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无童话,幸有慈母剑:看宗馥莉妈妈如何为女儿“守江山”

苏轼所说:“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这句话用在宗馥莉妈妈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那些说“妈妈有钱荣华富贵”的人,或许漏了后半句:妈妈有智,才能守住荣华富贵。

这几天刷到宗馥莉的新闻,总忍不住盯着她身后的空位看——那个位置上,似乎一直站着一个没露面却从未缺席的人。

豪门无童话,幸有慈母剑:看宗馥莉妈妈如何为女儿“守江山”

父亲离世一年,同父异母的3个弟妹带着诉讼书找上门,家族里的暗箭从四面八方射来,700亿的娃哈哈帝国压在肩头。

宗馥莉站在埋伏中心,被四面围剿。

外人夸她“长公主有魄力”,可现在才知道,若没有母亲施幼珍三十年如一日的“卧薪尝胆”,今天的宗馥莉,或许连站上战场的资格都没有。

01.婚姻里的“布衣娘

施幼珍这个名字,在此前的三十年里,几乎藏在娃哈哈的账本和宗庆后的影子里。

她是杭州工农校办厂时期就跟着宗庆后的人。那时候宗庆后踩着三轮车跑街串巷卖棒冰,她就在临时搭起的小办公室里算账目;后来校办厂变成长春宝口服液厂,宗庆后在外跑销路磨破嘴皮,她在后方把原材料、工人工资、经销商回款理得清清楚楚。

“他冲在前,我守在后”,这是施幼珍早年接受采访时的话。

豪门无童话,幸有慈母剑:看宗馥莉妈妈如何为女儿“守江山”

那时候人们就知道,这个看起来温和的女人,手里攥着的不仅是账本,更是娃哈哈最早的“命脉”。她清楚每一分钱的来处,知道哪些渠道是根基,更明白“家族对企业的控制力”该怎么藏在股权结构里。

后来宗庆后说“娃哈哈能有今天,施幼珍功不可没”,这话里藏着的,是白手起家时的信任,更是对这个女人“管家能力”的默认。

而母亲的这份能力,铺就了宗馥莉后来的底气。

娃哈哈的股权结构里,杭州国资占46%,职工持股24.6%,宗庆后持有的29.4%由宗馥莉继承——这29.4%看似不多,却是能和各方博弈的“关键票”。

没人说过这背后有施幼珍的谋划,但想想:若她当年对财务一窍不通,若她任由股权被稀释或被他人分流,今天的宗馥莉,手里哪有谈判的筹码?

施幼珍的“布衣”,是不张扬的低调,不是没力量的软弱。

02.用30年隐忍铺就女儿的“护城河”

宗庆后私生子事件曝光后,施幼珍多年前的一段采访突然在网上火了。

镜头里的她眉眼带笑,说起宗庆后时语气柔软:“他得到的关爱很少,我总觉得他蛮可怜的”“不管他变成什么样,我对他这一点不会变”。

豪门无童话,幸有慈母剑:看宗馥莉妈妈如何为女儿“守江山”

豪门无童话,幸有慈母剑:看宗馥莉妈妈如何为女儿“守江山”

后来有人把这段视频给宗庆后看,这个在商场上从不露软肋的男人,当场红了眼眶。

现在再看这段采访,才懂什么叫“以柔克刚”。

施幼珍不是不知道丈夫的事。

宗继昌今年30岁,意味着三十年前,杜建英就已经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里;宗馥莉14岁去美国留学,杜建英以“监护人”身份陪同,这事不可能瞒过母亲。

她拦不住,但她选择了“不捅破”。 她没像寻常妻子那样哭闹离婚,也没让女儿和父亲撕破脸,反而和宗馥莉一起,把“好丈夫”“好父亲”的人设给宗庆后捧得高高的——他是“穿布鞋的朴素企业家”,是“把员工当家人的老板”,是“只疼独女的好爸爸”。

一个被架在“完美人设”里的人,怎么敢轻易摔下来?

宗庆后越是被公众称赞“顾家”,就越难把私生子摆上台面;他越是需要“家庭和睦”的形象稳固企业声誉,就越得保证施幼珍和宗馥莉的地位。

施幼珍放弃对抗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只要宗庆后的人设不倒,杜建英和私生子就永远是“见不得光的影子”。

03.斗不过杜建英,就成全

她劝不动宗庆后,也斗不过杜建英,她选择了成全。

杜建英是浙大高材生,英文极好,1991年进娃哈哈就负责海外业务,是宗庆后最得力的助手。

后来她成了“影子夫人”,还生下孩子,但施幼珍自始至终没对她动过“赶尽杀绝”的念头。

豪门无童话,幸有慈母剑:看宗馥莉妈妈如何为女儿“守江山”

不仅不赶,甚至“成全”得很彻底。

杜建英擅长海外谈判,任她去开拓出口市场,把娃哈哈的产品卖到全世界;她懂资本运作,那就看着她成为持股高管,帮娃哈哈搭建更复杂的商业版图。哪怕杜建英后来离开娃哈哈创办投资公司,施幼珍也没拦着。

有人说这是“无能”,其实是“清醒”。

施幼珍太明白,杜建英不是池中物,也是能给娃哈哈创造价值的人才。与其陷入“雌竞”把她逼成对手,不如让她留在体系内,为这个商业帝国打工。

反正只要宗庆后的人设没崩,只要施幼珍“正妻”的位置稳,杜建英做得再好,也是在给宗馥莉“铺路”。

事实也确实如此。

杜建英拼了三十年,把娃哈哈的海外业务做得风生水起,自己也成了身家不菲的投资人,可最后呢?

宗庆后一去世,宗馥莉一句话“优化产销布局”,就关停了18家杜建英持股的分厂——那些她亲手打下的地盘,终究成了宗馥莉的“战利品”。

04.教会女儿“守江山”的本事

宗馥莉身上,藏着施幼珍的影子。

她14岁在美国见着杜建英以“监护人”身份出现时,就该懂自己的处境;

回国后从车间副主任做起,一点点熟悉娃哈哈的产销链路,像极了当年在账房里摸透每一分钱的母亲;

接手后关停分厂、改革绩效、推新品打市场,下手稳准狠,带着施幼珍那种“不张扬却绝不退让”的劲儿。

豪门无童话,幸有慈母剑:看宗馥莉妈妈如何为女儿“守江山”

施幼珍给女儿的,从来不是“童话婚姻”里的庇护,而是“战场生存”的护城河。

她教宗馥莉“忍”——在父亲还在世时,哪怕知道私生子的存在,也绝不多说一句,稳稳当当做好“独生女”;

她教宗馥莉“谋”——早早布局基层,熟悉业务,等机会来了就能立刻接手;

她的忍换来了宗馥莉“狠”——该砍的业务绝不手软,该争的权益寸步不让。

施幼珍给宗馥莉的,是更扎实的东西:从0到1建起商业帝国的经验,在复杂关系里保全自己的智慧,以及“哪怕天塌下来,妈都在”的安全感。

现在再看娃哈哈的风波,突然懂了:婚姻或许没童话,但母亲永远是儿女的护城河。

宗馥莉,这场仗难打,但她不会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