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优腾的剧集「破万密码」

爱优腾的剧集「破万密码」

作者 / 小 刀

编辑 / 朱 婷

运营 / 狮子座

(注:本文中优酷爱奇艺“破万剧”指热度破10000,腾讯视频“破万剧”指热度破30000。)今年年初,爱奇艺低调调整了“剧集热度”的计算方式,从此前的播放量、互动数、热搜提及等多维指标,转向更强调有效观看、深度停留和高质量互动等指标。也就是说,平台如今更看重观众是否真在“追”,而不是“点了又走”。

毕竟过去两年,短剧如潮、平台缩量,长剧市场陷入集体焦虑,内容逻辑在变化,观众审美在进化,平台打法也在转向理性。于是,在算法更新的大背景下,“破万剧”又成为了行业热词。

而“破万剧”则是从玄幻到现实,从古装到都市,再度刷屏,踩准了时代的节奏。因此,为何这些剧可以破万?这些“破万剧”有哪些过人之处?着实值得好好研究一番。

一、强类型

谁都没想到,在短剧围攻、流量退潮的当下,长视频平台居然还能迎来一波“破万”狂潮。更令人玩味的是,平台们似乎不再追逐传统流量卡司,而是悄然回到了“类型为王”这条看似老派、实则最保险的正途上。

细看今年的破万名单,便会发现强类型重回C位古装、玄幻、志怪、悬疑、仙侠等各赛道几乎都有代表作在榜。

比如优酷的《藏海传》,以权谋为骨、史诗为皮,兼具大格局与人物内核。不同于以往“男主复仇爽剧”的扁平叙事,《藏海传》在江湖与庙堂间建立起复杂的利益博弈线。既有朝堂暗流,也有江湖命数,再加上制作上的厚重质感,在上线一周内就完成口碑与热度的双重破圈。

而爱奇艺的《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则代表了志怪题材的天花板靠猎奇取胜,而是“历史+悬疑+人性”的复合结构,把唐代盛世下的“暗影”讲出了文学性。

观众看的是怪诞故事,实际咂摸的是“人心”的变奏。相比第一季,《长安篇》在叙事层面更有现代性,比如“真相即幻象”“权力即罪”等隐喻,每个案件都在映照当下社会的焦虑。这种古今呼应的叙事张力,正是《唐朝诡事录》能长期立于不败的原因。

同样玩转“悬疑”的,还有《朝雪录》。这部剧之所以能破万,在于把“探案+爱情”这条线拍成了“古装漫威”。全剧以断案为主线,却不依赖套路,而是每集都埋下伏笔、反转层层递进。视觉上,“雪国美学”也构建出极强辨识度的“剧场感”画风。

至于玄幻仙侠赛道,《大奉打更人》《暗河传》《凡人修仙传》可谓撑起了男频的半壁江山。

《大奉打更人》延续经典网文的快节奏叙事,每集都有高燃战斗点、主角晋级点、爆梗吐槽点,观众几乎没有喘息空间。不仅世界观立得住、人设够立体,而且战斗场面相当燃。男主许七安不是纯爽文人设,而是有瑕疵、有成长、有反差。腾讯视频把这部剧营销成“年度爆款预定”,算是押对了一个最稳定的男性观众群。

而《暗河传》作为“少年歌行宇宙”的延伸,则让优酷进一步强化了自己在“武侠+国漫”这一混合赛道上的优势。毕竟,《暗河传》的类型强度正在于“新武侠精神”,剧中人物不再讲家国情怀,而是讲信义与命运”,这种从“理”转向“人”的创作思路足以让传统武侠重获青春。

同样成功的还有《凡人修仙传》。这部剧的强类型源自纯粹性,几乎不掺爱情副线,而是把修仙这件事拍得很冷酷。这种“反偶像剧”的拍摄方式,让《凡人修仙传》在内卷化的仙侠市场中脱颖而出。因为的确有很多观众爱看的不是修仙,而是那种普通人逆天改命的现实共鸣。

除此之外,优酷的《异人之下之决战!碧游村》是另一种强类型代表它的成功说明“漫改剧”依然拥有稳定受众。本季延续原作漫画精神,又在动作场面上全面升级,打戏节奏快、画面燃,不少剧粉都直呼“有动画感实景”。

优酷把《异人之下》IP当成“国漫宇宙”的头号品牌来运营,实则也体现出优酷现在对于强类型剧的制作逻辑,那就是“不讨好所有人,只服务精准圈层。”

在短剧横行、注意力碎片化的时代,强类型化驱动反而是长剧的救命稻草。剧集的类型不是限制,而是热度护城河在边界内做到极致到真正的垂类深耕。

二、强叙事

如果说强类型保证了剧集的起点,那么强叙事则决定了一部剧能否真正破圈。“破万剧”不仅要让观众点进来,还要让他们看得下去、讨论得起来。

比如《漂白》,改编自真实刑案“杨树彬团伙杀人碎尸案”,篇幅虽短,却以极强的社会议题性迅速抓住大众情绪,将罪案叙事和社会剖析结合。观众一边被冷静的纪实的暴力现场所吸引,一边在思考“罪恶是如何被制造的”,这种道德悬疑的张力,让观众既恐惧又上瘾。

再看年代群像剧《生万物》,聚焦土地、农民、家族、时代变迁,在题材上并不讨巧,但它能破万,正是因为抓住了“共同体记忆”的情绪点。全剧三代人,横跨五十多年,剧中的“家族土地线”与“女性命运线”交织,情感浓度极高。观众看的是故事,代入的却是自己父辈的记忆。

而且《生万物》最聪明的地方,是把“宏大叙事”变成“微情绪体验”,帮助观众在家国叙事里找到自己的生活印记。

都市现实题材的《蛮好的人生》精准击中了“30+女性焦虑群体”。孙俪饰演的主角胡曼黎,面对事业转型、婚姻重组、自我认同,几乎覆盖了当下都市女性的全部困境。更重要的是,编剧没有贩卖励志,而是让主角一次次“失败”,讲“如何在不完美中继续生活”,构成了女性观众的情绪粘性。

优酷在女性现实题材上找到差异化赛道,靠的就是这种“反爽剧”的真诚。

甜宠剧《难哄》则是以年轻群体为主。男女主的“再相遇”设定基于成年人之间的重新选择,甜是表层,真实是内核。年轻观众在高糖剧情里获得了安全感,也在主角的成长中投射了自己。正因如此,《难哄》才能在一众甜宠剧中独立出来,成为“破万”不靠流量的代表。

《以法之名》更特别,以真实案件为原型,还原制度内的人性挣扎,既有职业群像的厚度,又有悬疑节奏的紧张。

这种类型通常属于“沉重且充满思考”的范畴,在过去几年并不被认为是爆款路径,但今年却被平台扶起来了。这说明优酷在布局上既保留了“类型化爆款”,如玄幻武侠、仙侠,也下注了“现实题材”的高质内容,如法治、都市、职场。

反观腾讯视频的破万阵容,仅有《大奉打更人》《雁回时》《折腰》《许我耀眼》四部“破万剧”,但也呈现出两大趋势。

一方面,《大奉打更人》《雁回时》爽剧属性明显。《大奉打更人》属于典型爽剧,剧情紧凑、反转密集、逻辑闭环。而《雁回时》则是在“短剧化长剧”上做到了极致,每集信息密度高、节奏推进快、情绪递进连贯,几乎没有废桥段。

另一方面,《折腰》《许我耀眼》是女性情绪向题材。《折腰》以“权臣夫妇”设定切入剧情,恋爱线是主线,男女主的成长线为辅。观众在被高甜剧情吸引后,还能从角色成长中获得情感慰藉。《许我耀眼》则是都市女性成长剧中的“清流”,讲事业、讲友情、讲恋爱,但更讲“自我重塑”。观众追剧的理由不是“想看赵露思和陈伟霆在一起”,而是“想看赵露思变得更好”。

过去几年,国产剧的最大通病是剧本差、节奏慢,一场争吵能演三集,一个转折要铺十分钟。而2025年的这些“破万剧”,几乎都踩中了短视频时代的节奏逻辑,高密度叙事、高情绪浓度、高反转频率。

三、强阵容

今年“破万剧”名单中,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点在于阵容。“破万剧”之所以能在类型与情绪之上再走一步,本质上靠的是演员号召力与创作者信任度的双重加持

以《藏海传》为例,这部剧由郑晓龙监制、肖战主演。郑晓龙在国产剧工业体系中的地位无需赘述,从《甄嬛传》到《功勋》,他的作品几乎代表了行业制作标准。而肖战这次从“顶流”转型为“实力派”的关键战役,也让《藏海传》在开播前就被推上风口浪尖。事实证明,顶级创作团队与流量演员的化学反应不可小觑。

杨洋主演的《凡人修仙传》则是在立项初期就备受关注。原著是网文神作,动画版早已积累庞大受众,杨洋的加盟进一步放大了话题声量。从定妆照释出到特效花絮再到情节高潮,每个节点都有粉丝主动制造热搜。换言之,《凡人修仙传》之所以“稳破万”,是类型和演员双保险的结果。

孙俪作为国产都市剧的“稳定牌”,《蛮好的人生》有她坐镇,本身就是质量保证。若换一位女演员,这部剧的声量可能不会如此巨大。况且,优酷在宣发期就主打“孙俪回归现实题材”的口号,形成极高的用户留存,更加证明《蛮好的人生》的“破万”与孙俪有很大关系。

《大奉打更人》热度破万,同样是主角王鹤棣自身流量的最佳展示。继《苍兰诀》大爆之后,王鹤棣跻身“95生顶流圈”,腾讯视频借他的基础盘稳固男性爽剧第一阵地,也验证了顶流演员在类型剧中的叙事放大效应。另一方面,王鹤棣的形象与他所饰演的许七安有很多完美呼应的地方,选角成功也是“破万剧”的关键要素之一。

赵露思和《许我耀眼》则代表了另一种演员与剧集的相辅相成。她之前凭借《偷偷藏不住》等作品在甜宠剧赛道上积累了巨大口碑,此次《许我耀眼》转向都市成长题材,腾讯视频在宣发上重点打出“赵露思的成长型女性故事”,与当下社交舆论中的“女性自我和解”话题形成正反馈,最终形成了极强的破圈势能。

这些“破万剧”也代表了“演员信任体系”的回归。观众在选择剧集时,越来越倾向于相信熟悉的面孔,相信曾经证明过自己的人。而平台在选角上,也重新回到了“内容与人匹配”的理性判断。顶流不再只是流量工具,而是被重新纳入品质链条的一环。

四、强营销

内容为王没错,但“破万剧”除了会讲故事,还得“会讲自己”。

事实上,今年平台们都不再依赖单点爆炸,而是追求热度的持续性。比如爱奇艺的“唐诡宇宙”已经积累季内容储备,优酷的“异人宇宙”与“少年歌行系列”能保证全年节奏不断档,腾讯视频则通过《大奉打更人》系列化开发建立“男性内容带”的内容矩阵。这些“破万剧”在本身质量过硬的前提下,进一步反哺平台。

而《入青云》《临江仙》《朝雪录》这类热度颇具争议的“破万剧”,则与平台生态运营息息相关。

以《临江仙》为例,剧组从官宣到开播,官方账号连发主演互动花絮,提前释出人物预告、海报投票、互动小游戏,让粉丝在剧未上线前就深度参与内容传播。开播后更推出多个二创活动,强化粉丝经济的作用。在这种运营逻辑下,热度不仅可以靠观众自发讨论,更可以靠平台和粉丝共同制造。

“争议性破万剧”,对平台而言,扮演了关键的“热度蓄水池”角色。它们不一定是口碑最佳,但话题度一定很高。热度带来的不是短期播放收益,而是会员留存与讨论活跃度的提升。在这一逻辑下,争议不是问题,反而是热度的燃料。

最后,从宣发逻辑上看,平台往往根据停留时长、讨论转化率实时调整播剧节奏。其中,腾讯视频更是让会员数据直接影响加更节奏。这也说明“破万剧”需要同时具备“平台+内容+观众”三角共振的能力。

所以,当我们复盘这些“破万剧”时,会发现它们的成功并不偶然。类型让剧有了基础盘,叙事让剧有了传播力,而营销让剧有了生命力。从“破圈”到“留圈”,从“被看”到“共创”,2025年的长剧爆款逻辑正在重构。

“破万”不只是数字游戏,而是长视频行业的发展信号。谁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形成参与、创造讨论,谁就能在这个被短视频侵蚀的时代,让长剧重新“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