧是长视频内容版图中最坚固的护城河,但温水里的青蛙,总归会被“吃掉”,更何况观众也确实有了更愉悦的新选择。

这意味着,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如何把自己的“长”优势做透,是长剧必须要面对的自我博弈。

《生万物》能激起绵延不断的情绪共振,关键是用脚踏实地的创作态度,塑造出了一群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物和一个更具颗粒感的现实故事,“勾”着观众自然而然地沉浸其中,深切感受着农耕文明孕育出的悠长和温暖,以及独属于那个时代的家国情怀的觉醒。

《藏海传》《凡人修仙传》之所以能真正实现男频剧的口碑与关注度双回升,关键在于它们不仅分别在权谋、修仙这两大男频经典赛道上,有效做到了“深度创新”,更通过对叙事逻辑与细节质感的精雕细琢,为自己沉淀了极具说服力的“内容扎实度”。

同样的,爱奇艺在这个暑期档能凭借《朝雪录》《定风波》有效拔高自己在古装探案赛道上的品牌辨识度,原因归结成一句话,也是以回归内容、回归好看的创作本真,将每一分钱都用到了实处,进而构建起了短剧难以承载的深度和厚度,真正把“长”变成“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短剧质效跃升,谁还在为长剧守住“体面”?|暑期复盘

实际上,观众的耐心一直在,只是只愿交付给“值得的长剧”。

接下来,长剧若想守住行业“体面”,关键仍在于将“精品化”真正刻进创作基因。毕竟,市场永远需要能打动人心的好故事,我们也相信,长剧永远会是讲述好故事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