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把这鞋底子走烂了,哪一个人也不能落下。”
“有你们这帮铁骨汉子在,国家亡不了。”
讲述东北抗联故事的《归队》,终于来了。
闷声出爆款,可以用来形容暑期档的央视大剧。
从扫黑剧《以法之名》,缉毒剧《扫毒风暴》,再到连破收视率的年代剧《生万物》,国剧爆款,都快被央八承包了。
而在《生万物》结局收视再创新高后,
哪部大剧,接档播出?
就是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创作的主题电视剧——《归队》。
从8月25日,也就是今晚起,这部36集抗战大剧,就要登陆CCTV8黄金档开播了。
高满堂编剧,胡军、李乃文领衔,林永健、倪大红、宋家腾、蒋欣、刘佩琦、艾丽娅、李洪涛等助阵。
音乐总监制,韩红。
最打动我的,还是题材。
终于有一部央视大剧,要讲述那段东北抗联历经十四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了。
对,不是8年,是14年。
无论是从题材,导演,编剧还是演员,这部剧都是实打实的“爆款相”。
我敢断言,这剧一播出,收视又要爆了。
一、终于有一部央视大剧,讲述东北抗联战士的故事了
过去,讲述东北抗联的国产剧也不是没有,比如2015年王洛勇、成泰燊等主演的《东北抗日联军》。
但这个题材像这样重头的央视大剧,我还是第一次见。
剧集以东北抗联十四年艰苦抗战历程为背景,讲述一支抗联小队历经惨烈战役与大部队、党组织失联,在日军层层围追堵截下致队员纷纷失散,历经艰难险阻、生死考验重新集结,重返东北战场,抛洒热血和生命的故事。
结合预告片,至少有三大看点:
一是以小见大的东北抗联奋斗史。
自“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抗联坚决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在长期坚持与日寇的武装斗争中,就算一度孤悬敌后,亦在白山黑水之间,誓死抵抗日本侵略者。
这段抗日传奇,早就令人心向往之。
从预告看,既有雪地里激烈火爆的动作枪战戏,有白山黑水间的策马狂奔戏,也有让人屏息的无声时刻。
而故事的主角并非观众耳熟能详的历史英雄人物,而是一个被打散的抗联小队。
全剧是从抗联小队的个体经历切入,以小见大地勾勒出整个抗联奋斗史。
剧集创造了一群全员草根英雄。
没有氪金装备,人均一身露棉花的大棉袄和棉裤,两眼一睁,就是在零下几十度的极寒下穿越白山黑水,雪地爬行,极限求生。
队员个个都是荒野达人,故事讲述的,也是最真实的“东北抗联生存实录”。
战士们用马粪取暖、整支小队分食一个饼,
真实还原了东北抗联“抗敌最早、坚持最久、条件最恶”的历史处境。
真实的历史,就是最大的看点。
二是艰苦卓绝的归队。
预告片中占比最多的一个切入口,就是剧名——归队。
抗联小队在一场惨烈战役后被打散,故事有很大篇幅,讲的是排长鲁长山(老山东)(胡军 饰)、班长汤德远(李乃文 饰)、神枪手田小贵(陈靖可 饰)、卫生员兰花儿(袁姗姗 饰)、战士高云虎(任彬 饰)和万福庆(宋家腾 饰)等一批抗联战士,是怎么归队的。
排长“老山东”和几位战友在绝境中立下约定:如果有命活下去,就在牡丹江畔八棵松树下刻下记号。
可以说,这个号,是支撑他们继续走下去的理由。
八棵松树下的约定也贯穿了整个故事,无论是队伍的离散、牺牲,还是最终的重聚,都围绕八棵松展开。
很明显,编剧高满堂在这里用了一个明喻,八棵松就是抗联精神的化身:不管风雪多猛,松树的根依然深扎土地。
可要完成归队,需要历经雪原跋涉、丛林游击战、情报传递等生死考验,如何完成这场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回归?就是全剧最大悬念。
预告片里,已经出现了不少惊心动魄的场面。
在零下几十度的林海里,如何与日军周旋?
孤身被擒,又如何机智脱困?
有意思了。
三是白山黑水之间的谍战。
《归队》不是谍战剧,但无疑有谍战元素。
比如,表面风平浪静的松林镇,却在夜晚传来阵阵枪声。
其实是日军特务头子,乔装进入藏匿抗联战士的联络站,
连发数枪,杀害了躲在皮草间墙面背后的数名战士。
还故意留一名活口,带回去审。
又比如,林永健饰演的敌警察局长的角色,却在密林中拍着汤德远的肩膀,应该是在帮抗联战士脱身。
这个故事里,有让人热血沸腾的保家卫国,有惊心动魄的东北谍战,也有令人落泪的家国情怀。
有这个故事底子在,这部抗战大剧想不爆,都难。
二、“双王炸”组合来了,高满堂当编剧还不够,还是由他当导演
不过,好题材和好剧,还是两个概念。
题材动人但拍摄不给力的情况,国剧也不是没有。
但这个问题在《归队》这里,就不是问题。
因为这部大剧的编剧是高满堂,从当年的《闯关东》到《南来北往》,这位王牌编剧的代表作,太多了。
为真实还原先辈们的抗战历程,《归队》主创团队深入东北抗联旧址进行采风调研,高满堂走访了三十多位抗联战士和多位英雄的后人,结合一手采访史料,进行了将近三年的剧本创作。
再加上过去许多旧作中,高满堂早已积累了许多抗联故事的素材。
高手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从已放出的这几个预告片就能看到,“生动”二字贯穿全剧。
比如抗联小队在东北密林中,遇到找老山参的高手,找到老参,还会埋下种子,给后人留条后路。
当然高满堂的绝活,还是塑造生动的人物。
剧中的抗联战士,不再是传统的一上来就是英雄形象,他们中有脑子一热就下山的大智若愚的愣头青,
有懂些草药就想要救死扶伤的大闺女,也有中途产生过犹豫徘徊,最终坚定信念的战士……他们要面对的生活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要养老养小,生儿育女,维持生计。
最终是对白山黑土的一腔热爱,让他们选择血战白山黑水、勇敢地面对敌人。
这样最真实的小人物的故事,才最打动人。
除了编剧靠谱之外,该剧还有另一个隐藏王炸牌,就是导演。
本剧导演臧溪川,曾担任《金陵十三钗》等影片的第一副导演,被业内称为“张艺谋御用第一副导演”。最新独立执导作品《无尽的尽头》是上半年的口碑国剧。
这是既能拍好大场面,拍出历史厚重感,也能刻画细腻情感的全能导演。
预告片里,就有很多展现导演功力的画面。
比如雪地策马的大场面,既拍出质感,也拍出了林海雪原的豪情。
再比如一些极具冲突性的战争画面,也在镜头下更有感染力。
题材+编剧+导演,稳了。
三、胡军李乃文领衔,还不够?10位实力派来坐镇
抗战大剧,谁来演,很重要。
《归队》找来了一群能撑得起这部剧的演员当主演。
首先是整部剧的核心人物,老山东。
找的胡军。
这几年胡军大剧不断,《北上》等大剧中,都有他,演技也不减当年。
但《归队》,是胡军近年难得担正的大剧。
他演的老山东,既带着一种山东人的豪迈幽默,又在极端环境下依然保持军人本色。
有这样一位豁达坚韧,又有着巨大粘合力的老排长,带着所有人归队,才有说服力。
预告中无论是和王建国演的父子,和艾丽娅演的夫妻,还是和战友们,胡军都演出了人物强烈的人情味,这感觉,就对了。
第二位,李乃文
李乃文的演技,已经无需多言。
而这次交给他的,也是全剧最复杂的角色——班长汤德远。
这个抗联小队的班长,在被打散后,一度选择隐姓埋名,实际上放弃了抗联的身份,过起自己的日子,却又最终选择归队。
人物从迷茫到觉醒的心理转变,极具张力也考验演技,李乃文演,应该能演出真正的信念感:信念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经历一次次烈火淬炼后选择的结果。
第三位,林永健
这次林永健不和倪大红在田里掐架吐口水了,而是在剧中肩负更重大的任务——谍战。
虽然从预告还无法确定,他饰演的到底是我们的人,还是仅仅对抗联心怀同情,但可以肯定,《黎明之前》的那个林永健,又要重回谍战了。
第四位,倪大红
对,你没看错,倪大红也来了。
但这次他饰演的可不是一毛不拔的宁老抠,而是送出三个儿子上战场抗日的老父亲老驴子。
他一出现,就有种把人拉进故事里去的能力,这就是老演员。
第五位,宋家腾。
嗯,“腻味”这次变成了坚定的抗联战士,万福庆。
从《狂飙》开始,很多观众记住了这位演啥是啥的年轻演员。
宋家腾,极擅饰演小人物。之前的角色,应该也是让人印象深刻了。
这次饰演的,是个大智若愚的小战士。
抗联战士中,有胡军这样的英雄脸,也有福庆这样看起来不太聪明的小战士。
第六位,蒋欣
蒋欣饰演的大阔枝,用编剧高满堂的话讲,是东北白山黑水土地上最灿烂的高粱。
这次她饰演的东北女人不同于观众以往印象中的泼辣热烈,而是八面玲珑拿捏人心,也是支持抗日的女中豪杰。
光是扮相,角色真实度就已经很强。
第七位,艾东。
对的,宁家二叔也来了。
艾东也是一位老演员了,《破冰行动》等刑侦剧中都有他。
一部《生万物》,让观众看到他还有一张年代剧的脸。
这次饰演的角色,看来像个反派,我倒是有点期待,能看到他和林永健、倪大红的对手戏。
再加国家一级演员刘佩琦、双料影后艾丽娅、公认实力派李洪涛等助阵。
粗略一算,就有至少10位实力派一同参演,《归队》的演技底子,太厚了。
四、“是小人物,也是大英雄”,《归队》要为抗战剧破局了
暑期档的央视剧,用一句“开挂了”来形容,都不足以说明。
粗略总结央视大剧的爆款法则,我认为三点:有创新,有好的故事,也要饱含情感。
但这三点看起来简单,真正落实可不容易。
《生万物》算是一个例子,也给年代剧打了个样。
《归队》能否为抗战剧破局?
我认为以上三点,《归队》都不缺。
为力求真实还原,剧组搭建的抗联密营等重要场景均隐藏在白山黑水的林海雪原之间。胡军、李乃文、陈靖可等一众演员在深山野林摸爬滚打,亲身拍摄枪战、爆破、塌方等等危险场面。
创作诚意也能看得见。
但要为抗战剧再创经典,核心基点还得是人。
抗联故事要拍得好看,就要让身处其中的人以及他们为家国、为情谊、为归队所作出的奋战与坚持,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故事也就有了温度。
剧中的抗联战士,是小人物,也是大英雄。
导演臧溪川说:“当你站在抗联战士战斗过的土地上,会发现那些牺牲不再是数字,而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用生命书写的信仰。”
剧集的主题曲唱道,“人们的愿望都一样,等到万物生长回家乡”。
故事无需夸张,只需将抗联故事真实显现,让观众看到抗联岁月的艰辛与坚韧、苍凉与热血,就足以打动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