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暑期大片《东极岛》上映了,根据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改编,管虎、费振翔两大导演联手,朱一龙、吴磊、倪妮三位实力影星加盟,是暑期最受期待的动作电影之一。
首日拿到33.8%的排片占比,以6994万票房夺下单日票房亚军,如今上映8天拿到了2.93亿的票房。
平心而论,作为内地目前最会拍战争片的大导演,管虎继《八佰》《金刚川》之后不惜砸下5.7亿(8000万美金)成本拍摄本片,《东极岛》从影片叙事、人物塑造、镜头调度到大场面打造,都达到了内地商业大片的最高水准。
但如今网上观众评价却旗帜鲜明的形成了两个极端。一些观众觉得这是一部良心之作,其整体质量可圈可点;另一部分观众则觉得影片没能很好的还原历史,浪费了一个好题材。
那么,《东极岛》到底质量如何,是否值得一看?茄哥今天就给大家认真分析一下。
01、基于中国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的真实历史事件,影片着重塑造了一对“海尔兄弟”
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发生于1942年10月1日,一艘载有1816名英军战俘的日本军舰里斯本丸号从香港出发前往日本,在途经中国舟山附近海域时,被美军潜艇鲈鱼号上发射的鱼雷击中。
在影片中,东极岛上的渔民兄弟阿赑(朱一龙 饰)和阿荡(吴磊 饰)目睹了里斯本丸号被击中的过程,并且救下了从军舰上落水的英军士兵托马斯·纽曼(威廉·弗兰克林-米勒 饰)。
这俩兄弟由于是“海盗的后代”而受到岛民排斥,但他们水性极好,且英勇无比。对于解救托马斯这件事,阿赑和阿荡的意见产生了分歧,阿荡心地善良,主张“是条命就得救”;阿赑却害怕因救人而受到牵连,于是便向村里叔父吴老大(倪大红 饰)报告此事。
但很快日军就到岛上寻人,不仅抓走了托马斯,还杀害了吴老大等4名村民,又带走了包括阿荡在内的几名村民。
为了救出弟弟阿荡,阿赑冒险登上里斯本丸号,并暗中打开了囚禁英军战俘的船舱盖板,但阿荡最后还是为了救人,死在日军的枪口下。
阿荡的死令阿赑深受打击,内心复仇的火焰终于觉醒。在埋葬了阿荡之后,阿赑又摸黑回到里斯本丸号上,打开3个船舱解救出所有幸存的英军战俘。
而东极岛上的渔民也在吴老大的女儿阿花(倪妮 饰)的带领下驾船出海,参与对英军战俘的营救行动。
最终,在东极岛上255名参与营救的渔民共同努力下,从日军的枪口下救出了384名英军士兵,日军也迫于压力放弃了杀害英军战俘的计划。
根据影片交代,日军先前登岛时,岛上渔民曾与其发生冲突,一些有血性的渔民被打死。因此日军在拿下东极岛后,仅留下2名士兵就能控制全岛,禁止渔民出海,使其沦为日本人的廉价劳动力。
在日本人的管控之下,吴老大、保长李元兴(杨皓宇 饰)和陈先生(陈明昊 饰)等村中长辈都活得谨慎小心,渔民们也过得十分憋屈。
然而年幼的阿荡心地善良,为了救人不惜以身犯险,是他的牺牲唤醒了阿赑和岛上渔民的反抗精神,最终完成了营救行动。
因此,对于阿赑、阿荡这俩兄弟的刻画,影片花费了足够多的笔墨。
吴磊饰演的阿荡虽然在电影中途就牺牲下线,但他作为全片的“精神代表”,仍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朱一龙饰演的阿赑则更多了一层“超级英雄”属性。
在片中他两次登上里斯本丸号救人的过程,从军舰上干掉日本兵,到海中对付日军快艇,营救落水的英军士兵,强如神明附体,似乎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据说为了演好角色,朱一龙一头扎进健身房里练了大半年,硬是将体脂率降到了10%以下。吴磊本身身材就很好,在片中也明显能看出胸腹肌肉都得到了加强。
这俩兄弟还把皮肤晒到十分黝黑,在片中大部分时间都裸露上半身,展现健康的古铜色,给人一种原始的美感。
两人的脸型又有几分相似,加上一样的发型,远远望去很难区分,也有网友将他们戏称为真人版的“海尔兄弟”。
02、两个多月的水下实景拍摄,重金打造里斯本丸号沉船特效场景
影片最大的亮点,还在于动作场景的打造。为了酝酿渔民反抗日军的重头戏,影片前期将许多笔墨放在日军枪炮之下憋屈的渔民群像塑造上。
内敛而血性的吴老大、委曲求全的保长李元兴、满腔热血却又胆小的陈先生,他们的畏缩与忍让却没能换得海岛的安宁。
当日本人划开吴老大的肚子,刺穿边氏一家三口的胸口时,渔民们苟活的幻想也随之破灭。而当村中小孩们敬仰的陈先生被日军活活烧死时,压抑在渔民们心中的怒火也终于被唤醒。
因为这些情感上的细致铺垫,后面阿赑、阿荡与英军战俘的反抗,和渔民们营救行动的过程,才让人顿觉酣畅淋漓。为了真实再现这场在历史上震撼人心的海上营救,主创团队在东极岛附近海域搭建了大量实景,又1:1还原了战俘船里斯本丸号。
为了拍好片中大量的水下动作戏,朱一龙和吴磊两人都接受了系统的潜水训练。片中的水下镜头,也都是实景拍摄,十几分钟的动作戏,需要调动大量深习水性的群演,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拍摄完成。
沉船的过程则是按照真实的历史时间点,用CG特效来呈现。对比28年前的灾难大片《泰坦尼克号》中的视角特效,里斯本丸号与泰坦尼克号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船体特别长,因此其沉船过程也非常相似。
由于美军潜艇鲈鱼号发射的第4枚鱼雷击中了里斯本丸号的船尾,6号、7号货舱首先进水。经过近一天时间之后,船尾于2日早上深入海底,巨大的压力导致船身断为两截,船头落入水中时又形成虹吸效应,整个过程都以特效镜头真实还原,令观众如临其境。
因此,假如你在观影之前并不了解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的历史,那么《东极岛》将是一部合格的抗战大片。虽然没有兵来将挡的战争大场面,片中大量的水下动作戏,里斯本丸号沉船的特效大场景,都能满足观众对于商业大片的观影期待。
03、以孤胆英雄方式讲述中国人的真实历史,人物塑造上留下一大遗憾
根据影片的宣传物料,管虎、费振翔两位导演的分工是:管虎负责文戏部分的拍摄;费振翔则负责动作场面的打造,尤其是片中长达23分钟的沉船戏。而影片的剧本,则是由费振翔主导的编剧团队集体创作。
去年方励导演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让我们了解了这段被称为东方的“敦刻尔克”的尘封历史。该纪录片得到了9.2的高分,是2024年评分最高的纪录片,给内地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东极岛》的故事正是基于这段真实的历史,编剧团队给加入了一个美式英雄叙事的框架,给电影注入了一个经过艺术加工的故事主线。一些观众拿《里斯本丸沉没》来做对比,对于这种基于真实历史的艺术加工自然会有不同的意见。
《里斯本丸沉没》已经为我们讲述过一个足够震撼人心的故事:东极岛上的渔民,基于一种朴素的情感,和超越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奋不顾身地前往海上营救身陷险境的英军士兵。
而《东极岛》将这份善良与无畏,进一步提升为渔民们在日军的压迫和威胁之下,从畏惧、退缩到觉醒、再到复仇与反抗。这种渔民内部的挣扎与对立,通过吴老大、李保长、陈先生等小人物表现出来。
又通过男主阿赑、阿荡和女主阿花这三个人物,对渔民们产生影响,使其觉醒,在退无可退之下,终于决定反抗到底,去海上营救英国战俘。
从艺术加工的角度来看,对于普通民众生存本能和软弱一面的塑造,以及他们觉醒过程的描写,都是正确的。
毕竟渔民们救人的动机是纯粹的,救人的想法也是自发的。他们并没有经历如电影中那样的思想斗争和挣扎过程,只是基于“看到海上有人遇难,就必须要救”的祖训,一种劳动人民特有的朴素情感。
而影片将东极岛渔民的英雄群像,集中于阿赑、阿荡、阿花这三个代表性人物身上,将真实事件套进一个孤胆英雄类型的商业片框架中,这种艺术加工虽不少见。
可当救人的“重担”被强加到阿赑一人的身上时,这个人物就不得不承载更多的责任,不知不觉间就被“超人化”,化身成为异于常人的“超级英雄”。
可以说,一个基于真实历史改编的孤胆英雄般的叙事方式,人物塑造过于“扁平空”了,这是影片的一大遗憾之处。
04、《东极岛》或许有短板,但它仍是一部良心好片
茄哥认真分析出上面这些,都是为了剖析《东极岛》上映后口碑两极分化的原因。
前面也说过,《东极岛》确实是一部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的商业大片,带着内地成熟电影工业的质感。
如果是抱着看一部动作片的心理去看的话,《东极岛》肯定能满足大家的需求。片中的沉船大场面极其震撼,能让人想起《泰坦尼克号》中那些镜头;英军在大海中与日军快艇搏斗的动作戏,也十分惊险刺激。
根据历史,里斯本丸号甲板上留下来的日军小分队,都在英军士兵的群起而攻之下被制服。影片中用大量镜头交代搏斗的过程,拍得惊心动魄。
有网友直言:“看《南京照相馆》后心里憋着的那口气,直到看《东极岛》才能吐出来。”这正是《东极岛》给这个暑期档带来的意义。
《东极岛》或许不完美,但仍然值得一看。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热血丹心)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