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导演吴双的首部长片《百川东到海》于11月18日公映,在此之前,四味毒叔与导演进行了一次访谈,了解了她的创作灵感与过程。这次,我们在沙漠与大海的交融中,踏上精神归途。
作者| 冼豆豆
编辑| 晶晶
排版| 苏沫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发布初始时间:2025年11月18日
巴丹吉林与腾格里沙漠的夹角,风掠过甘肃民勤荒芜的小镇,那些空置的院落里,锅碗瓢盆还守着旧日痕迹,无人打理的树木却疯长着枝丫,在干旱的土地上迸发出倔强的生命力。
导演吴双被这些景象击中,与编剧刘婧一起,在沙漠腹地采风,深入当地生活,将沙漠里的沉默与呐喊,创作出了《百川东到海》这部充满奇趣的电影。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儿童片,也并非刻意煽情的乡土叙事,而是以孩童的眼睛为镜头,以作文的虚实为脉络,写下一首关于东去与西归的影像诗歌。

影片的创作起点带着天然的真诚。导演没有带着预设命题去采风,而是在一次偶然旅行中,被沙漠小镇的独特景象触动。那些空房子里遗留的书包、衣物,无声诉说着城市化浪潮下乡村的变迁。而院落中顽强生长的树木,又暗示着故土与生命的羁绊。
这种源于真实经历的灵感,让影片摆脱了悬浮,每一个场景都带着土地的温度。全片实景拍摄,近乎与世隔绝的环境反而让创作更专注。它没有将乡村描绘成悲情的标本,也没有美化荒芜,而是呈现出一种复杂而真实的存在。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乐府的诗句为影片定下了宿命般的基调。小海母亲的东去象征着对城市文明的向往,她带着对美的追求离开乡村,成为走出去的代表。梁鹏的西归则是衣锦还乡的另一种可能,却也藏着成年人的无奈与妥协。而小海的一天,便是在这两种选择之间的徘徊与思考。
影片最精妙的地方,在于用三个相互映照的角色,解构了去与留的永恒命题。元元是小海的当下映照,他搬到离县城更近的镇子,父母在水上乐园打工,看似走向了东去的路,却依然面临着亲情疏离的困境。梁鹏是小海某种有可能的未来,作为考上城市大学的状元,他已成为乡村的骄傲,却也在世俗的期待中隐藏着压抑。而小海自己,在寻找小伙伴的旅程中,完成了对自我与故土的认知。


这种人物关系的设计,让影片的主题超越了单纯的乡土情怀,触及了每一个人的生命体验。就像导演在访谈中说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叙事,而这些关于选择的困惑,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实。
对于背井离乡的漂泊者,影片映照出他们对故土的牵挂;对于坚守家园的人,它道出了守护的意义;而对于在两者间犹豫的人,它提供了一种思考的可能。
除了人物关系,影片的结构也是一大亮点。导演采用对折结构,以小海的作文为载体,在现实与幻想之间自由切换。

开篇小海反复修改作文的场景,让人耳目一新,也像每个创作者初下笔时的犹豫与探索。而随着他的脚步踏入空屋、遇见元元、闯入水上乐园,现实与幻想的边界逐渐模糊,作文中的世界与真实的旅程交织在一起。
这种虚实结合的叙事,不仅让故事更具奇幻色彩,更暗合了主题的表达。人生本就是一场在现实与理想间反复拉扯的旅程,而成长便是在这种拉扯中逐渐清晰的过程。
海报中,少年蹲在沙地凝视水洼,水里倒映着碧海蓝天的画面,是这种叙事诗意的注脚,即便身处贫瘠荒漠,心灵依然能孕育辽阔大海。

影片虽然以儿童视角展开,却没有局限于孩童的世界。导演刻意避开了传统西部片对广袤沙漠、干旱贫瘠的刻板呈现,也没有将乡村生活描绘成苦情戏。
在采风过程中,她发现当地孩子的童年依然充满欢乐,他们不会将沙漠的荒芜视为苦难,只是单纯地享受着属于自己童年的无忧无虑。这种观察让影片的镜头语言充满暖意。
沙漠的黄与幻想中大海的蓝交织,当地民勤小曲、电声音乐碰撞,方言台词带着不加修饰的朴实,两位甘肃素人小演员的自然表演更让人惊喜。吴潘芮饰演的小海带着超越年龄的沉静,王浩宇塑造的元元则有着未经雕琢的灵动,这种真挚远比技巧化的表演更具感染力。

导演对素人演员的引导方式,也体现了影片的创作理念。她没有让小演员们理解复杂的主题,而是将剧本简化,只让他们专注于当下的情感与故事。只给元元看前半段剧本,让他在表演中自然流露真实情绪,不刻意讲解角色的深层含义,只让他们感受友谊的纯粹。
小海的早熟,也不是导演强加的成年人投射,而是乡村孩子在时代变迁中自然形成的生命状态。这种创作方式带来的真实感,让角色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也让影片的情感表达稳稳落地,没有刻意煽情的痕迹。

影片的深层魅力,还在于它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命题巧妙融合。留守儿童的困境、乡村的空心化、城市化的冲击,这些宏大的社会议题,都通过小海的一天娓娓道来。元元害怕成为留守儿童的焦虑,梁鹏在成功背后的身不由己,小海对妈妈的思念与对故土的眷恋,每一种情绪都扎根于现实土壤。
但是,影片没有停留在对问题的批判,而是转向对人性与希望的书写。就像沙漠里的树,无论人们是否离开,都坚守着生长的信念。无论选择东去还是西归,只要心怀故土,便能在旅程中找到精神归宿。

作为新人导演,吴双凭借这份细腻的人文关怀,让影片收获了业界广泛认可,《百川东到海》此前入围了第1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第16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单元,让业界看到青年创作者的潜力。
导演还在访谈中提到,家园是她绕不开的创作主题。而且,跟很多新晋导演的首作不同的是,导演没有将个人经验生硬地植入自己的首部长片,她讲述的是“他者和异乡”的故事,那些北漂的年轻人、犹豫是否返乡的创业者、坚守乡村的守望者,能在小海的旅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影片最动人的地方,它让我们相信,每一次东去都是为了更好地西归。
如今,这场关于家园故土与去留选择的对话,已在全国艺联专线正式开启,不妨走进影院,在沙漠与大海的交融中,完成一场从眼底到心底的旅程,踏上属于自己的精神归途。小海的作文在戏里虽然画下了句号,但我们每个人关于去与留的思考,远远没有结束。沙漠里的树还在生长,从来不曾枯萎。
「四味毒叔」
出品人|总编辑:谭飞
执行主编:罗馨竹
联系邮箱:siweidushu@126.com
微信公众号lD:siweidus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