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靖可:现实主义题材有劲儿,我就喜欢有劲儿的角色丨专访

青年演员陈靖可在今年迎来自己的“丰收之年”,出演的四部剧集(《黄雀》《归队》《重庆》《我在顶峰等你》)相继播出,在其中《黄雀》《归队》《重影》三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中,他凭借扎实的剧情与鲜明的人物形象广受关注。近期在腾讯视频播出收官的女性现实主义题材罪案剧《重影》中,他饰演的吕丹顺(阿顺)打破了男性角色主导事件发展的传统叙事惯性,以尊重女性选择的辅助者形象深入人心。

日前,新京报记者专访了陈靖可,听他拆解《重影》中“非惯性”角色的独特魅力,分享他在今年这三部现实主义题材剧集里与高叶、郭京飞、胡军等前辈合作时的收获。表演经验日渐丰富的陈靖可表示,以前倾向于“拓宽题材类型”,希望大家意识到自己不是只能演某一类型作品的演员,现阶段更愿意“精进每个角色”,在创作的深度上下功夫。问及为何偏爱现实题材,他笑着回答:“因为现实题材有劲儿,有的角色劲儿还挺大。我就喜欢比较有劲儿的角色和情节。”

解读《重影》

挑战悬疑情感题材,演绎“非惯性”角色

作为一部偏悬疑情感的女性现实主义题材罪案剧,《重影》从北方小城晨苍的仇杀案切入,徐徐展开秦虹(高叶饰)和张妍(薛昊婧饰)两位女性交织的命运与携手的复仇,陈靖可饰演的吕丹顺(阿顺)则是她们最可靠的帮手。这部剧最初吸引到陈靖可的,正是其独特的气质和从未接触过的题材类型。“近几年我几乎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戏(悬疑情感类型),看了剧本就想要尝试一下。等见过导演和制片人,他们的讲述让我对这个剧兴趣更浓了,我也想在这一类题材里锻炼自己。”

陈靖可:现实主义题材有劲儿,我就喜欢有劲儿的角色丨专访

陈靖可表示,他几乎没有接触过《重影》这样悬疑情感类型的戏,“看了剧本就想要尝试一下”。

《重影》改编自同名小说,剧名“重影”二字是整个故事的“题眼”,有着深邃的内涵。在陈靖可看来,对剧名最直接的解读便是从吕丹顺的视角出发,他对秦虹与张妍这两个角色产生的“重影”感。剧中两个女性角色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内心的善良、曾经在泥潭里挣扎的经历,悲苦的命运和打破“宿命”的决心……“阿顺的视角其实非常像观众的视角。在他看来,秦虹和张妍就像是‘重影’。虽然她们的性格不像,但在命运的洪流里,两人在关键时刻的抉择和最终的走向是一致的。”

吕丹顺这个角色最让陈靖可感兴趣的地方,是他身上“非惯性”的特质。过往的很多影视作品中,当剧情围绕女性的命运选择展开时,常常会有男性角色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方式主导或者影响事件的走向。吕丹顺则不同,他在秦虹和张妍的计划中主导性不强,尽管非常不舍,他依然选择尊重她们的决定。“事情的是非对错,大家心里都有杆秤。我更想让大家通过阿顺这个角色看到一个逐渐走向成熟的成年男性,他在面对这样的事情时,能冷静下来尊重女性的意见,并愿意为她们付出。”陈靖可提到,也许现实中大家会认为这样的男性是气质柔软的,是比较弱势的,但阿顺从前期到后期个性都很强势、很执着。“当这样的一个人愿意放下自我,尊重女性的决定,帮助她们完成计划,这就很打动我。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新的人物形象。”

《重影》中,秦虹和张妍都是吕丹顺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但所代表的意义不一样。陈靖可对此有着清晰的解读:“阿顺对秦虹一定是有亲情、有习惯,有依赖、有依恋,但福哥(冯兵饰)的出现让他很快明白了自己和秦虹之间不是爱情。有一场他和福哥喝酒的戏,阿顺是很冲的,福哥则以柔克刚,讲了他如何用自己的方式爱秦虹,展现出了坚硬的人柔软的一面,也让阿顺知道了真正的爱情原来是这样的。”相比之下,后来遇到的张妍才是吕丹顺真正的初恋。“张妍在阿顺心中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存在。他在最落魄无助的时候,看到一个跟秦虹很像的人,那个人就是张妍。慢慢地,他在相处过程中发现自己爱上了张妍。这份感情非常简单直白。”

合作前辈

在学习中成长,感受表演的魅力

陈靖可表示,在自己的演艺生涯中,与众多前辈演员的合作成为他不断成长的重要助力。尤其是《重影》《黄雀》《归队》这几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中,他与高叶、冯兵、唐曾、郭京飞、胡军、李乃文等演员的对手戏,让他收获颇丰。《重影》里,他和高叶饰演了一对没有血缘关系却胜过亲人的“姐弟”,有很多精彩对手戏。回忆与高叶的初次见面,陈靖可印象深刻:“第一次见面是在休息室。叶姐性格特别飒爽,还爱开玩笑。我们都是比较有主见的人,演到后面感觉我俩确实挺像姐弟的,只是命运没有戏中角色那么波折。”在他看来,成熟演员各自有着鲜明的表演风格,跟他们合作就是学习的过程。“拍戏时会去感受前辈们在这类题材里是怎么表现的,他们表演的度放得有多大……这些都能让我学到很多。”

陈靖可:现实主义题材有劲儿,我就喜欢有劲儿的角色丨专访

《黄雀》是陈靖可继《对手》之后,与郭京飞的再次合作。

《黄雀》这部作品对于陈靖可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他与《对手》主创团队的再次合作。在2021年播出的剧集《对手》里,陈靖可饰演了李唐(郭京飞饰)女儿李小满的男朋友。“那是我刚开始演戏的阶段,尽管是非常小的客串角色,但让我得以切身感受了这种口碑剧的创作氛围。当时就想着,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再合作。”后来得知《黄雀》建组的消息,他毫不犹豫地去争取,最终如愿以偿。陈靖可与郭京飞在《黄雀》里演了一对反扒警察师徒李唐和郭鹏飞,他表示:“飞哥(郭京飞)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员和哥哥,他在戏里会尊重每个人的发挥,保护你的发挥空间,还会鼓励你。其实一开始我俩气场有点不合,不怎么说话,后来慢慢通过演戏更加了解彼此。这个过程非常像郭鹏飞跟李唐在剧中关系的发展脉络,从一开始不太对路,到后来变成一对可爱的师徒。”

拍摄《黄雀》过程中,他接到臧溪川导演的电话,约他找时间见面聊《归队》的合作。“听臧导聊完,我感觉田小贵这个角色丰满有张力,也很有挑战。《归队》是一部意义重大的戏,能跟军哥(胡军)、乃文哥(李乃文)这些前辈一起演,我觉得是沾了他们的光,也是抱着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的心态去了剧组。”到现场拍第一场戏之前,陈靖可先去监视器前看胡军的一场戏。“我之前没接触过这样的戏,需要找到一个‘抓手’来感知表演质感大概在什么调性上。看了军哥的表演,我一下就抓到了,也清楚了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去靠拢。”相较于《黄雀》时期的青涩,拍《归队》的陈靖可在角色塑造上有了更多自己的思考。

陈靖可:现实主义题材有劲儿,我就喜欢有劲儿的角色丨专访

在陈靖可看来,他在《归队》中饰演田小贵时,在角色塑造上有了更多自己的思考。

“《黄雀》我更多是跟着飞哥的节奏演,那时自己还没有太成熟的想法。拍《归队》时,我肯定比之前有一些进步了。田小贵这个角色发挥空间也比较大,我也会更主动地跟导演讨论。”《归队》里有一场田小贵牺牲后闪回的戏让陈靖可记忆犹新——田小贵被日本鬼子从肉体到精神折磨到不成人样,打算自尽,但被二班长汤德远(李乃文饰)救了下来。两人之间的一番对话,是几位主创在现场即兴碰撞加出来的“落点”。陈靖可至今还记得,那是拍摄当天的下午,导演拿着一张空空的白纸,带着他和李乃文,三个人从零开始,商量第一句话谁先说、说什么、接下来该说什么……“一两个小时之内,我们站在角色的角度把台词在白纸上固定了下来,后来通过表演呈现了出来。这种创作过程,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非常幸福。”

职业规划

从拓宽类型到精进角色,寻求更多可能性

今年四部剧集的播出,让陈靖可在观众面前有了更多的曝光度,尤其是在三部现实题材作品的接连亮相,让大家看到了他塑造不同角色的潜力。被问起对现实题材是否有个人偏好,陈靖可坦言:“不同题材的受众肯定不一样。现实题材它有劲儿,有的角色劲儿还挺大,而我本身就喜欢比较有劲儿的角色和情节。而且我觉得自己也不太合适走纯帅的路线,所以也更愿意在现实主义题材里寻找自己合适的方向。去年拍摄几部现实主义题材,对我来讲是一个学习也是试错的过程。既然有机会去试,不试一下怎么知道到底合不合适呢?”

陈靖可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中经常以“灰头土脸”的形象示人,丝毫没有外形上的“包袱”。“我非常清楚,假如长得非常完美、非常精致,在现实题材里,不管用什么样的妆造,能遇到的角色都是很少的。我知道自己长相上不是那么对称、完美,但我会尽量贴合角色,这样在现实主义题材里看起来才更加自然。”就像在《归队》里,有场戏是田小贵被日本鬼子注射了毒品,毒瘾发作时医生故意把药打在地上来折磨他,他在精神崩溃中用手指蘸了地上的土来吃。那是现场工作人员踩了几百回的真土,这场戏拍了七八条,陈靖可每一条都是真吃。“我觉得演戏还是要有诚意的。虽然有人会看见,有人没注意到,但对看得认真、能产生共鸣的人来说,这些细节对理解角色是有帮助的。”

陈靖可:现实主义题材有劲儿,我就喜欢有劲儿的角色丨专访

陈靖可谈职业规划:“现在我想要把每个到我手上的角色做到精进,做到我能力范围内的极致。”

回顾陈靖可在三部现实主义题材剧集里塑造的李唐、田小贵、吕丹顺等角色,他们身上都有着一股执着的劲儿,这与演员本人的性格也有相似之处。“我就是一个比较执着的人。刚入行的时候,也有那种可爱、热情活泼的角色来找我试,可我知道自己真的不是那样性格的人,不是像冬日的阳光一样温暖的类型。演田小贵、阿顺这些角色,我比较舒服的地方是能从他们身上也感受到这种‘执着’的能量。”陈靖可说,生活中他自己的执着更多地体现在对待事情上面,而不是对待人的方面。“比如工作中我会比较强势一点,执着的个性会被放大;但在生活中又是另一个极端,我对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没那么执着,超级随性。”

谈及现阶段更希望接到什么样的影视剧或角色,陈靖可思考了一下告诉记者,去年这个时候是抱着“不局限于偶像剧,要尝试不同类型”的心态去接触作品。“我就是想尝试更多没有接触过的类型,不想让大家觉得我只能演某个类型的剧,也希望市场能看到我有更多的可能性。”而随着《黄雀》《归队》《重影》的播出,他的努力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不管这一步迈得有多大,我觉得至少是往前迈了一步,大众对我的认知也不会再觉得陈靖可演的类型方向只有一个。这对我来说很重要。”时间来到今年,他的想法有了一些转变:“后面要接什么戏,我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类型方向,更多的会看演员之间的配合与火花,以及剧本呈现的感觉。去年可能是在拓宽不同的类型,现在我想要把每个到我手上的角色做到精进,做到我能力范围内的极致。”

新京报记者 杨莲洁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