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期的影视市场可谓风波不断,令人瞠目结舌。
央视八套接连推出的《四喜》与《隐锋》双双遇冷,而央一播出的《乌蒙深处》中毛晓彤的造型更是引发观众强烈吐槽,堪称视觉灾难。

要知道,央视出品向来被视为品质标杆,此次却接连失手,实在出人意料。
连主流平台都如此表现平平,更不必提刚刚上线的权谋剧《凤凰台上》。

这部剧开播前曾被寄予厚望——任嘉伦、彭小苒双主演阵容,叠加“武侠+权谋+虐恋”的热门题材,无数网友翘首以待。
可仅仅播出一晚,评论区便迅速失控,满屏皆是“追完三集果断弃”“越看越劝退”的声音。

最引人注意的是,许多观众放弃追剧的理由高度一致:“整部剧弥漫着一股‘老人味’,根本无法忍受”。
按理说,这样的制作班底本应靠内容赢得口碑,却因陈旧气息让观众纷纷逃离,实属遗憾。
今天就来深入剖析,这股挥之不去的“老人味”究竟从何而来。

一,剧情老气
《凤凰台上》最令观众望而却步的,首当其冲便是它毫无新意的故事架构。
尽管改编自高人气小说《我的皇后》,但实际观感更像是十年前古装偶像剧经典桥段的大杂烩,缺乏创新与惊喜。

男主角萧焕身为无实权的皇帝,受制于太后与太傅,为夺回朝政大权化名“白迟帆”潜入江湖,暗查真相。
女主角凌苍苍出身首辅之家,不甘沦为政治联姻工具,秘密创立“凤来阁”行走江湖、行侠仗义。

这种“帝王微服私访、侠女反抗命运”的设定,是否让你瞬间联想到多部过往热播剧?
感情线的设计更是如出一辙,几乎复刻了《东宫》的情感模式。
《东宫》里李承鄞伪装成顾小五接近小枫,《凤凰台上》则安排萧焕以“白迟帆”身份接近凌苍苍。

《东宫》中有杀亲之仇横亘其间,本剧也照搬设定:萧焕“误杀”凌苍苍的师父。
《东宫》女主含恨嫁入东宫,此剧中的凌苍苍也被迫以兄长性命为胁,不得不步入宫廷。

除了主线雷同,剧中诸多细节也陈旧得令人尴尬:
女主逃婚遭男主追捕、两人剑拔弩张却难以下手、明明一句话便可澄清的误会,偏偏要层层堆叠。

比如萧焕击杀凌苍苍师父的情节,真实原因是对方所属的灵璧教非法开采铁矿,并拐骗少年制造兵器,属于正义铲除恶势力。
但他始终选择沉默,任由女主误解自己滥杀无辜、追逐权力。
这类强行制造情感冲突的手法,在短剧市场早已泛滥成灾,如今竟还出现在正剧之中,令人唏嘘。

权谋部分更是浅薄到难以直视,号称“惊心动魄的朝堂博弈”,实则如同儿戏。
太后垂帘听政、太傅专权在侧,男主表面隐忍、暗中布局,可所谓的“计谋”不过是浮于表面的动作展示,毫无策略深度。

既不见《琅琊榜》中环环相扣的智斗设计,也不见《长安十二时辰》那般紧张压迫的节奏把控。
反派行事昭然若揭,正派角色愚钝不堪,所有政治斗争仿佛只为推动男女主的情感纠葛服务。

更令人费解的是叙事节奏,前三集便将“误会、刺杀、联姻、背叛”等元素一股脑抛出,却未交代背景逻辑。
观众尚未理清各方势力关系,已看到女主举剑刺向男主,情绪难以共鸣,只觉突兀荒诞。

如今的观众早已今非昔比,阅遍千帆之后,对这类“换壳不换心”的套路早已审美疲劳。
古偶剧并非不能借用经典模板,但至少应在人物塑造或情节推进上有所突破,而非简单复制粘贴。

《凤凰台上》的编剧显然选择了最省力的方式——把爆款元素粗暴拼接,幻想能复制成功。
殊不知,观众最反感的正是这种敷衍态度。
如此创作方式,自然散发出浓重的“陈腐气息”。

二,演员“老人味”
如果说剧情的老套是“老人味”的源头,那么男主任嘉伦的表现,则将这种味道放大到了极致。
36岁的他,在剧中需分饰病弱帝王萧焕与江湖游侠白迟帆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

本是展现演技跨度的绝佳机会,结果却被演绎得千篇一律,且透出明显的疲态与力竭。
先看外形状态,他曾凭借《大唐荣耀》《周生如故》中的古装扮相惊艳众人,如今在《凤凰台上》却判若两人。

面部轮廓干瘪凹陷,线条僵硬,昔日清俊之气荡然无存,反而显得怪异,有网友戏称“远看像块棱角分明的土豆”。
厚重刘海试图营造少年感,却适得其反地凸显了年龄痕迹。

镜头拉近时,眼角细纹清晰可见,神情倦怠,与角色应有的青春朝气严重脱节。
有观众直言:“这不是少年侠客,分明是中年男子强装年轻。”

妆造同样拖累整体观感:过长的眉形、夸张的耳饰、油光闪闪的唇部处理,每一处都在破坏沉浸体验。
表演层面更是大幅退步,十年如一日地沿用固定模式,令人审美疲劳。

无论饰演帝王还是侠客,他的表情始终停留在“皱眉表隐忍、瞪眼显愤怒、抿嘴示深情”的三板斧阶段,毫无层次可言。
面对女主表白时,配音深情款款,脸上却波澜不惊,眼神空洞无物,情感传递几近失效。

网友调侃:“闭眼听台词还能感动,睁眼看到脸立刻破功。”
两个角色之间几乎没有区分度,除了服装不同,神态、语气、气质完全一致。

本该潇洒不羁的江湖游侠,演得拘谨呆板,毫无自由气息;
本该深藏不露的帝王,却显得萎靡不振,毫无威严气场。
就连喊出“朕绝不放手”这般霸气台词,语气也软弱无力,气势还不如菜市场吆喝卖菜的大叔。

打戏更是惨不忍睹,作为江湖侠客,动作本应干脆利落,但他肢体僵硬,招式松散,毫无力量感与美感。
任嘉伦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角色定位与年龄错位”以及“表演风格固化”。

36岁早已不适合出演少年感十足的角色,但他仍执着于古偶赛道强行装嫩,导致违和感强烈。
更令人惋惜的是,他早年确有扎实演技基础,《大唐荣耀》中的广平王、《周生如故》里的小南辰王均深入人心。

然而近年来陷入“古装半永久”陷阱,角色类型高度重复,演技不仅停滞不前,反而愈发程式化,缺乏突破。
这种依赖过往人气的“吃老本”式演出,配合状态下滑,自然让观众感受到浓浓的“岁月沉淀味”。

其实中年演员完全可以胜任古装剧,关键在于选择契合年龄与阅历的角色。
例如成熟稳重的君王、富有故事感的江湖前辈,远比硬撑少年更具说服力。

演员的价值不应局限于永远保持“少年感”,而应随年龄增长,拓展更具深度与厚度的角色空间。
遗憾的是,任嘉伦似乎仍未意识到这一点,仍在消耗早年积累的观众缘,长此以往,只会加速口碑崩塌。

三,主角被配角碾压
《凤凰台上》最具讽刺意味的现象,莫过于主角的表演全面被配角压制。
汪卓成饰演的罗冼血堪称全剧亮点之一,虽戏份有限,但每次出场皆令人印象深刻。

尤其在被萧焕持剑相逼的一幕中,全程无台词,仅凭眼神与细微表情便精准传达出角色内心的挣扎与压抑。
目光中交织着屈辱与倔强,紧握的拳头与滚动的喉结将痛苦刻画得入木三分。
陈意涵饰演的杜听馨同样令人眼前一亮。
她所诠释的疯批国师极具复杂性,表面温婉顺从,内里阴险狡诈。

通过嘴角微扬、眼神闪烁等细腻变化,完美呈现角色双重人格。低头时隐现讥讽,抬头即换温良笑意,切换自如。
这种极具控制力的表演,使人物既立体又真实,极具戏剧张力。

反观两位主角,任嘉伦如前所述表演单一,而彭小苒的表现也只能算平稳过关。
她在《东宫》中展现的灵动气质似已耗尽,《凤凰台上》的表演显得刻意而单薄。

哭戏像是强行挤泪,打戏也失去往日英气。尤其是在与配角对戏时,其表演更显苍白无力。
当下影视行业普遍存在一种怪象:真正有实力的演员只能出演配角,而流量明星即便演技平平也能稳坐C位。

资本追逐的是热度与话题,而非艺术水准与专业能力。
但这种本末倒置的操作,最终损害的是作品质量,也辜负了观众的信任。

有观众犀利指出:“《凤凰台上》的配角像是在拍正剧,主角却还停留在偶像剧的表演层级。”
这种表演层次的巨大落差,直接拉低了整部剧的艺术水准。

结语
一部优秀的作品,终究要靠内容立身。
唯有在剧本打磨、人物塑造与表演提升上下足功夫,才能真正赢得并留住观众。

希望《凤凰台上》引发的争议能警醒更多创作者:停止透支观众耐心,少些套路,多些诚意、创新与敬畏。
毕竟,影视行业的流量红利终将消退,唯有用心雕琢的作品,方能在时间洪流中屹立不倒。

而那些依赖流量堆砌、套路复制的“老人味”之作,终将被市场无情淘汰。
对此你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凤凰台上》

[免责声明]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仅个人观点,请理性看待。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