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剧地|杨阳导演谈《凡人修仙传》:“凡人”两个字是我想表达的核心

跟剧地|杨阳导演谈《凡人修仙传》:“凡人”两个字是我想表达的核心

在今年的暑期档,《凡人修仙传》无疑是最受关注的剧目之一,大IP、名导演、S级制作,自开播以来,其热度持续走高,优酷站内热度高达10254,豆瓣开分7.5,收获了口碑与市场的双重认可。

《凡人修仙传》改编自忘语同名小说,这部网络小说自2008年连载开始,开创了“凡人流”网络文学流派,还在十余年间衍生出动画、漫画、游戏和有声剧,成为国民级IP。将这部长达771万字的小说改编成30集真人剧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原著构建了庞大而严密的修仙世界,涵盖人、魔、妖、仙四大空间,以及完整的境界划分、功法秘籍与门派势力。如何在有限剧集中既满足原著粉的期待,又让普通观众轻松代入?难度可想而知。

8月16日,由《影视圈》发起的“跟剧地”系列活动第二期特别邀请到了《凡人修仙传》的导演杨阳,视效总监杨志、乔峰来到导演书社,与《影视圈》传媒创始人刘海洋对谈,也与剧迷朋友们互动,畅聊爆款剧幕后的故事。

跟剧地|杨阳导演谈《凡人修仙传》:“凡人”两个字是我想表达的核心

以下为对谈实录。

一、以凡人之心成就非凡

刘海洋:从您的创作经历看,横跨了非常多的类别,如人物传记电视剧《牛玉琴的树》、家庭题材的《牵手》、历史战争题材的《记忆的证明》、医疗题材的《心术》、玄幻题材的《将夜》、古装剧《梦华录》、社会议题剧《不完美受害人》等等。《凡人修仙传》的什么特质是吸引您决定拍摄这部作品的?

杨阳:我觉得就是“凡人”这两个字,如果没有凡人这两个字,只是后边这三个字,我可能没那么大的兴趣。因为我以往的作品,通常是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凡人修仙传》虽是仙侠题材,但我的创作逻辑并没有变,比如剧中的韩立是一个出身草根,凡事只能靠自己,凭借自己的努力慢慢修炼,在修仙的过程中,也懂得韬光养晦,这些特质都非常的接地气,也会让观众非常有共鸣,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凡人”,都可以从这部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凡人”这两个字正好契合了我想表达的核心。

跟剧地|杨阳导演谈《凡人修仙传》:“凡人”两个字是我想表达的核心

刘海洋:《凡人修仙传》自 2008 年连载开始,就收获了很多粉丝,并开创了“凡人流”网文,这些年又改编成了动画、手游、漫画、端游等,相比于其他作品,剧集作品的改编有什么独特之处?

杨阳:真人剧的改编,最核心的一点还是尊重原著。原著已经积累了庞大的书粉群体;之后动画的推出,又吸引了一大批年轻观众。所以在改编成真人剧时,我们首先坚持尊重原著;其次,要发挥影视剧的独特优势。影视剧的特长在哪里呢?我认为在于人物的塑造。真人演员能更细腻地呈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表达,这种“活人感”是动画无法完全替代的。在保留原著中所有重要人物和故事的前提下,我们更希望深入挖掘的是他们的内心成长。

《凡人修仙传》里讲述的感情,不是局限于男女之情,而是将韩立与他生命中有交集的人,比如他和师父、师兄师姐的情谊,他与墨彩环、墨大夫的牵绊,他和兄弟张铁的情感——这些复杂而真实的关系,正是我们在真人剧中能够,也应该去深入挖掘的部分。在演员表演上,我们和动画完全不同。观众期待的是看到一个真实的演员,看到他如何通过表演去诠释角色,带来鲜活的生命力。除此之外,我们在特效、动作设计、声音,以及整体的影视视听语言上也都下了很大功夫。

刘海洋:制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特别难的地方?

杨阳:这部剧的难点特别多。光前三集的剧本,我们打磨了一年多,不断讨论故事从哪里切入、如何展开,直到拍完后还在反复修剪。毕竟拍过那么多戏,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一个相对“冷”的开场——三个人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演足足三集,然后从三个人变成两个人,最后只剩一个人。这种戏剧结构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挑战。

更难的是,当下观众已经习惯了短视频、短剧带来的快节奏,他们更喜欢“一上来就直奔主题”。而我们的剧却选择了娓娓道来、循序渐进地展开,从一个农村孩子如何进入神手谷开始修仙之途说起。坦白说,我一开始非常担心观众能不能被这种节奏带进去。但好在大家都非常投入地看完了前三集,这让我们全体创作者都备受鼓舞。

当然,后面的难点更多。我们希望观众能一路看到韩立的成长,他会经历各种境遇:摔倒、重新站起、被暗算、逃亡,这些经历就像人生的不同风景,每一步都不可或缺。正因为如此,我和整个团队都在一点一滴地去克服这些挑战。

跟剧地|杨阳导演谈《凡人修仙传》:“凡人”两个字是我想表达的核心

刘海洋:您说过《凡人修仙传》是一个公路片,大概写了13站,当时改编的时候选取了哪些重要的情节或是人物关系来表现这样一段宏大的旅程?

杨阳:我为什么说它像一部公路片?这是我在做导演阐述时的一个顿悟。韩立的故事就像一段旅程:他上了一辆车,车到一站有人下去,车继续前行;或者他自己下去了,又遇到下一段旅程和全新的一拨人。

我觉得这也是原著为我们提供的基础,它就是这样讲一个人的成长故事。每个出现在他身边的人,都有他们的使命,而这个使命对于这个阶段的韩立来说,可能是帮助,可能是磨炼,也是促进韩立不断成长的因素。在这一段旅程里,韩立也结交了好朋友,也见识了散修的另一面。有时候,他们的生活非常凄惨,无法保护自己。这让韩立意识到,只有变得足够强大,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二、返璞归真的仙侠世界

刘海洋:《凡人修仙传》吸引您的是“凡人”二字,但从类型上这又是一部仙侠片,“仙人”又都是不平凡的,这种“平凡”和“仙气”是如何平衡的呢?

杨阳:在这次创作过程中,我时刻提醒自己,我不希望作品只是有华丽的外表。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创作,能够挖掘出角色灵魂深处的真实,他们与现实世界的碰撞,以及能给观众带来的思考和感悟,凡人的故事是颇具现实主义风格的,而修仙又是极具浪漫主义气息的,我在创作中也是在极力寻找一个契合点,怎么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在创作中,我一直坚持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因此我给自己的创作宗旨是——返璞归真,大道至简,浑然天成。我想让角色脱去常见的华丽外衣,把最真诚的部分呈现出来,用真诚去打动观众、引发思考。同时,越是这样的大 IP,它的影响力越大,我们就越有责任去挖掘人性最深刻的部分,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这一直是我给自己最重要的提醒。

跟剧地|杨阳导演谈《凡人修仙传》:“凡人”两个字是我想表达的核心

刘海洋:《凡人修仙传》中哪些内容与现实生活产生了交集,又有哪些能够打动年轻观众?

杨阳:《凡人修仙传》上线后,我有观察到弹幕上出现了不少有意思的留言,我印象最深的是“韩立像我领导”“修仙也要KPI”。大家将剧中的“升级打怪”和职场中的“升职加薪”联系起来,让我非常意外。其实贴近现实、接地气这些这也是我想要传达给大家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凡人,每个人都会经历人生的低谷、坎坷,也有许多无法实现的愿望,甚至在职场上,我们付出很多努力,也未必得到理想的结果。但我们不能因此选择躺平,而是要继续努力向前。这其中,其实蕴含了很多东方智慧。

所以我觉得,《凡人修仙传》之所以打动我,也打动了这么多观众,是因为大家在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找到了与自己人生的呼应。他们从中获得感动、获得力量。

刘海洋:《凡人修仙传》中,韩立与几位女性角色的情感引发了很多讨论。但剧中这些情感最终并没有明确交代结果,这背后是怎样的考量呢?

杨阳:遗憾也是一种人生的况味。我看韩立,看《凡人修仙传》,能感受到许多无法回避的遗憾。比如墨彩环,她的人生像蜉蝣般短暂,而韩立活得很长;再比如陈巧倩、南宫婉等女性角色,她们与韩立的关系都带着深深的遗憾。这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如果没有这些遗憾,都是所谓的 happy ending,观众可能也不会有那种意难平、绕梁三日的感觉。人生本就如此,充满无法弥补的遗憾,而作品正好映射了这种真实的人生况味。

三、东方美学与现代视效的融合

刘海洋:修仙在我们一般概念中就是打坐、练功、升级,其实是一个很枯燥的事。对于电视剧来说,既要有故事,也要有镜头语言,从导演的角度是如何用镜头语言来体现他修仙的过程的?

杨阳:的确,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也想了很多办法。修仙者往往一坐就是很长时间,尤其是闭关修炼,这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日常体验。因此,我们需要充分调动想象力。我们做了大量研究,阅读古籍,采访能够找到的修炼者,然后去打开自己的想象力。

剧中人物经历的每一段旅程,都是远离凡人世界的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其实有很多能够滋养这种想象力的元素。如果没有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美学思想,我们就无法呈现出今天观众看到的修仙艺术意境。从艺术角度来看,艺术本身就是追求美的过程。这个美不是简单的“花好看”,而是要表现花在不同颜色、不同光线、不同状态下的美感。我们在整个剧中都赋予了许多审美上的追求,观众可以在作品里去发现这些细节。

跟剧地|杨阳导演谈《凡人修仙传》:“凡人”两个字是我想表达的核心

刘海洋:正如您在导演阐述里所说:这片子一定要扎根到民族传统文化里边。那在这个创作中怎么具体去实现这种东方美学与现代影视技术的融合的?

杨阳:我记得在做导演阐述的时候,我给大家念了很多古诗,李白的,也有陶渊明的,还有其他许多古诗词。通过这些古诗,大家能够想象到东方修仙文化的独特魅力。那种肆意、开放的想象力,非常浪漫,甚至可以说是极致的浪漫。

我觉得这一部分体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碰撞和结合,对整部剧非常重要。这种追求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在化妆、服装、摄影、美术、特效和音乐中去体现。比如大家刚刚听到的《蜉蝣志》,还有我们多首音乐作品,都在营造这种意境。在美术方面,我们查了大量资料,发现古代修仙者真的不会住在普通民居里。虽然在影视城拍摄方便,但我们选择了远离人烟的地方,拍摄非常艰苦,甚至很多地方连车都开不进去,只能肩背人扛。我们希望展现的是修仙者在静谧、神秘之地修炼的状态——那种不可言说的宁静与神秘。

四、每一部戏都是一个风景

刘海洋:您的创作题材选择非常多样,没有一个自己固定的赛道,各种题材都尝试,您是怎么考虑的呢?

杨阳:回头一想,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和创作,好像也像一部公路片,每一部戏都是一个风景。在每一部作品里,我都会学习新的东西,面对新的挑战,让自己的人生在不断尝试中变得充实。如果我只拍一种类型,观众群可能就比较单一。但我尝试了不同类型的作品,社会话题、情感,古装、医疗、战争题材,这让我的观众群非常丰富。每一类观众都会给我很多好的建议和启发,这也是我愿意在不同赛道上不断尝试的动力所在。

跟剧地|杨阳导演谈《凡人修仙传》:“凡人”两个字是我想表达的核心

刘海洋:问您一个行业问题,现在这长剧现在面临的挺多的挑战,在所谓的短剧的冲击下,您对长剧的前景怎么看?

杨阳:我从来没有对长剧失去过信心。我一直认为,长剧和短剧各有长处和特点,各美其美。我选择一直投身于长剧导演工作,因为我希望在这个领域做到最好,让观众感受到被尊重、被珍惜,这样他们才会长期陪伴、支持你的作品。

如果你对自己的作品不够真诚,又怎能赢得观众的尊重呢?所以我非常相信长剧,也希望我的同行们能够坚守在这片阵地上,用心耕耘,让广大观众能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珍惜。

跟剧地|杨阳导演谈《凡人修仙传》:“凡人”两个字是我想表达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