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

8月12日,以滨海新区为主角的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算力时代》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

郭照斌

天津中科曙光存储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科学家

在数据处理领域已深耕15年

今天他接到了一个任务

提高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的反应速度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

天津中科曙光存储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智能机器人学习知识,是建立思维体系的训练过程,这个训练过程是需要素材的,机器人本身从外界获取到的图片、影像、声音等,这些素材要经过高速的网络先存入到存储系统里面,因为这个信息量都是海量的,所以训练模型的时间很长,可能一年365天,历时十年,海量上的、高并发的带宽吞吐量的要求,肯定是一种革命性的需求。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

天津中科曙光存储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随着算力应用的发展,算力不再是一个瓶颈点,其实已经看到有一大部分时间,算力已经在等待数据存储上,我们更多的是通过软件把已有的硬件加以突破。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

天津中科曙光存储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综合下来,对于整个算力系统,应该有30%到40%的提升。从100多G/秒涨到了400G/秒。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

天津中科曙光存储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GPU就是为图像应用而生的,我就用GPU去算,我就是要暴力地去寻求答案。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

张鹏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事业部首席科学家

他正带领团队对服务器

的散热设备进行升级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数据中心事业部首席科学家 张鹏:2000年到2020年,整个数据中心服务器的芯片主要是CPU,它的功耗没有太大变化。2020年后,CPU的功耗开始翻番,到现在的450瓦。AI需求旺盛之后,主要用的是GPU的AI芯片,这种芯片的功耗大,从450瓦到现在的1.2千瓦。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数据中心事业部首席科学家 张鹏:我们的专业术语叫作强化换热,要把热量及时带走,带走后变成气体。这个气体跟常温水换热,把气体重新变成液体。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数据中心事业部首席科学家 张鹏:我们从2011年底开始,用了6年时间做完了原型机,2018年底,我们在美国展出了原型机。当时我们不太自信,结果引起了轰动,就好像在马车时代看到了汽车一样。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数据中心事业部首席科学家 张鹏:由于现在芯片的功耗太恐怖了,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已经到了一千多瓦,之前是两三百瓦,翻了五倍都不止,这个散热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数据中心事业部首席科学家 张鹏:它本身的逻辑是让散热器吸热之后,能够快速地产生气泡,热量是被气泡带走的,我们希望是更低温度的产生,同时,既是非常细腻的,又能快速脱离。是改善它的基本的齿形,还是去改变它的结构呢?第一,浸没(相变液冷技术)这种东西,国内只有我们真正地在做。第二,芯片也是到现在才到了这么大的功率,确实是一个新问题,一个新的工程问题。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数据中心事业部首席科学家 张鹏:假负载它表面很均匀的,真机的芯片可能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功耗的分布不是均匀的。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数据中心事业部首席科学家 张鹏:数据中心有一个PUE,是能效的概念。优化多少呢?我们可以从PUE1.5、1.8变成1.2、1.3,2030年,会达到5000亿千瓦时的电量,可能会优化到4000亿度电了。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数据中心事业部首席科学家 张鹏:现在芯片的功耗,我们都不知道要长到什么样,现在说1.2千瓦已经很恐怖了,下一代可能会到3千瓦,我们的研发是没有止境的。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

纪录片《创新的征途》

以天津滨海新区为样本

讲述中国科技创新发展

8月10日至8月15日,每晚19:22

CCTV-9

锁定纪录片《创新的征途》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

文字、图片、视频来源:央视频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转载请注明出处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三集开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