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坐吃山空

最近我又重新看了《大明王朝1566》这部电视剧,同时还看了一部电影,范伟主演的《不成问题的问题》。

两个片子之间的交集,让我颇有一些感慨。看完后我脑海里自动浮现出一句话:坐吃山空

但关键在于,管理者坐吃山空的行为,却被包装成了“人缘好”、“懂政治”、“讲情面”、“顾全大局”,等等,广受赞誉,而那些执意改革者,却被排挤和攻击,最后毫无立足之地。

先说《不成问题的问题》。这部电影拍得很好,是根据老舍的小说改编的。电影虽然是讲1943年的事情,但我发现,有很多事情,还是很“中国味儿”的。

片中范伟演的是一个股份制农场的经理——丁主任。他非常有“情商”,善于察言观色,为人八面玲珑,谁也不得罪。

但他只有一个问题:农场虽然作物和禽畜都长得很好,却一直亏损。尽管股东们也常常质问,但丁主任似乎也拿不出什么明确的回答来。

但,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什么?是丁主任与股东太太们的关系都非常好,每次受到质疑,太太们先出来给老板吹风,导致老板们也很难真正换掉他。

大家一起,坐吃山空

还有什么重要?是农场的内部关系。

丁主任对下属非常“宽厚”,工人们磨洋工他不管,工人们偷鸡摸狗他也睁一眼闭一眼,所以得到了一个好名声,大家都拥护他。

但丁主任也绝非那么简单,他非常喜欢克扣工人工资。但工人不答应怎么办?他就通过对工人偷鸡摸狗、私卖农场产品的纵容,让工人把被扣的工钱找补回来。

这样一来,就形成一种默契,工人也接受了他扣工资,都不会出来反对。

这就是丁主任的生存哲学:对下纵容底层人掏取公共财物,顺便自己敛财;对上则能糊弄就糊弄,只求得自己能一直混着把这个经理当下去,两头都不得罪。

可能有人会问:那些股东是不是傻?就因为太太们和丁主任关系好,农场亏损就不管了?

到了后半段,电影才揭示了其中缘由。

在会计算账的时候,道出了亏损的另一面真相:股东家有人庆生什么的,也会从农场拿东西走。

我想,恐怕这才是大头。工人偷鸡摸狗也不敢太过放肆,他们能掏走多少?但股东家里庆生,那可是相当奢华和昂贵的。而且,这恐怕也只是冰山一角。

股东为啥要这么干?因为股东有好几个,都想着怎么从中占便宜,而对农场真正的经营状况不放在心上。

后来丁主任到底还是被换掉,来了一位英国留学归来的博士。

这位博士就是咱中国文化中常说的“不通人情世故”、“死板死脑筋”,他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力推行改革,要求工人们严格遵守上下班时间,重整农场的内部环境和基础设施,规定了相当多的管理纪律。

但是,他最终遭到了激烈的反对,没干多久就被撵走了。

于是丁主任又回来了,大家继续一片岁月静好。

谁最得罪人?就是那些影响了所有人坐吃山空的人。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大明王朝1566》。织造局作为大明的“央企”,本来是朝廷直管的重要单位,也应当起到关键的财政资金来源作用。

但倭寇事发,前线缺军饷,织造局却根本拿不出银子来支援战争。

大家一起,坐吃山空

钱去哪了?彻查之后,本应作为“大肥猪”的织造局“私企合作者”沈一石,家中居然也查抄不出来一点银子

于是继续查,倒是揪出来郑泌昌、何茂才俩省级贪官,但他们家中竟也抄不到多少银子。

皇上怒了,内阁也怒了,司礼监也怒了,一起要求彻查:这巨额银子到底进了谁的口袋?就连主管织造局的大太监杨金水,也一夜之间疯了。

幸亏还有个海瑞,真的愿意干这脏活。查来查去最后发现,真正的贪墨巨头,都藏在朝廷里。除了几个朝廷要害部门之外,皇上自己也用了不少钱——比如修建奢华的行宫。

你总不能怪罪皇上吧?于是,下面的各大部门都要受牵连。

其实,这贪墨的巨额银子流向太复杂了,根本就没法真正找到去向,没法悉数抄回来。

因为,从上到下每一个人都是合谋。

织造局作为那么大规模的国有工厂,不要说留存利润和现金流了,它就连买生丝原材料的钱都根本不够——它就被掏空到了这种程度。

大家一起,坐吃山空

于是我就想到了这篇文章的标题:大家一起,坐吃山空。

一个企业,本来应该是严格按照规章、法律经营和生产,不断产生利润,然后再反哺企业自己、反哺社会,这才是经济能够促成繁荣的原因。

但在一个缺乏制度保护、法律保护的环境下,企业竟成了所有人眼中的肥肉,谁都想来啃上一口。从上到下,每个人都想要染指其中利益,但就是没人真正想一件事——企业的利润从哪来?

每个人都想竭泽而渔,但没有人考虑未来。

如果有人考虑未来呢?比如农场的新经理,比如海瑞,他们一开始也会受到些重用,但最终所有人都会发现,他们受不了这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会让大家“都痛苦”。

说白了,就是这样的人让大家的手都没法染指利益了。

于是乎,“顾全大局”者就来了。正如《大明王朝1566》当中的浙江一把手——赵贞吉,他就是朝廷器重、同僚喜欢、下属爱戴的“大清官”。

面对海瑞审问出的腐败真相,赵贞吉选择了打压和撇清;面对查抄织造局腐败银两以供军饷的重任,赵贞吉选择了避重就轻,继续从百姓头上搜刮。

他这些行为都有一个名义,那就是“不能扰乱朝纲”。

也就是说,在他看来,想要做一位正直的官员,前提是要“尊重现有利益结构”,你不能真的把矛头指向朝廷,你也不能真的去查抄那些银子——这样都太动摇大明的根基了。

只有认清了这样的“大局”,你才能有限度去做一些有益于国家的事。

于是,痛恨海瑞这个“精神病”的模范官员赵贞吉,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台词:唉,又得苦一苦百姓了!

大家一起,坐吃山空

下面的官员得了鸡毛令箭,立刻去抓捕“刁民”,大肆搜刮,名义却非常正确:为了前线军饷,为了大明安定。

看吧,这就是真相——当所有人都坐吃山空,那吃的东西到底从哪来呢?肥肉又不会自动产生。

到底谁是那个坐吃山空的代价?答案就蕴藏在“苦一苦百姓”这句千古名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