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剧“风暴式开场”引热议

北京晚报记者 邱伟

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由杨幂、欧豪、倪大红、秦海璐等主演的年代鸿篇巨制《生万物》日前登陆CCTV-8和爱奇艺,该剧以鲁南大地近百年变迁为背景,讲述三个家族两代人与土地的深厚羁绊。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生万物》剧集开篇冲突密度空前,情节编排高度精密,突破性的“风暴式开场”让人看到了年代长剧的创作转向。

高效叙事 结构精密环环相扣

《生万物》截取了小说《缱绻与决绝》第一部的部分章节改编而成,剧集将土地精神贯穿始终,“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句原著的题眼,在《生万物》中化为一场风暴式的故事开局。故事扎根在1926年的乱世,军阀混战,山东匪患猖獗,鲁南天牛庙村地主家的长女宁绣绣(杨幂饰)大婚当日突遭土匪绑票。父亲宁学祥(倪大红饰)视土地如命,不愿用地契赎人,为保住作为彩礼的五十亩良田,他还哄骗小女儿宁苏苏替姐出嫁,导致姐妹俩命运颠倒。当宁绣绣被庄户汉子封大脚(欧豪饰)冒死救回,面对至亲背叛,她愤然立下“迈出宁家不回头、不吃宁家一粒米、此生无父”的决绝誓言,自污清白后毅然嫁与恩人封大脚。

剧情开局以“土匪绑架新娘”这一核心事件为导火索,引爆多个连锁反应,闺阁待嫁、绑架、拒赎、替嫁、脱险、决裂、再嫁……这一系列决定人物命运的关键情节,在剧集开篇两天一夜的叙事时空内密集爆发,这种矛盾层层嵌套、环环相扣的设计,形成了一种极具张力的叙事闭环。

这种全新叙事方式打破了长剧舒缓的线性节奏,通过矛盾交织实现了多重戏剧效果的叠加。

去铺垫化 依赖演技高光支撑

相较于《父母爱情》《人世间》《白鹿原》等经典年代剧依靠生活细节渐进积累、文火慢炖的情感蓄力模式,《生万物》选择开篇即抛核心事件,省略传统铺垫。宁学祥“弃女保地”的冷酷抉择背后,看不到父女关系生活日常的背景交代。封大脚独闯匪巢救出宁绣绣的行为,仅一句“俺从小就喜欢绣绣”的内心独白就完成了人物动机叙述。宁家父女决裂的剧情中,更是没用任何笔墨来刻画宁绣绣刚烈果决的性格,人物就在绝望中迸发出惊人的反抗意志,在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时代背景下,完成了从富家娇女到封建礼教反抗者的命运转变。

剧中主要角色都是直接在极致情境中逼出人物底色,这种去铺垫化正是短剧高效叙事原则的体现。开篇剧情中,倪大红凭“与狗抢粪肥田”等人物速写,便将守财奴宁学祥的形象瞬间立住。秦海璐饰演的费左氏,用一方象征贞洁的“锦帕”拒绝宁绣绣入门,呈现出封建礼教的冰冷残酷。杨幂饰演的宁绣绣贡献了“费家门前被拒”“雪地立誓断亲”等落泪场面,精准传递了角色不同阶段的复杂心绪。演员们凭借密集的高光时刻有效弥补了快节奏下人物心理描写的不足。

短开长走 能否承载史诗之重

《生万物》冲突前置、高能开局的“风暴式开场”,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叙事策略。它迅速建立戏剧张力,避免了传统年代剧缓慢铺陈的冗长感,也折射出在短剧冲击下长剧创作的革新:剧情以“短开”抓住观众“一集入戏”,后续再回归土地史诗的“长走”气韵。

目前观众反馈显示,开篇的快节奏并未削弱剧集的现实感与史诗气质,反被许多观众视为引人入胜的“高效钩子”。然而争议也客观存在,省略必要铺垫会导致人物单薄,过于密集的戏剧冲突会压缩情感沉淀的空间,为主题展开带来挑战。

尽管引发讨论,但《生万物》的“风暴开场”仍被视为突破同质化、吸引当下观众的有效手段,该剧“短开”后能否承接后续绵长厚重的命运史诗,令人拭目以待。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