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西游记》里的女儿国,许多观众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就是唐僧与女儿国国王“已许佛不能许卿”的遗憾爱情故事,男帅女美非常养眼。
配合着经典歌曲《女儿情》,就是一段爱情佳话。
其实原著中关于这个片段的介绍并不多,作者介绍这里的时候,关于男女的话题写了“性欲”,却绝口不提“感情”,甚至看原著发现,女儿国国王在决定跟唐僧结婚之前,从未见过他。
那么为啥她一定要嫁给唐僧呢?原因无他,听说唐僧长得很帅。
值得注意的是,只是“听说”,如果唐僧的颜值达不到她的要求,她又会做出什么举动,大概跟其他男子一样吧,即便颜值符合,结局也差不多,反正都是“必死”的结局。
原著中的女儿国并非影视剧中浪漫的“温柔乡”,而是一个充满诡异规则、血腥习俗的黑暗之地。
其恐怖本质远超大众认知,导演们不敢拍实属正常,如果完全还原的话,则足以颠覆观众对《西游记》的童年印象。
毕竟以“好色”著称的猪八戒到了这里,连邪念都不曾有过,一路上安静的很,丝毫没有留恋的就离开了。
那么这里究竟如何恐怖呢?
女儿国国民有佩戴人肉香囊的恐怖习俗,血腥猎杀的背后是男人的地狱。
原著中描述,女儿国的女人如果遇到拒绝与她们交欢的男人,会把他们的肉割下来做成香囊挂在身上。
更可怕的是,即使男人答应了她们的要求,最终也难逃被做成香囊的命运。
这里有一个地方叫做“迎阳驿”,字面意思,就是“迎接男人的地方(阴阳中男性为“阳”、女性为“阴”)”。
它表面上是接待外国使者的驿站,实则是囚禁男性供国民玩弄的场所,进入这里的男人没有活着出来的。
但女儿国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有商人冒着生命危险去那里做生意。
陈家庄的主人提到,把货物运到女儿国能获利十倍,但要用“不顾生死”、“舍命”这样的词来形容这趟旅程,暗示了极高的危险性。
男人进入后无人生还,全被制成香囊,确保女儿国秘密不外泄。
而非人繁衍的“鬼母河”与堕男产业链就是女儿国最大的秘密。
子母河三日怀鬼胎:这条河又被称为“鬼母河”,喝了它的水后不到一小时就会腹痛难忍,肚子迅速变大,几天内就能生下孩子。
这种反自然的生育方式,暗示居民可能不是正常人类,或许是“水妖族”或“半人半鬼”。
照胎泉实为“B超”:检测胎儿性别,女胎保留,男胎强制堕胎。
解阳山“堕男”产业链:如意真仙垄断落胎泉,高价售卖堕胎水,形成了屠杀男婴的利益链。“解阳山”之名即隐喻“消灭男性”。
整个系统被称为“解阳”(消灭男性)产业链,确保国内没有男性存在。
原著回目“禅主吞餐怀鬼孕”直接称她们怀的是“鬼孕”,生的是“邪胎”。有分析认为她们是水妖族后代,或是类似螳螂的生物——交配后吃掉雄性。
原著借八戒之口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和尚家,和你这粉骷髅做甚夫妻!”背后细思极恐。
另外,女儿国看似非完全封闭,其实就是一座封闭的鬼域:居民被怀疑是“鬼胎所化”,不能离开国土;通天河商人需“舍命”往来。
所以,《西游记》被拍了这么多遍,许多个版本,到了女儿国这一回的时候必定会被改编,导演确实无法如实拍摄,美化背后全是无奈。
遍地人肉香囊、活剐男性、鬼胎分娩等场景,远超恐怖片尺度;
86版《西游记》将女儿国改为凄美爱情故事,朱琳饰演的国王深入人心。如果如实展示原著中女王“淫情汲汲,爱欲恣恣”的饥渴姿态,就彻底粉碎了观众的幻想。
另外,鬼孕、堕男婴、邪术生育等设定,涉及宗教污名化与反人伦争议,也容易引发舆论风波。
不过话说回来,《西游记》中“女儿国”的故事起源并非凭空捏造和幻想,而是在现实基础上创作的。
历史上真实的“东女国”(川藏交界)虽为母系氏族,但男性可参与劳动与兵役,走婚制亦尊重男性意愿,与原著截然不同。
作者将母系社会扭曲为“鬼域+情欲猎场”,实为对人性之恶的极端隐喻,这是一种艺术化的展现手法。
难怪,有人把女儿国叫做“黑暗女儿国”。
这里看似“无妖”,却人人似妖;标榜“爱情”,却处处是杀机。它的恐怖不在狮驼岭的尸山血海,而在精致制度下的系统性残暴。
最暗处从非妖魔,而是异化的人心。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