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小柒
最近的中短剧市场,竞争依旧激烈。
爱奇艺《遮云》分账破1000万,腾讯视频《当星光坠入花海》拿下500万、《锦绣宅心》破1500万。红果宣布竖屏短剧《盛夏芬德拉》分账破1600万…

芒果TV上新了短剧版《还珠》,讲顶流女明星林岁岁(胡连馨饰)穿越到还珠格格的世界里做宫女,遇到了景渊(罗一舟饰)、五阿哥小燕子紫薇等人的故事。

目前,《还珠》剧情过半播放量2.7亿,但口碑有点两极分化。
一些网友认为穿书设定巧妙,本身是《还珠格格》剧迷的女主林岁岁与主角团做朋友、演我磕CP,能激发代入感。
而另一部分网友则觉得戏谑抽象的剧情毁童年,宝宝级宫斗和幼儿园爱情只对15岁以下青少年友好。穿书角色过于喧宾夺主,让主角团沦为工具人,“这不是还珠格格,这是林岁岁传吧!”
客观来看,它充分迎合了短剧市场的快刀斩乱麻节奏:开篇15分钟6次反转,让林岁岁从趾高气昂的女明星险些沦为宫廷斗争的棋子,男主景渊的悲惨设定以及失忆陷入虐恋的人物关系,恰是她之前乱改剧本造成的,林岁岁不得不一边自食其果,一边努力修复被自己打乱的世界观。
但是,当经典古偶被改编成生存游戏,一场关于创新底线与人设守护的战争已经打响。争议之下,能否“真香”?

魔改之下,谁的童年被“创飞”?
“我是想看还珠的,不想看什么林岁岁。”
对于《还珠格格》的剧迷而言,最难以接受的是经典角色彻底沦为背景板。小燕子、紫薇等原版灵魂人物,在这部剧里成了推动新主线的工具人。

比如下江南的旅程中林岁岁本应促进几对官配CP感情升温,结果反倒是主角团来帮她与景渊解除误会,看到小燕子雇杀手“劫持”林岁岁,五阿哥与景渊争风吃醋打起来,叨叨只想说ber,你俩都是爱豆出身不如去练舞室打,或者你俩一起过?

原作中小燕子、紫薇的性格与命运都很鲜明,而林岁岁成为主角后抢占主线剧情,围猎时小燕子被射中是她策划的,紫薇拦路是她救下的,容嬷嬷上刑是她经历的,紫薇替皇阿玛挡刀她也不忍心,要干预剧情走向,完全搅乱了原本的还珠世界观。


剧情逻辑也成了重灾区。宫女在宫中行动自如像逛商场,服饰堪比格格精致,在慎刑司任职的男主是嘴硬心软的纯情小百花,感情线发展速度被调侃为“坐火箭”。剧中甚至出现了五阿哥化身“烧烤师傅”,将签子凌空一扔便精准串好食材的夸张场面。有人辣评:“这剧情像一群现代人穿着古装在棚里玩儿cosplay。”

《还珠》玩了不少抽象,比如林岁岁被误会背叛主角团,尔康尔泰遇见她要翻跟头躲避,而金锁直接没这个人,林岁岁为紫薇重金打造了一条真·金锁挂在她脖子上。

不少观众指出,演员表演高低不一,滤镜厚重过于网红化,服装上龙袍在特定光线下明显透光,被调侃像pdd九块九包邮。

开播初期的“角色名打错”事件,以及部分新人演员被指“徒有其形,未得其魂”的表现,更是让制作态度与专业能力遭受质疑。

最重要的是,《还珠格格》中荡气回肠的友情、爱情与家国情怀,被替换成“任务式”的剧情推进。
还珠IP本身的亮点——“反抗权贵、追求自由”的精神内核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穿越女主打怪谈恋爱”的爽剧模式。本来的群像每个人都有独立的精神世界,《还珠》并未继承原作精髓而只取其皮毛,名场面还原也成了潦草刻意的模仿。浪费和折损了原IP的人设魅力和精神力量,着实可惜。

当“还珠”变成生存游戏副本
当然,如果不把它当还珠衍生短剧看,纯看个乐子,是玩了不少梗的。
“台词数即生命值”这一设定,和《永夜星河》里林妙妙的好感度设定异曲同工。林岁岁坠入崩坏的《还珠》世界后,手腕上显示的台词数量就是她的“生命条”,一旦归零,人物即刻下线。

为活下去,林岁岁不得不全力以赴。在“围场中箭”等经典场景中,她运用现代思维提前布局,想方设法确保剧情按照原著发展。

林岁岁在容嬷嬷严刑逼供下道出紫薇身世,明知结局却不得不为。 此后,出于愧疚偷偷去救紫薇,却被小燕子误解,这种在情义 与生存间的艰难抉择,成为了为数不多的高潮点。

男女主这边,林岁岁与慎刑司主簿景渊从最初的互相试探到相知相惜,原本是寡淡生硬的,直到这场雨夜对峙戏,两人在雨中各执一词却又暗含关心的复杂情绪,演员卖力的表演终于为剧情注入了波澜。

景渊为救林岁岁重伤失忆,林岁岁明知对方是“纸片人”,景渊死亡下线自己就能回到现实世界,却割舍不下这份情感牵绊。从最初想完成任务,到后来与剧中人有了牵绊。女主的成长,少了前半程的浮夸,到后半段多了些真情。

每当剧中响起熟悉的《当》,就知它要靠bgm渲染和刺激观众情绪了。

它融入不少现代元素,比如漱芳斋烤串聚餐、林岁岁教大家现代人的语言包括为景渊准备生日蛋糕…总的来说,短剧《还珠》不承接和融合老的还珠精神,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试图讨好年轻人并大玩“造梗”。


短剧时代,经典IP是
“财富密码”还是“毁经典陷阱”?
《还珠》短剧横空出世,是芒果TV深挖“芒味短剧”差异化的战略性试水。
但《还珠》引发的争议,也直接戳中了行业痛处:经典IP改编在创新与传承之间反复横跳,过度依赖原作光环、重版权轻打磨的投机现象,在行业中依然普遍。
现在的IP改编常常陷入“仰卧起坐”式的纠结:创作者既想躺在经典IP的情怀温床上“安全”获利,又渴望通过大刀阔斧的魔改制造话题、吸引新用户。
《还珠》短剧 选择了一条更“世故”的“元叙事”路径。它不再纠结于如何复刻经典,而是将“改编”本身作为主题,用“穿越+剧中剧”的框架,让女主角替观 众问出那句:“如果我能改写剧情会怎样”这种“同人文照进现实”的设定 。
诚然,创新是基操,但新的人设如何真正讨喜,剧情如何出人意料,情感如何拉扯令人上头,仍需付出更大的努力,网感化只能隔靴搔痒。

放眼行业,经典IP翻拍从未停止。《橘子红了》短剧版《橘祥如意》变成玛丽苏爽剧,短剧版《折腰》因为大尺度争议开播即下架,《仙剑三生情》据说要填补长卿X紫萱的意难平,但愿不要辜负网友们的百万预约。

更不要提很多模仿或致敬《甄嬛传》的作品层出不穷,要得就是那种以牙还牙、现世报大快人心的感觉。
下一个被短剧化的经典IP会是什么?这种疑问背后,既有期待也有担忧。
其实放眼短剧市场,那些爆款作品都不是经典IP改编,分账破1600万的《盛夏芬德拉》,分账破1000万的《遮云》,其原著小说并非多么知名,也没有长剧加持,但依然深受观众喜爱,可见“经典”从来都不是短剧成功的法宝。

对于后续IP短剧创作者,叨叨的建议是,首先得保留对原作的敬畏之心,有效吸收原版的精髓和内核,一个IP绝无仅有的魅力,需要剧集人设、故事、价值观等多维度的真创意,做半步引领而非廉价讨好。
毕竟,守住那份能与观众共情的“魂”,比什么都重要。
视觉| 蛋蛋
运营 | 晓满、杜杜
转载
请联系:manxiaoyu001(微信ID)
桃叨叨的小桃子聚集地
追爱豆 · 看剧 · 聊电影 · 吃瓜
↓关注【AKA桃叨叨】视频号,收获更多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