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万物》上线后讨论度很高,但口碑迅速失控。
这不是一部好剧,它臃肿、陈旧、拖沓、狗血,演员与角色格格不入,题材和呈现手法不合时宜。回顾了一下,2025年开年至今,看过的剧里,这部称得上是年度最烂(截至发稿),甚至到了令人厌恶的地步,找不到一丁点儿欣赏艺术创作的享受,更得不到剧情传递的快感。
这是一部典型“过时”的作品。
先不谈电视剧质量本身,至少在开机仪式之前,《生万物》绝对是剧圈顶流。
央视和爱奇艺出品,预算有了;改编自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扎实的剧本有了;主创方面,创作过《正阳门下小女人》《石头开花》的刘家成绝对是剧圈一线导演,而杨幂是85后大花、顶流演员,双剑合璧、强强联手。
结果拍出来这么个玩意!下面说说这部剧的问题,再说结论。
迂腐和陈旧就放在那,和立场态度无关
电视剧忠于原著,《缱绻与决绝》是赵德发“农民三部曲”之一,以沂蒙山区土地变迁为背景,贯穿了四代人六七十个春秋,展现农民世世代代对土地难以割舍的依恋。小说1997年出版,但故事背景则是上世纪20年代开始。
读者通过小说的文字在大脑中形成画面,重点落在人物塑造上。原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人物个性鲜明,塑造的有血有肉,让人过目难忘。
小说是对那个特殊历史背景的回顾和思考,也丰富了当代中国文学农民人物群像,但是不是真的有改编电视剧的必要性,以及到底有没有想过受众是什么群体?我觉得出品方和导演并没有搞清楚。
第四集看到一半,打算停在这儿了,因为已经看到了导演的叙事节奏和表现手法,看过原著之后,对后面的剧情也了然于胸。
最大的感慨,是迂腐又陈旧。第一集准备送女儿出嫁,接着绣绣被土匪绑走,引发一连串的矛盾挣扎、纠结考验,电视剧在客观呈现的过程中,显然是对那个时代封建思想的审视和批判——
宁学祥是个数九寒天都愿意守着粪球的守财奴,舍不得卖地赎女儿回来,深层次的原因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他只看重儿子;
绣绣妈站在宁学祥的对立面,用来凸显老头子的丑恶嘴脸,同时也揭示出那个年代夫唱妇随、女性不能当家作主的顽疾;
费家嫂子坚强、开明,但她也坚持新媳妇过门前不能“坏了身子”,不然就有辱门楣,打死都不能娶过来。
但是电视剧用太多篇幅来呈现这些封建思想下的迂腐陈旧,比如绣绣“坏了身子”成了车轱辘话,每一家都在说、全村人都在讨论,有必要吗?导演的字典里没有“点到为止”这四个字。
于是,和批判的立场和态度无关,这样的题材决定了电视剧呈现的内容,如此大篇幅的描绘上世纪初农村的这些沉疴顽疾,本身就让人很不舒服。
这就好比一个人背上长了个极大的感染后的脓包,医生手术小心的割掉腐肉,露出新鲜肌血,然后再上药包扎,主刀的医生告诉你,放心吧没事,这是把病人治好的过程,但这就能让你不觉得厌恶反胃?
没有美学享受更缺少情绪价值供给
但电视剧是将文字内容具象化,搬上荧屏,就要解决美术、置景、妆发、人物形象以及群像气质和精神面貌统一性的问题,这是《生万物》第二大失败。
其实要赞一下导演刘家成,他用真诚、严谨的态度对待这次创作,置景和美术上尽量求真求实,村里的院落、房子,山野里的树木、积雪,包括土匪窝关绣绣的柴房做的都不错。
而且不同村民家的内景也通过家境做了区分,比如宁学祥是村里的大地主,他的家够大、够干净,而且墙面光滑,看上去有点太新了;
封家很穷,就设计成了泥草房,墙面破旧斑驳,很有农村的样子。
但这些让《生万物》看上去特别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电视剧,完全没有美学享受,导演实在太保守了,其实大可以在置景、色调等方面活泼一点,做一些变化和改良,迎合当下观众的审美,本身电视剧就是艺术创作,做一定程度的加工有何不可?
比如网飞拍的《百年孤独》,拍的都是几百年前的事情,马孔多小镇从泥草房到砖瓦房的变迁,每一次大的更迭都能让观众有美的享受啊!为什么我们的剧做不到?
人物塑造上,《生万物》也缺少正向、健康的情绪供给,前四集都是窝心、都是封建、都是狗血、都是没有认真打磨的桥段编排和段落衔接。
前四集的两个主要段落,全程都不合理。
被绑走上山的绣绣,哥哥带人冲上去救人未果,土匪们肯定加强戒备,可封大脚进去和带绣绣出来怎么做到的?进出要道把守的人呢?
下山途中争分夺秒、后有追兵,可两个人还搁那不紧不慢的聊天,看得人干着急;
封大脚跑出去引土匪离开,后面土匪就消失了,他还顺手救人、生火取暖,那么高的火光,土匪怎么没来?
另一边成亲这条线更是狗血。
费文典基本就是个废物,迎亲的时候心里没底怕轿子里有诈,不能掀开帘子,不能让绣绣说句话?
回到家了拜堂的时候不能让新娘子张下嘴?戴戒指的时候看手还看不出来是不是自己的意中人?
替姐成亲的苏苏也是很让人无语,就没想过进了洞房过了夜,自己的清白就毁了,这辈子不要了?不跑出去逆来顺受,完全不符合人性啊!
用杨幂、欧豪,是这个行业的沉疴顽疾
如果从行业层面看《生万物》,这部剧的不合时宜、主演和年代、人物形象的格格不入,都是行业畸形发展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导创作、外行指导内行,电影过分追求票房、电视剧的热度和收视率似乎成了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为了保证这些、为了能拉到广告并让金主爸爸们满意,用大明星就成了当下电视剧创作的单一方法。
看到很多观众,将矛头指向杨幂,这和杨幂有什么关系?作为演员她不过是给资本打工,能有什么选择权?
杨幂快40岁了,演未出嫁的小丫头当然不合适,她的长相和辨识度,演农村题材当然不合适,但是她就接到了这样的本子和资本邀请,片酬摆在那换成你你会不接?
问题还是出在资本的既要又要,如果真的真的忠于原著,《生万物》就应该都用素人,或者知名度不高但更契合角色形象的演员,好好把剧拍出来。但是又想要流量、要收视率,就选了杨幂、欧豪、倪大红和秦海璐,观众看到他们出场,首先想到的就是演员本身,怎么会不出戏?
像《百年孤独》那样,全部用当地不知名演员拍摄,国内的资本不敢。
以及真的用心拍,《生万物》开始是冬天啊!漫天遍地的鹅毛大雪,为什么五月份开机呢?这部剧应该在二月份天气寒冷的时候拍过一部分戏份,前两集土匪窝里能看到天气很冷,因为演员说台词能看到嘴里吐出的哈气。
很遗憾,到了山下,杨幂那部分戏份哈气就没了,因为杨幂是五月份进组的。我猜导演不是没想过提前一点,在冬天把这部分戏份拍了,可能是演员没档期吧!
但是自始至终,导演肯定没考虑过其他演员,因为有了杨幂,才会有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