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我是学历史但从不执于历史的花鹿不花。
范 曾 和小娇妻的事儿昨晚上就有朋友在后台说让关注下。
我确实也关注了。
这件事情看起来处处都透着诡异。
范曾去年迎娶新人还被视为“艺林佳话”到处传颂,但没想到这才多少时间啊,就变成了路人皆笑的“人去楼空”。
而做女儿的不报警,而是通过网络曝光家丑,也着实有点诡异。
这个父亲被后妈抓走了的戏码,让我想到了西游记里只会喊“师父被妖怪抓走了”的沙僧。
尽管这件事情处处都透着诡异,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根本就不是孝子贤女心一心救父的剧情。
说白了,又一幕豪门内斗争家产的故事而已。
别看一切斗争都是围绕老范头儿展开,但实际上他只是各方博弈的道具,根本就不是大家争夺的目的。
而我对豪门的内斗一直没有什么兴趣。引战的各方不过都是为了钱而已。
舆论,也不过是他们抢钱的工具。
但如果作为闲聊,我想说的是范老头儿被小娇妻“抓走”这事儿很可能是他自愿的。
他马上90了,不会不清楚娶一个比自己小50岁的女子是什么意思。
他也应该清楚,这个曾经卖车出身的韩小姐能摇身一变,变成为一个熟读“老庄”的女孩子,说明她压根儿就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婚后小娇妻几乎没有停止过的风言风语,老范头儿不会不知道。
但知道了又如何呢?
他也应该很清楚,自己巨额的财产放在混乱的家庭背景和剪不断理还乱的人物关系之中,将来必然会引发一场豪门恶斗。
而他除了顺从,对此却无能为力。
与其徒劳挣扎,不如躺下享受。
所以,他应该是自愿跟小娇妻走了。
我不了解老范头儿这个人,但他在很多场合评价自己:
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他还写了很多书,如果没记错其中一本是《老庄心解》。
当时有人极力推荐这本书,捧得很高,给我一种“天不生范曾万古如长夜”的感觉,于是就买了一本二手的。
印象那本书里面字数不多,到处都是插画,内容主要是谈自己读老庄的一些感悟。
但这本书该怎么评价呢?
乍看渊深莫测,细观莫知所云。
读了几页之后,笃定这人纯粹是沽名钓誉之徒,写的东西完全是胡说八道。
读之有害,弃之不惜。
自那时候开始我一直都没有想明白过,这个范曾是怎么被捧上神坛的呢?
他一直喜欢动不动都把老庄之说挂在嘴上。
我想他应该知道老子说的做人最高境界“三知三守”。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这些话很深奥,我只能粗鄙地简单总结一句:
做人要低调,要有道德,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最终返璞归真,守住真心。
但反观老范头儿的一生,他何曾知雄守雌,何曾知白守黑,又何曾知荣守辱?
他曾经师从沈从文,但沈从文最终不无伤感发现,“揭发”自己最多的人居然是爱徒范曾。
“我没有范曾这个学生,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并嘱咐家人“我死后绝不许范增来扶陵”。
他曾师从黄永玉, 但在1977年他创作了一幅名为《蝜蝂外传——为黄永玉画像》的画作。
画中一个洋人牵着一条狗,狗头上戴着山姆大叔式帽子,上面赫然写着恩师名字 “黄永玉” 三字。
这幅对恩师极尽羞辱的作品公开发表之后,舆论一片哗然。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过去八十余载,谁又能看出来他的“三知三守”呢?
现在,他又出事儿了,舆论又是一片哗然。
但那又怎样呢?
他喜欢老庄,那就用庄子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聊天吧。
《庄子·知北游》中有这么一句话: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他马上就90了,回首看看自己的人生,有没有忽然而已的顿悟呢?
是不是真的献身了艺术?
是不是真的守护了爱情?
是不是真的奉献了社会?
一个人其实不需要等盖棺才能论定,自己是又鸟还是马户,他自己心里其实门儿清。
就这样了,晚安。
抱歉,来不及审查改错别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