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侨心丨讲述海外华侨的抗战故事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推出六集纪录片《烽火侨心》,讲述海外华侨华人通过国际声援、物资运输、医疗援助等多种方式融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故事,展现中华儿女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

  纪录片《烽火侨心》分为《民族大义》《慷慨捐输》《穿越火线》《共赴国难》《文艺星火》《同仇敌忾》六集,把波澜壮阔的华侨抗战史浓缩为六个篇章,从海外声援、物资支援、运输保障、直接参战、文化抗战、国际协作的角度,展现海外华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担当与奉献。

  让文物成为历史的"第一叙述者"

  《烽火侨心》的创作过程,恰如一场从"心"出发的"考古"发掘。

  南京居民樊真美家中珍藏着一支特殊的试管,里面保存的是最早带回中国的青霉素,也就是盘尼西林菌种,她的父亲是被誉为"中国青霉素之父"的樊庆笙。

  1943年,美国医药援华会会长许肇堆,利用他在美国医药界的声望,获得了两支刚问世的盘尼西林菌种,交给了当时正在美国留学的樊庆笙,并为他筹齐了青霉素的研制设备,樊庆笙就读的威斯康星大学听闻他要回中国研制青霉素,支援抗战,又赠送了一支菌种。1944年,樊庆笙带着三支试管漂洋过海归来,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仅有的七个能够研制青霉素的国家之一。这是烽火岁月中华侨们为祖国慷慨捐输的见证,也是这一珍贵文物首次在电视媒体上呈现。

烽火侨心丨讲述海外华侨的抗战故事

△装有樊庆笙带回国的青霉素菌种的试管

  在湖北省利川市档案馆里,珍藏着几乎全套的《救国时报》,由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代表吴玉章在法国巴黎主持出版,把万千侨心与烽火中的祖国紧紧连接在一起。

烽火侨心丨讲述海外华侨的抗战故事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一件染血的旗袍静静陈列,斑斑血迹向世人无声地诉说着动人心魄的往事。它曾属于泰国侨领蚁光炎的家人,1939年的一个冬夜,蚁光炎在曼谷唐人街惨遭日本特务枪击,在亲人的怀抱里留下遗言:"我虽死,尔等免用痛心,中国必定胜利。"

烽火侨心丨讲述海外华侨的抗战故事

烽火侨心丨讲述海外华侨的抗战故事

  华侨抗战亲历者后人

  讲述不为人知的抗战故事

  创作团队采访了包括开国中将庄田之子庄祝胜、开国少将曾生之子曾德平、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党支部书记连贯之女连子、中国人民大学首任校长吴玉章孙女吴本立、音乐家冼星海之女冼妮娜、作家郁达夫之女郁美兰、中国首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唐明照之女唐闻生等20多位华侨抗战亲历者后人,还原抗日烽火中海外华侨的赤子丹心与不屈精神,展现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家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

烽火侨心丨讲述海外华侨的抗战故事

烽火侨心丨讲述海外华侨的抗战故事

烽火侨心丨讲述海外华侨的抗战故事

烽火侨心丨讲述海外华侨的抗战故事

烽火侨心丨讲述海外华侨的抗战故事

烽火侨心丨讲述海外华侨的抗战故事

烽火侨心丨讲述海外华侨的抗战故事

  从东方主战场到世界反法西斯战场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海外华侨同反法西斯盟国人民一起并肩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特殊贡献。

  菲律宾的丛林中,华侨青年竖起"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战旗;新加坡的星华义勇军正与英军并肩作战;在马来亚,170多位华侨游击队员血洒战场;在西班牙国际纵队中,100多位华侨战士把最好的青春留在了世界反法西斯的战场上。

烽火侨心丨讲述海外华侨的抗战故事

  1944年,华侨飞行员唐铎参加苏联卫国战争。他驾驶战机与敌军鏖战100多次,在同法西斯军队的空战中屡建战功,是唯一获得苏联"列宁勋章"的中国将领。

烽火侨心丨讲述海外华侨的抗战故事

  1931年到1945年,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近八百万华侨与祖国同呼吸、共患难。他们多方奔走、为国呼号,共组建3940多个华侨抗日团体,创办120多份华侨抗日报刊,让世界听见中国人民正义的呐喊、看见中国人民誓死抗争的决心。他们同仇敌忾、慷慨捐输,他们穿越火线、共赴国难,用赤子之心报效祖国。他们是烽火中的传奇,在胜利丰碑上镌刻下永不磨灭的名字。

烽火侨心丨讲述海外华侨的抗战故事

8月14日—8月19日22点档

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CCTV-4)

推出六集纪录片《烽火侨心》

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首播

并同步在央视网、央视频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