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管管大男主剧自嬷?

文 |潜水鱼X 哆啦美吧

前段时间轰轰烈烈抬上来的三部大男主剧,如今都来到了无人在意的下半场。

龚俊的《暗河传》,罗云熙的《水龙吟》,成毅的《天地剑心》,都是大IP+大流量的大制作,开播前期待值都挺高,开播后集体哑火。

从云合数据来看,三部剧的表现都很惨淡,刚上线的时候齐刷刷被完结好几天的《入青云》踩在脚下,现在悬疑剧《树影迷宫》也赶超了上来。目前三部剧的有效播放徘徊在2000万左右、集均播放数据也不过1000万上下,怎么看都支棱不起来了。

乏善可陈的剧集本身之外,这三部剧意外掀起了一场关于内娱嬷学的全民大讨论,反倒成了这场大男主剧厮杀中唯一的热闹所在。连从来不嬷的小鱼也必须承认,现在的嬷学,已经从一个小众圈层的内部术语,通胀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

从"他嬷"到"自嬷",嬷学变形记

正式聊之前,小鱼先来科普一下嬷学的前世今生。

根据隔壁基友硬糖君的参考文献《内娱嬷学初探》,嬷嬷最早是耽美同人文化圈子里带点儿玩笑性质和自嘲的黑话。在同人圈里,攻腐唯被比作皇帝身边的公公,而受腐唯自然就是女主贴身的嬷嬷,后来嬷嬷被动词化为嬷,嬷某人就是将其置于CP中接受的一方,认为TA(男性居多)美丽脆弱易碎,值得所有人的爱慕与觊觎。嬷无需像泥塑那样一定要将男性转为女,又比妈粉的单纯宠溺多了情欲和性化的意味,是一种配方更复杂、"变态"程度也更高的粉丝心理。

说它"变态",主要是因为在内娱嬷风越吹越盛的这几年,嬷的范围越来越荤素不忌,嬷言嬷语们也越发惊世骇俗,经常引得圈外人瞳孔地震。像檀健次、成毅这种年轻帅哥,本身有几分姿色,又总爱演美强惨破碎感角色,自带嬷气,被嬷算在意料之中,可于和伟、张颂文、李乃文、吴京等五旬老汉也纷纷登上嬷圈顶流,就有些让圈外人理解不能。当然,对嬷嬷们来说,嬷老叔们的乐趣恰恰在于明知不可嬷而硬嬷,叔们在荧幕上的形象越是凛然不可侵犯、越是和嬷不沾边,嬷他们就越是带着一种我偏要勉强的征服感。

尽管已经出现分流,但这一时期的的嬷还是"他嬷",粉丝嬷明星、观众嬷角色,保持着原教旨阶段的被动风味。但今年的几部大男主剧相继播出后,嬷的风向就变了,演员和角色不再等着观众来嬷,而是上赶着勾搭观众来嬷,个个都恨不得把我好美、我好脆弱、我好值得爱写在脸上,嬷气比五旬老汉们的阳刚之气充足了不知多少倍,嬷学也就进入了自嬷时代。

其中成毅算是领自嬷风气之先。《赴山海》中他就从头发武装到指甲油,可劲儿把自己往脆弱粉嫩小姑娘上打扮,《天地剑心》里倒是不同女主比美了,但自伤自怜的东亚嗲子文学父子线一开演,嬷味又溢出屏幕了。他是战力爆表的最强兵人,也是生下来就没了妈爹也不疼的小可怜,平时大杀四方,一到老爹面前就开启爸爸再爱我一次的卑微破碎模式。痴情的嬷嬷们啊,请等下一世吧,这一世他已经自己嬷了!

《水龙吟》更是将自嬷的程度推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新高度,罗云熙饰演的唐俪辞妆容之浓艳、服装之华美、风情之万种,让还在搞扮嫩式自嬷的成毅看了也要无地自容。小鱼本以为开局五分钟他房顶盛装弹琵琶已经嬷的登峰造极了,结果后面还有无数不厌其烦的微表情慢镜头,随时随地的起范儿pose,周围男男女女都爱他爱的无法自拔,连恨他都是由爱生恨,全员all唐俪辞,这才是真的嬷到不知天地为何物了。郭敬明看了都要感叹,当年我还是不会嬷,否则古偶顶流还得是我!

相比之下,《暗河传》的龚俊倒是在自嬷大赛中取得了最后一名的好成绩。不过小鱼认为这很大得益于他僵硬的台词和演技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转移了审判的视线。他的克制不意味着没有自嬷的心思,也许只是缺乏自嬷的资质,而且小鱼觉得他的呆气甚至比自嬷还可怕——这里决计没有说自嬷好的意思。 毕竟虽然热度上菜鸡互啄,口碑上《暗河传》明显好了《水龙吟》一截,哪怕后者制作精良,剧情也不差,但光是前几集那个嬷的昏天暗地的水平,就已经嬷走了太多人。《水龙吟》豆瓣开分只有5.7,小鱼觉得嬷起码扣了1星。

为什么他嬷行,自嬷不行?

嬷现在虽然翻车了,但这显然并不是嬷的错。

同样是大男主剧,《庆余年》就吃到了嬷的红利。第一季里的范闲是个黑不溜秋的乡下来的圆脸小伙子,在剧情和演技的加持下不能说丑,勉强也能嬷一下,到了第二季,服了美役的张若昀脸白了瘦了眼睛大了,再顶着一头海藻般的长发,他的嬷嬷粉一下子壮大了起来,成了二创的中坚力量。

起点大男主是公认的好嬷。小红书和lofter上,萧炎、范闲、叶修等知名男主都是被嬷典范。他们大都本身就具备漂亮、强大、脆弱、战损等好嬷元素,哪怕是带有种马后宫等对女频受众来说大毒点的类型,都能被净化祛毒。

甚至对某些嬷嬷来说,他们有毒点才更好嬷了。正所谓恶人自有恶人嬷,嬷可以让他们原本的男频风味被冲淡,被凝视也被浪漫化,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力和讨论空间,嬷他们甚至比嬷老叔更有征服感。

再回过头来看,沉迷自嬷的大男主们被嘲实在不冤。嬷本来是由粉丝们主动发起、掌握话语权的二创同人行为,粉丝们通过嬷,实现了对偶像从仰视到平视乃至俯视的视角转换,像造物主一样获得了定义偶像身份、编排剧本的权利,他们要的就是这种充满僭越的感觉。但艺人们一旦开始自嬷,就剥夺了粉丝们的征服感和创作主权,走粉丝的路让粉丝无路可走,所以被嬷的时候招人爱,自嬷就开始跌份了。

艺人其实只是靶子,更让观众们反感的是,剧集制作方开始将其提炼为可复制的美强惨、战损妆、慢镜头等元素,塞进流水线进行批量生产,成毅的吐血皱眉白发半永久三件套,罗云熙的彩妆华服邪魅一笑,莫不是如此。

这样一来,嬷的生产力倒是提升了,只是工业化的自嬷,当然不如手搓的他嬷有灵魂,填鸭式往观众嘴里塞,也只能被观众吐出来。ps.不嬷的小鱼哪种都很难吃得下。

嬷学通胀,厌女疯长

写到这里,小鱼感觉自己已经不认识嬷这个字了,无论是在内娱还是在这篇文章里,它都已经出现了太多次,从他嬷到自嬷,从粉丝圈层的自娱自乐到资本的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嬷学已经来到了通胀期。

在小鱼看来,这场嬷学通胀背后,其实有一种隐性厌女在滋生。

此之谓何?自然是此消彼长。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男演员在被嬷化的同时,女演员的存在感被无限降低了。大男主剧里,不光是大男主一人自嬷,几乎所有主要男性角色们都有份。嬷的最严重的《水龙吟》,男性角色们个个浓妆艳抹,花枝招展,就连长相气质明明是猛1纯爷们的肖顺尧,都要被吸干阳气狠狠嬷一把,顶着清纯无辜的大眼睛楚楚可怜地躺在地上被凌辱。

包上恩、林允两个美少女,妆容清淡服饰朴素,陈瑶演的西方桃是妖女类型,视觉上惊艳许多,但出场频率不高。小鱼倒也不是非得要求女角色就不能走清新小白花路线,一定要浓妆艳抹的繁复华丽风,但是华丽的服饰、精致的妆容、惹人怜爱的脆弱神情,这一切本来更像是传统女性气质的元素,统统被裁剪下来装饰在了男性角色身上,难免有一种性别错位感,而且《水龙吟》的男性角色虽然失去了传统的男性阳刚之美,却也没有女性角色的美感。这大概也是很多不明就里的新观众联想到布袋戏的地方:毕竟那种人工造神的影视风景,就是创造了一种非男非女的新物种。但布袋戏终究是偶,不是真实的人,脱离了那种特摄的语境,在影视剧里看到这种景观不免就容易令人背后一凉。

诚然在大男主剧里,女性角色常常被认为不重要,只是推动剧情的背景板和花瓶,但过度嬷化后,男性角色享受着叙事红利,又抢占了原本属于女性角色的视线,挤压了女角色的生存空间,甚至连原本最镶边的花瓶角色都拿不到了,对观众来说是一种悲哀。

而更悲哀的是,嬷学的最初阶段,女性通过嬷的凝视去解构传统的男性气质,还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具有主体性的趣味反抗。但当资本和创作端发现其商业价值后,情况就变了味,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厌女机制:它不再直接贬低女性,而是将女性气质从女性身上剥离,安置在男性身上,从而间接地完成了对女性本身的抛弃,本是女性视角的反向凝视,却成了男性的新装,女性的情绪姿态美感,都成了他们的表演素材。 就像小品里男演员扮女人,笑料的核心正是建立在"女人是弱势的,所以一个男人扮演女人是跌份的、好笑的"这一隐含的厌女前提上。嬷学在某种程度上共享了这个逻辑:一个强大的男性流露出女性气质,是值得被特别关注和怜爱的,这反过来恰恰说明,纯粹的女性气质在不依附于男性身体时,是不值得被如此瞩目的。

相比起来,小鱼私以为"辣弟文学"比嬷学更像赋权和凝视。它是一种发源于短视频和社交平台的亚文化叙事,核心是性别处境互换,把传统父权语境中男性对女性的凝视、追求模式完全反转,女性占据主导地位,男性则以"辣弟"身份成为被欣赏、被选择的对象。

辣弟文学中常见的一种叙事是,针对他们的生物特征反向复刻性别规训,比如让男人们戴喉结罩,它不是把男降格为女,因为男人变成女人才被压迫,不屑于在原有的性别框架内玩游戏,而是让男人也尝尝被结构性规训的滋味。

小鱼说句母道话,或许只有终于女性真正厌倦这场自嗨的嬷学狂欢,新的男性叙事、真正平等的情感表达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