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屏剧鼻祖”青年编导王蓝目
2019年9月3日,《我的男月嫂》在深圳正式开机时,中国的竖屏内容生态仍处于野蛮生长的萌芽期。抖音、快手尚未推出付费短剧模式,微信视频号还未诞生,市场上更不存在如今遍地开花的短剧小程序。
然而,王蓝目团队却选择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以正规电视剧的工业标准拍摄竖屏长剧,并通过国家广电总局的审片流程,最终在爱奇艺平台独播。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形式的创新,更是一次行业标准的重构。
竖屏长剧鼻祖王蓝目和演职人员在片场
2019年的行业空白:竖屏付费剧与正规化审片的缺失
在《我的男月嫂》拍摄和播出的时间节点(2019-2021年),国内短视频平台仍以UGC(用户生成内容)为主,抖音的“短剧”概念尚未成型,快手的“小剧场”也仅停留在1-3分钟的碎片化叙事阶段。更重要的是,这些平台的内容无需经过传统影视剧的审查流程,制作门槛极低,大多属于“草根创作”。
而《我的男月嫂》却严格按照电视剧的审片标准运作,从剧本备案、拍摄许可到成片送审,全程遵循长视频平台的工业化流程。这种制作模式,使其成为国内首部“正规军”出品的竖屏长剧,而非短视频平台上的实验性内容。它的存在证明,竖屏叙事不仅可以适应短平快的娱乐需求,也能承载更复杂、更完整的剧集表达。
《我的男月嫂》海报
市场验证:热播榜与飙升榜的双重认可
尽管当时竖屏长剧仍属新鲜事物,但《我的男月嫂》的市场表现却超出预期。该剧前30集于2020年7月20日在爱奇艺上线后,迅速登上电视剧风云榜热播榜第2名,后30集在2021年4月30日播出时,再次跻身电视剧风云榜飙升榜第2名。这一成绩不仅证明了观众对竖屏长剧的接受度,更意味着行业开始正视这一形式的商业潜力。
相比之下,抖音、快手等平台的付费短剧模式直到2021年下半年才逐步兴起,而微信视频号的短剧生态更是2022年后才形成规模。《我的男月嫂》的成功,无疑为后来的竖屏剧市场提供了可复制的案例。
《我的男月嫂》海报
行业影响:从实验性探索到工业化标准
《我的男月嫂》的价值不仅在于“第一”,更在于它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竖屏长剧的制作方法论。如何在不改变手机用户观看习惯的前提下,实现电影级的镜头调度?如何在竖屏构图中保持叙事的连贯性?这些问题在该剧的拍摄过程中得到了系统性解答。
此后,各大平台纷纷试水竖屏剧,但大多数仍局限于低成本、短时长的快餐式内容。而王蓝目团队的探索证明,竖屏剧完全可以走精品化路线,甚至可以与传统横屏剧竞争主流市场。
2019年9月,王蓝目和剧组在较场尾
结论:历史会记住真正的开创者
在影视行业,真正的创新往往早于市场的成熟。《我的男月嫂》在2019年的尝试,不仅早于行业风口,更在制作标准上树立了标杆。它不是短视频时代的跟风者,而是竖屏长剧的奠基者。
当今天的短剧市场已进入千亿规模时,回望2019年,我们会发现,历史的关键转折点往往由敢于挑战惯例的人创造。王蓝目和她的团队,正是这样的破局者。时间终将证明,《我的男月嫂》不仅是一部剧,更是一场影像叙事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