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8年的李施嬅,还在等“没有下次”?

除了霸气“Man姐”,最吸引的人就是演张家妍的李施嬅

戏里,她是刚升任的新闻部副总监,穿着利落西装,对下属冷静地发号施令。

爱了8年的李施嬅,还在等“没有下次”?

可没想到镜头一转,她在《再见爱人5》中谈及8年感情破裂时泪眼婆娑,坦言仍未放下前男友。

戏里是女强人,戏外依然还会为爱情烦恼!

不免让人恍惚——这真的是同一个人吗?

01

李施嬅在节目中坦言,“自己是恋爱脑”。

其实,多数“恋爱脑”体质的人,都藏着原生家庭中那些“不被看到”的伤。

家中三个孩子,她是最年幼的那个,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和大部分的父母一样,母亲总喜欢用“打压式”的语言对待孩子。

“出生时很丑”、“不如哥哥姐姐可爱”......

面对父母语言上的否定,自觉不被父母所喜爱。

为了博取父母的喜爱,更是获得父母的关注,她的方式就是努力学习。

试图用学业的成绩去换取爱的回应。

爱了8年的李施嬅,还在等“没有下次”?

后来,父亲生意经营失败,她和哥哥姐姐被迫一起供养父母各自的家庭。

缺爱的成长+家庭动荡,让她情感上更加不安。

以至于后来,成年后的她一直处于恋爱关系中。

只是希望通过被爱来证明,自己值得被爱!

对于亲密关系的过度渴求,本质上是童年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的延续。

她需要通过伴侣的认可,反复确认“我值得被爱”这个在原生家庭中从未得到的答案。

因为太想要“爱”,在感情里她习惯性放低底线。

甚至,无下限包容对方。

爱了8年的李施嬅,还在等“没有下次”?

其实,很多“恋爱脑”的女性都是如此。

我们总以为无限的付出能换来爱,可最终却在爱中越来越看不清自己。

加之后来,李施嬅在感情中遭遇“背叛”,所以对情感的“忠诚”渴望更加强烈。

受过什么样的伤害,就越想躲避什么。

车崇健的“忠诚”、“专一”、“单纯”恰好弥补了这一点。

爱了8年的李施嬅,还在等“没有下次”?

李施嬅多次说道:

“他是很专一的,他是不会找别的人,他是非常非常专一,这个是我觉得很难得,我对他非常有信心,这一块我不会怀疑他。”

“他是个很单纯的人,非常的单纯。”

所以,即便8年里,两人分分合合20多次,李施嬅依然离不开的原因。

每一次分开,每一次都是车崇健回头求复合。

一句“对不起,我错了”,更让缺爱的李施嬅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也是重要的。

车崇健的种种行为像是一剂强心针,让她持续加强了这种迷幻的安全感。

02

其实,车崇健也不是一无是处。

比如,8年里,分手中途,他没有另外找其他女朋友。

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训练的自律,会让李施嬅觉得耀眼。

这种坚持成为了积极生活的象征,也会成为鼓励李施嬅再努力一点的动力。

爱了8年的李施嬅,还在等“没有下次”?

他甚至会在每次大吵后,又跑过来主动道歉。

“对不起,我错了,没有下次了......”

认错态度非常好!

这是很多男性做不到的。

他的行为让李施嬅感觉自己是重要的,弥补在亲密关系中被忽视的那部分。

他的存在李施嬅的自我构建之路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养分。

但不知是“真单纯”,还是“假糊涂”,

车崇健总是理解不了李施嬅说的。

就像在节目中,他理解不了嘉宾们和他说的。

甚至表现出来的样子,有点“傻”。

或许这也是这么多年他们最大的矛盾点。

但说他“傻”吧,他却又不是真“傻”。

他在向李施嬅求婚时,故意选择李施嬅不喜欢的戒指来求婚

理由竟然是想测试李施嬅是否愿意。

明明是买房送给李施嬅,房子名字却写的是自己的。

甚至偷偷给自己买保险,将李施嬅设为受益人。

李施嬅工作上不开心,他像老师对学生一样,只轻飘飘一句:

“没关系吧,再努力一点”。

就这样,把李施嬅打发了。

连搬家这样的大事,所有活都是李施嬅自己干的。

他一点也没参与,问他为什么,他大言不惭甩锅原生家庭说自己的爸爸就是这样。

种种行为,看上去都不“傻”,而是太聪明、太自私。

简直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爱了8年的李施嬅,还在等“没有下次”?

当众凶了李施嬅,道歉;不参与搬家,道歉;做手术不陪同,还是道歉......

都已经形成肌肉记忆了。

他最会的,就是道歉!

李施嬅一次又一次地相信了他,可他没有任何的实际行动去改变。

说好的“没有下次”,可实际是“还有下次”。

当“对不起”三个字变得如此廉价和熟练,它就不再是忏悔。

他说出口是为了让自己好过,而听的人却要为此再承受一遍失望。

爱了8年的李施嬅,还在等“没有下次”?

一个用8年时间都没能成长,反而在不断倒退的伴侣,你怎么能指望他的未来?

可是,8年的感情,岂是说放下就放下的?

有些纠结和痛苦的李施嬅,似乎还在等“没有下次”。

但有些人,爱过8年,就已经够了。

有些南墙,撞一次就该回头了。

年少时原生家庭那些未填补的黑洞,成年后的我们都在慢慢地学着一点点地缝补。

直到学会如何直视黑洞中的创伤,然后亲手缝合。

这个过程,虽然很痛,但过后,一定很好!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