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长视频第一IP易主了?

所以,长视频第一IP易主了?

所以,长视频第一IP易主了?

文/ 大娱乐家

当《唐朝诡事录之长安》热度突破爱奇艺“万点线”的那一刻,也许没人再能把“唐诡”仅仅当作一部古装悬疑剧看待。

四年上线三季,每一季的豆瓣评分都能超过8分,《唐朝诡事录》 ( 以下简称《唐诡》 ) 系列在流量冷却、续作断档、市场摇摆的长视频行业里,交出了一份相对罕见的稳定发挥成绩单。

这不仅是内容层面的表现,也反映出 长视频 在系列化叙事上的一次有意义的 转变 。

所以,长视频第一IP易主了?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剧照

从《庆余年》系列的“大IP+大制作”打法,如愿收获“剧王”效应,却无法解决开发周期漫长与世界观延展的痛点,再到快节奏“先拍再看”的《狐妖小红娘》系列终尝“IP+流量”的反噬苦果,原创的《唐诡》系列以一种近乎逆势的方式,展示了“系列化经营”在国内长视频生态下依然可能——稳定的叙事风格、统一的世界观、持续的创作班底和足够长的观众记忆, 让它在第三季上线后就能够立刻让观众开始期待下一季的到来,并且创作方也的确已经做好了准备。

这种“叫好又叫座”的持续性,恰恰是国产长视频平台长期缺乏的能力。

从这一点上看,《唐诡》不是行业的终极答案,但它的存在至少提供了一个方向:当剧集不再是一次性消费品,而成为可延展的世界观时,平台才真正开始积累属于自己的文化资产——或许这才该是长视频第一IP该有的底色。

01

从单体剧到“系列化经营”

提及长视频第一IP,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必然是《庆余年》。

这部2019年 以高口碑开启“国剧IP化”时代 的作品,在五年后迎来了大众苦等已久的第二季,且如愿取得了振奋市场的效果,堪称2024年的“剧王”级表现。

但是,摆在《庆余年》面前仍是与五年前一样的问题——续作何时能诞生,且如果第三季是终结,《庆余年》IP的品牌生命力该如何延续。

所以,长视频第一IP易主了?

《庆余年2》剧照

与此同时,长视频行业的问题,在《庆余年》两部之间的五年里越发突出:一个爆款能带来短期流量,却无法构筑内容护城河;流量明星、热搜营销、切片制造,很多时候连一部剧本身的热度都无法保证,遑论为其设计长远的规划。

反观《唐诡》,它几乎在反“爆款逻辑”的道路上前行 。

没有顶流演员,没有大IP改编,且四年三部产量上线。第一部甚至在低预期中上线,却以8.0的豆瓣评分打出系列基础盘;第二部《西行》凭口碑发酵到8.6分,成为当年为数不多的口碑逆袭剧;第三部《长安》上线三天热度破万、评分稳定在8.1上下。

所以,长视频第一IP易主了?

豆瓣截图

连续多部的稳定表现,说明它已经不是偶然爆红,而是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类型化叙事模型。

第四季《唐诡奇谭》 ( 中剧 ) 也已经进入后期制作,可能直接接档第三季 , 且两部竖屏短剧也都拍完待播,第五季《唐朝诡事录之蜀道》的剧名也早已对外公布。而根据编剧在路演时的说法,接下来的五、六两季则可能是直接背靠背拍摄,意味着这一系列目前至少能够有6季内容的产出。

更重要的是,《唐诡》用一种极具辨识度的“中式志怪”风格完成了类型再造。它既有唐代盛世的诗意与繁华,又以悬疑、探案、志怪元素织出独特的东方美学 , 再加上权谋较量与民生百态的环环相扣,以及 主创团队始终稳定——郭靖宇监制、魏风华编剧、演员 杨旭文 与杨志刚构建的“卢凌风与苏无名”组合成为系列外在符号。

所以,长视频第一IP易主了?

卢凌风与苏无名

基础创作班底的延续与世界观的一致,使观众对“唐诡宇宙”的认知不断深化,也让平台在内容层面积累了相对稳定的口碑资产而这种持续性正是目前长视频平台普遍缺乏的能力。

最直观的体现便在于,其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了一种可怕的路人盘效应,一声声“内娱还能这么把钱花在制作上就偷着乐吧”等类似评论涌现,不断反驳着对于热播期的《唐诡3》不同质疑点。

从这个角度看,《唐诡》为 整个长视频 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尝试——不靠所谓的热门IP改编,而靠“原创可复用的类型世界”。

所以,长视频第一IP易主了?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剧照

这种模式的意义在于:它提醒行业,在追逐流量爆款之外,平台依然可以通过系统化内容开发,去积累更具复利价值的文化产品。

02

迟来的方向

从流量逻辑走向世界观逻辑

为什么系列剧集IP如此重要?

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因为它是平台抵御周期波动、积累长期信任的方式。

不可否认短期爆款确实能带来即时热度,但其短暂的内容生命周期和长视频的长期订阅商业模式其实并不匹配;明星大剧、网文改编则高度依赖稀缺资源,成本高且难复制。

系列化叙事则是一种长期经营:观众不是为特定演员或网文而来,而是为原创世界观而来。

所以,长视频第一IP易主了?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案件

《 唐诡 》 正好走在这条线上。它的世界观清晰——唐代奇案、志怪传说、 民俗传说、奇人奇情 ——形成了强烈的识别性 , 使得 剧集本身具有延续性和内容拓展度。

这也让“唐诡系列”有了稳定的产出可能。 如 前文 所提 ,就目前来看后面至少应该还有三季内容可以保证,更不说在稳定的世界观之下,整个剧集还有建立更多支线或衍生内容的可能性 , 比如观众呼声很高的“民国诡事录”等。

创造这种“可持续”的内容资产,在国际流媒体中早已成为常态。

Netflix的《怪奇物语》是最典型的案例:2016年开播 , 5季十年,成为流媒体时代标志性的原创系列。

所以,长视频第一IP易主了?

《怪奇物语(第1季)》剧照

它不仅撑起了Netflix品牌认知,还延伸出主题展、衍生游戏、海量联名周边与线下沉浸式体验馆。如今,Netflix又宣布明年会上线衍生动画《怪奇物语1985故事集》,并在全球打造基于剧集的实景娱乐体验。

“内容”已变成“世界”的一部分——一种能被持续消费与再创作的文化存在。

国内的长视频平台此刻也正面临类似节点:线上增长放缓,平台迫切寻找线下出口。

而真正成熟的系列IP可以说是所有线下衍生的前提。“唐诡IP”也早已撑起了爱奇艺的线下野望,其相关沉浸式体验空间全感剧场,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19城都有所落地,即将登场的“爱奇艺乐园”,“唐诡IP”的想象力也将在乐园里进一步被释放。

所以,长视频第一IP易主了?

《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

目前来看,亟待“唐诡”衍生需要解锁的还有谷子经济的大迈步。

即便剧中演员都没能飞升至流量,无法如《莲花楼》那边撬动与明星有关的周边衍生,但是,像是网友呼喊已久的剧里志怪造型娃娃能否被开发,去迎合当下“丑萌”审美,等等,或许需要在“唐诡宇宙”里做出更多的试验。

可以说,对于国内长视频而言,“唐诡”来的实在太晚也太少太稀缺

2025年的《唐诡 3 》只是证明“系列化仍可行”,却无法改变行业早已透支的现实。观众对国产剧的信任经过多年消耗,如今才被一个“非流量、非改编、非偶像化”的原创系列部分挽回 , 验证着 长视频在经历了各种花样翻新的尝试、挫败,并且不断与短视频斗争之后,终于开始重新重视故事本身。

所以,长视频第一IP易主了?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剧照

在爱奇艺的内容布局中,《唐诡》已被视作具有代表性的系列之一:它的持续更新带动平台热度与会员长期订阅;其风格、音乐、美术形成可复用模板;并有望探索“长剧+衍生短剧+线下实景”的多层联动。

这大概才是对“IP运营”有了更务实的理解:不是靠授权与改编,而是通过原创内容自身持续创造价值。

如果说《庆余年》代表了长视频“流量时代”的高峰,那么《唐诡》则象征着“后流量时代”的尝试。

前者依靠 一线 明星 阵容 、原著粉丝和优质改编打开市场,却 难以解决系列化的开发节奏与扩展问题; 后者则靠类型稳定性和叙事一致性再一次证明了真正的IP需要维持长线续航 , 而非 短暂 的爆发。

当Netflix的《怪奇物语》迎来大结局,全球观众在怀旧与告别中见证一个系列IP的完成;而在东方,《唐诡》系列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尝试构建国产剧的“世界观”新纪元。

所以,长视频第一IP易主了?

《怪奇物语(第5季)》剧照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无论是预算、工业体系,还是叙事成熟度——但在精神层面,它们指向同一个问题:内容行业最终要回到时间的维度,而非流量的维度。

所以,当我们再次问:长视频的“第一IP”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许答案并不在热搜或播放热度里,而在谁能持续吸引观众进入同一个叙事世界、并让他们愿意一次又一次地回到那里。

三五年之后再回望,今天的《唐诡》系列也许只是众多尝试中的一个, 它也很有可能被另一IP所取代, 但它至少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值得书写的历史注脚——让长视频这一“悲观行业”也能永远前行。

所以,长视频第一IP易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