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唐诡3)目前第三个单元案子《白泽的踪迹》已经完结,虽然这个案子开头的一集感觉节奏有点慢了,不过最后的反转,以及对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友情的侧面描绘,却非常精彩。
自古皇帝没有几个不迷信的,所以当所谓的瑞兽白泽“现世”时,皇帝立刻心动了,想着找到白泽,以证明自己是明君。
大长公主当然不甘落后,也派出了典军李奈儿跟随队伍,一同前往终南山寻找白泽踪迹。
剧中的皇帝和大长公主,代指的是历史上的唐玄宗李隆基和她姑姑太平公主,这个想必大家都知道,而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权斗贯穿始终,这个自不必多说。

看到庙里的白泽雕像,再看看那个白泽山人和他老伴阿梓,总觉得透着几分诡异和神秘。直至向导灵吉因为好色突然暴毙,而尸首一开始竟然不见了,就猜到那老两口必是凶手同伙。
但没想到的是,李奈儿竟然也和她们是一伙的!

随着四名金吾卫接连惨死,卢凌风被刺倒在血泊中,这个所谓“太平祥瑞”的瑞兽传说,终究成了包裹仇恨的糖衣。
李奈儿身份的反转有点令人目瞪口呆,而她出手的狠辣,也着实令人疑惑她的身份:既然她是公主派来的,杀金吾卫可以理解,为什么连卢凌风也杀?
答案就藏在李奈儿的真实身份中。
这个看似简单的复仇案,实则藏着编剧对历史的解构与对人性的深挖,让《唐诡》系列的权谋底色愈发厚重。

整个案子最精妙的设计,莫过于用“祥瑞”包装“复仇”的反差感。
白泽在古籍中本是能言善辩、通晓万物的瑞兽,象征着天下太平,可在李奈儿的计谋里,它成了引诱权力者入局的诱饵。
为了让戏码足够逼真,她联合火晶与年迈父母布下天罗地网:先是让猎户散播目击传闻,再借金吾卫查案之机痛下杀手,甚至精准选中卢凌风作为复仇靶心——只因他“公主之子”的身份,是李唐皇室迫害上官家族的象征。

这种将“吉兆”转化为“杀局”的设定,从一开始就跳出了传统探案剧的套路,让悬疑感与权谋感紧密缠绕。
而这一切疯狂举动的根源,藏着一个女孩跨越十年的隐忍与执念。
李奈儿的真实身份,是被唐隆政变诛杀的上官婉儿的养女。为保护李奈儿,上官婉儿让李奈儿叫她“姐姐”,实际上算是她的养母。
历史上的上官婉儿因依附韦后集团而身败名裂,被李隆基诛杀,墓室也遭李隆基毁坏,可剧集却借“养女复仇”的设定,为这位唐代才女赋予了悲情底色。

李奈儿潜伏在太平公主身边十年,从无名之辈做到五品典军,白天是提刀护主的武将,夜晚则对着上官婉儿的残碑默默垂泪。她的复仇从来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精心计算的结果:杀金吾卫是为了挑起朝堂恐慌,刺卢凌风是为了报复皇室象征,就连最终自刎前请求“墓碑刻上官婉儿之女”,都透着对养母污名的不甘。

这个“事业型复仇者”没有恋爱脑,所有行动都围绕复仇展开,打破了一般古装剧里女性角色非傻白甜即恋爱脑的刻板印象。
案子的深层张力,更来自于历史与艺术的碰撞。剧集最让人叫绝的改编,是对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婉平之交”的再现。
虽然历史并无记载,但考古发现的上官婉儿墓志铭中,“千年万岁,椒花颂声”的字句,暗示着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超越政治的深厚情谊,这一点被编剧精准捕捉并融入剧情,实在太赞了。

太平公主为上官婉儿礼葬,李奈儿却因养母“韦后党羽”的污名而复仇,这种矛盾让权力斗争的残酷性暴露无遗。
有历史爱好者评论:“虽然改动了上官婉儿的死因,但抓住了‘权力碾压友情’的核心,比硬搬史料更有戏剧张力。”
这种“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改编方式,既尊重了历史骨架,又填充了戏剧血肉。
太平公主追思上官婉儿生前才华成就,回忆两人并肩作战的情谊那一段,岳丽娜诠释得很好,真的感动到我了。

当然,这个单元也绕不开那场引发热议的“悬崖救援戏”。
卢凌风拦腰抱住眼看要堕崖的李奈儿,三秒慢镜头加对视的画面,让“喜追风”CP粉集体抗议“拆CP”。
直到看完整个故事,才知李奈儿这是美人计,是为了降低卢凌风对她的戒心。

但是在拥抱的那一刻,李奈儿的确是对英俊潇洒、武艺高强的卢凌风有了片刻动心的。
后续李奈儿刺伤卢凌风时“未搅动伤口”的细节,更印证了她内心的动摇——那三秒的对视里,有伪装的情愫,复仇的使命,以及少女情愫的本能萌动。
这个镜头虽看似“古偶套路”,实则是刻画人物复杂性的神来之笔,只可惜演员李羽桐演技功力不够,未能诠释出李奈儿的复杂内心,这才造成了观众误解。

值得一提的是,案子还借“白泽真假”的争议,抛出了对权力与人性的思考。当猎户报称见过白泽时,官员杜铭急于上报求功,苏无名看透“稳定大于真相”的朝堂逻辑,唯有卢凌风一门心思追查真假,被苏无名吐槽“不动脑子”。
这三种态度恰恰对应了官场生态的三种生存法则:杜铭的投机、苏无名的通透、卢凌风的耿直。
而李奈儿正是利用了这种权力者的心态,才让“白泽现世”的谎言得以传播,这比案子本身更具讽刺意味。
李奈儿最终自刎于悬崖的结局,为这个单元画上了悲壮的句号。

她没能洗清养母的污名,却用生命完成了对“身份”的坚守。当她倒在血泊中,嘴里念着“请将我葬于上官婉儿墓旁”时,这个复仇女神的形象彻底立住了——她不是单纯的反派,而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是被仇恨裹挟却仍存一丝人性的复杂个体。
总体来看,《白泽的踪迹》这个故事虽然最后的反转太快,但是表现“婉平之交”可谓精彩的神来一笔。

它借一个女性复仇的故事,剖开了唐代权力斗争的肌理,还原了历史人物的多面性。当祥瑞的白泽散去,留下的是人性的挣扎与历史的厚重,这正是《唐诡》系列始终能抓住观众的核心原因——它从来不只是讲案子,更是讲案子背后的人,人性的挣扎,以及人所处的时代。

最后想说一句,看完《白泽的踪迹》,我更站太平公主了,真希望她能像她母亲武则天一样当上女皇,把李隆基这个阴暗狠毒的小人,这个后期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罪魁皇帝踢下龙椅。
只不过,太平公主真没有李隆基狠毒和狡猾,所以注定了她最后会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