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每一个勇敢出发的自己。”这是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放映结束时屏幕上出现的话。截至8月18日,猫眼电影数据显示,影片累计票房超过10亿元,成为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电影的火热也延续到了正在进行的2025上海书展,第一财经现场探访发现,与“小妖怪”相关的周边和新书都受到读者欢迎,不时可以偶遇“草台取经班子”。8月18日,在书展发布的新书《商解西游:修成正果的智慧》,本来是从商业角度重新解读《西游记》,作者李光斗在首发式上也多次提到这部动画电影。
钥匙串、小玩偶、修正带、套尺、笔袋……在晨光文具和杂物社等文具区,根据《浪浪山小妖怪》设计的各种文创产品,都放在最醒目位置,上海图书公司还开辟“童年拾光”展区,以“小妖怪”故事为主线,推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动画人物的系列周边,包括葫芦娃、黑猫警长等。
书展上,与浪浪山相关的新书也趁热打铁发布,从更多维度讲述小妖怪们的故事。《浪浪山小妖怪:电影美术设定集》,收录了视觉海报、角色设计、场景原画、美术探索、设计延展、幕后特辑,展现了小猪妖、蛤蟆精、黄鼠狼精和猩猩怪等角色,从性格、身份到表情、道具的完整设定。《浪浪山小妖怪官方绘本》改编自电影,除了旁白有个别删减之外,绘本台词几乎与电影一模一样,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再次感受小妖怪们的热血取经旅程。
“《西游记》是最被低估的四大名著,从去年大火的游戏《黑神话·悟空》,到热映的《浪荡山小妖怪》,未来将是一个关于《西游记》IP大量爆发的时代。”按照李光斗的理解,《水浒传》是对编制的渴望,《三国演义》是追求编制的努力,《红楼梦》是失去编制的焦虑,而《西游记》是关于神仙也得有编制,否则只能做妖怪。这几年,由于经济增速放缓,越来越多人转而求稳,考公考编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因此《西游记》才在几百年后再次火爆,无数人在电影院里与浪浪山的小妖怪共情。
取经路上困难重重,不管是唐僧师徒,还是浪浪山的“草台班子”,伙伴们聚在一起,经过种种磨合,最后相互配合,终于取得真经,或者,成为那个想做的自己。这样的故事结构,也让《西游记》一直被人们用经管视角进行解读,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教授聂辉华写过《跟<西游记>学创业 : 一本人人都要读的管理秘籍》。
李光斗在《商解西游》中说,如果从商业角度重读《西游记》,西天取经之路可以理解成一条产业升级之路,旧的模式已经出现大问题,蟠桃不够分,就有人会大闹天宫。如果继续走低端产业的道路,西游世界将遍地都是狮驼岭,“旧模式导致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和社会崩溃,当土地、人力等生产要素被掠夺性开发,整个生态陷入‘吃干榨尽’的死循环。”
“玉帝的管理布局、如来的资本棋局、孙悟空的创业困局,500年前的古典神魔小说里,能找到今日商海所有战法的影子。”李光斗说,《西游记》蕴藏了很多东方智慧,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无论是企业高管、中层员工,还是像浪浪山的“小妖怪”那样的基层草根,都可以在里面看到商业、管理、人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