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万物》背后的文化消费新链条

首播10分钟收视率突破2.68%,创下2025年央八年代剧首播纪录;爱奇艺开播2小时热度破6000,首日达7003,成为平台年度非古偶类剧集TOP1。

生万物》自8月13日开播以来,以现象级表现横扫暑期档。这部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缱绻与决绝》的电视剧,凭借鲁南天牛庙村三大家族的命运交织,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心,更在影视行业“招商寒冬”中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商业路径。

《生万物》背后的文化消费新链条

演员带商务,破解招商困局

影视行业正经历“招商难”困境。传统植入模式吸引力下降,品牌方对投放效果日益谨慎。在此背景下,《生万物》却首播周就斩获12个品牌赞助,其中5个直接源于主演杨幂代言产品的联动植入。

这种“演员带商务”的模式,让杨幂个人商业价值转化为剧集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方不再仅仅购买广告时段,而是通过主演代言与剧情内容的深度契合,实现品牌价值的传递。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生万物》已悄然构建起“品质提升-商业反哺”的良性循环。它证明了在流量红利逐渐消退的当下,优质内容仍需“明星效应”和“艺术价值”的双重驱动。演员的商业价值吸引品牌投放,充裕的制作资金保障艺术品质,高品质内容又进一步扩大传播声量。

《生万物》背后的文化消费新链条

重工业制作背后的经济账

翻开《生万物》的制作日志,一组数据令人惊叹:横跨山东临沂、日照及吉林白山三地实景拍摄;搭建200亩麦田;分季拍摄春耕、暴雨、雪夜场景;零下环境中真实拍摄雪景。

这种“重工业级”制作标准背后是巨大的资金投入。服装按照1927年县志复原“粗麻补丁”,务农鞋必须沾泥,甚至群演指甲缝藏泥垢等细节十分注重。

高投入带来高回报。在影视行业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生万物》证明了精品内容的市场统治力——观众愿意为真正的高品质买单。

粉丝经济也被激活。杨幂粉丝投入超180万元发起“云包场”,发放6万多份爱奇艺会员;主创及品牌包场超10万座。这种基于情感共鸣的消费转化,为剧集带来了超预期的商业回报。

更值得关注的是剧集对山东文旅产业的带动效应。作为山东省“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生万物》将鲁南地域文化、齐鲁民俗“打春牛”仪式等元素推向全国观众。实景拍摄地或许有望成为新晋文化旅游目的地,实现影视IP与地方经济的共赢。

《生万物》背后的文化消费新链条

让时髦人开口称“俺”

现象级爆剧往往会建立和传播自己的语言体系。当年看了《甄嬛传》,人人成了“本宫”“小主”。如今因为《生万物》,大家又满口“俺俺俺”了。这种“语言传染”现象,正是《生万物》作为现象级作品最直观的烙印。

当都市青年在社交媒体、日常交流中自然地蹦出“俺”,这绝非简单的模仿秀,而是剧集所承载的乡土文化、地域特色成功“破壁”的标志。通过“俺俺俺”的集体复诵,不仅让鲁南风情抵达了最广泛的受众,更生动诠释了爆款剧如何成为文化符号的孵化器与放大器。

通过对这片土地的观察和呈现,《生万物》已经抛出了自己的寓言:土地就是历史的胎盘,制度则是时代的冻土。同一片土地,有人从中新生,也有人被掩埋。它的最终价值或许正如剧中那句贯穿始终的箴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正催生着影视行业新的生态链。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参考资料(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1.《 现象级爆款,让时髦人开口称“俺” 》,娱乐硬糖

2.《韩浩月|《生万物》:土地事关一切,承载时代、文化与深情》,六根

3.搜狐网、新浪财经、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