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韩国的某个角落,有个男人拖着一个黑色行李袋,打算把它用水泥封进铁皮罐子中。
这是他最近接到的任务,派活儿的人很神秘,但出手很大方,他因给母亲治病急需用钱,索性收起好奇心,不去深入探究。
然而,就在操作过程中,黑色行李袋里突然有东西蠕动,男人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个被绑住手脚、封住嘴的小女孩,她绝望地哭泣着,求男人救救自己……
这惊悚又戳心的瞬间,其实还藏着一个更加骇人听闻的内幕——《退货儿童》
镜头转到多年后,那个哭着求饶的女孩已经成年,身边还多了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他们都是被那个男人救下的,本应被“销毁”的孩子。
实际上,那个名叫泰植的男人,一直在为一个神秘组织工作,任务就是负责销毁黑色行李袋。
起初他并不了解袋中的东西,直到那年亲手打开行李袋,看到哭泣的金雅铉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亲手替别人杀人无数。
为了赎罪,泰植开始想办法救下自己经手的孩子们,把他们安排在一处废弃的澡堂中,教他们格斗、射击等生存技能,躲避有可能到来的追杀。
这些孩子在原生家庭中,都遭受过非人的待遇,被猥亵,被殴打,被喂狗食……究其原因,是他们都没能做到父母要求的“完美”。
这些父母多是有权有势的上流人士,他们动用关系,把这些不完美的孩子进行“退货”,大多是用失踪、意外等方式宣告孩子死亡,而泰植就是负责暗中“销毁”的最后一环。
被父母“退货”弃养,可想而知这对当事孩子的心理冲击,他们放弃了原来的姓名,而是从地铁站名中挑选一个作为自己的代号,把泰植当成了最亲近、最信任的人。
废弃澡堂虽然条件简陋,但让他们感受到了真正的家的温暖。
这天,泰植没有如往常那样准时回家,而是交代雅铉,晚上还会有一个小男孩需要收留,自己还有事情需要处理。
没想到的是,小男孩在按照泰植的吩咐前往废弃澡堂时,因为始终不相信母亲抛弃了自己,就往家打了一通电话,没想到电话那头的父母气急败坏。
此事很快被泰植的上游联系人得知,他们派出人马找泰植对峙,双方摊牌发生枪战,泰植疑似遭遇车祸身亡。
雅铉顺利安置了小男孩以后,得知了泰植遭遇意外的消息,他们的藏身之地也遭遇一群黑衣人的袭击,被迫踏上了逃亡之路……
这群孩子不幸遭遇的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冰冷阴暗、惨无人道的人口贩卖产业链。
它专门为那些渴望拥有“完美后代”的上流家庭提供服务,为他们物色颜值、智商、血统优质的婴儿。
这些婴儿的生物学父母,都是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来的,很多人在不知后果的情况下提供了精子和卵子。
这个产业链不仅有完善的试管婴儿技术,为客户量身定制基因优质的后代,还有庞大的代孕产业链,满足那些不愿亲自生产的客户的需求。
从这个渠道购买的婴儿,若抚养长大后不满意,还能进行“退货售后”,泰植救下的那些孩子,就是因为各种原因被父母退货的“不合格产品”。
对于抛弃他们的父母来说,活着就是他们最大的罪过。
所以自从逃离废弃澡堂的避难所之后,雅铉和其他几个孩子一直遭到追杀,焦头烂额之际,他们决定化被动为主动,揪出幕后的大boss,向抛弃他们的父母复仇。
他们先从其中一个女生宥娜的原生家庭调查起。
宥娜是被父母收养的,童年时过得还不错,只是到了高中时,她被丧心病狂的养父性侵,又因为“不听话”,被养父擅自“退货处理”。
宥娜知道养父好色,就设计了一出美人计,把养父五花大绑,从他那里得知宥娜的养母因为女儿失踪变得精神失常,已经进了精神病院。
除此之外,他们还搜出一张会员卡,那是接近人口贩卖产业链的关键筹码。
有了这张卡,几个孩子得以深入了解这个黑色产业链的阴暗操作。
他们每隔十个月,向有需求的上流家庭开展一次拍卖会,专门拍卖刚刚人工繁殖出的婴儿商品,根据生物学父母的“基因等级”,婴儿的价格有高有低,所有人戴着面具,把襁褓中的婴儿视为货物,泰然自若地开价竞拍。
在暗中调查取证的过程中,雅铉震惊地发现,这个产业链的大boss,竟然就是抛弃自己的亲生母亲金世熙。
她是极端种族理论的拥护者,立志要把女儿培养成完美的后代,并逐渐建立起一个“优化人种”的组织。
然而,她的女儿雅铉虽然学习不错,但总是在考试、比赛中屈居第二,这让凡事都争当第一的金世熙很是不满,于是派人“销毁”雅铉,转头领养了别的女孩,也取名叫雅铉。
随着产业链逐渐完善,金世熙的野心也不再追求金钱,她的终极目标,就是把手握国家权力的议员、总统拉下水,为他们提供优质后代,企图掌握修改韩国有关生殖伦理的法律的权力。
从设定来说,《退货儿童》中的世界观是十分癫狂的,它展示了一个将伦理、道德、法律完全抛弃的现代社会的运作流程,金钱占据绝对的统治制高点,随意玩弄他人命运,暴力为其辅佐,人类情感被完全践踏。
剧中最让人咬牙切齿的情节,无疑就是那些暴露真实嘴脸的所谓的“父母”,他们两面三刀、口蜜腹剑,把孩子作为彰显身份和权力的道具,随意购买、无端抛弃,毫无人性可言。
但换个角度来看,《退货儿童》中建构的世界观,在现实社会中都有迹可循,把人口贩卖、代孕、基因修改这些关乎人权的问题,都融进了故事中,让观众随着主角的遭遇,去思考伦理、道德问题。
为人父母绝不是简单的提供物质条件就足以,它还关乎一条鲜活生命的成长和命运走向。
更加令人深思的是,《退货儿童》的故事情节,其实也关照了残酷的真实事件。
就在几个月前,韩国一家独立调查机构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披露了1964年至1999年间,韩国政府默许的跨国儿童收养项目,并确认多起侵犯人权行为。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通过特殊立法,把收养业务外包给私营机构,通过伪造文件、虚假弃养等行为,形成了一条向海外输送儿童的产业链,从中向收养家庭收取天价费用。
很多韩国婴儿都是在这种几乎零监管的情况下,被迫与原生家庭分离,被送进从未接受过调查的家庭中,一部分遭受收养家庭虐待,还有一部分至今寻亲无门。
这个事件不亚于剧中展现的那般癫狂,他们把儿童当做谋财的瑕疵品,贴上假标签送往海外,造成了一代人被烙上本不该有的永久伤疤。
由此来看,《退货儿童》的尺度看算不上癫狂,这分明就是阴暗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