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有人说,内娱的一些古装剧,好像早就陷入了“抠图怪圈”中。
骑马靠道具晃悠,打戏全靠慢动作;拍摄全都在绿幕前完成,后期再P上假山流水。

可《唐朝诡事录3》却在一开播就打破了这份敷衍。
它用实景拍摄的场景、拳拳到肉的打戏以及多到数不清的细节,告诉观众:
就算不靠滤镜,古装剧也能拍出别样的质感。

一砖一瓦都是细节
《唐诡3》给人的最直观印象,就是“真”和“美”。
开篇第一幕,便是一个暗藏细节的远景镜头。

用草做近景,营造出一种故事感,增加画面的层次;
中景是骑着马车的苏无名一行人,让观众一眼就找到故事主人公;
远景的山峦与阳光交相辉映,让整个画面有一种泼墨山水画的美感。
一个看似普通的镜头,实际上已经把整部剧的质感定下了基调。

后来到了城里,这种真实的美感也得到了保留。
略显古旧的木头,带有斑驳的瓦片,以及掉了漆的柱子,都在显示着岁月的痕迹。

驿站门口的石板路,也只是铺了一部分,其他地方依旧是泥土。
这并不是剧组为了省钱而偷工减料,相反,这还是他们精心设计的结果。

唐诡场景搭建现场
其实很多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唐诡3》采用了实景拍摄。
但其他古装剧采用实景拍摄的也不少,为什么就没有这种质感呢?
原因就出在那些看似“偷工减料”的地方。

即便是现代,房子建成以后大概率也不会经常翻修。
每天在外边风吹日晒的房子,表面肯定会变得斑驳。
新的东西固然好看,但有时候只有那些旧的痕迹,才能带来真正的生活气息。

另外古代的生产力也跟现在没法比,铺石板路也肯定只铺重要的地方。
真要把石板路的范围铺得再大一些,反而会导致古装剧看起来一股现代感。

到了夜景,剧组也没有因为观众可能看不清而降低水平。
桌椅、餐具、水池、花草甚至是灯光,全都经过了精心设计。
要知道这些东西布置起来不仅麻烦,还得花不少钱。
可除了那些特效以外,能用实景的地方全都用了实景。

很明显,剧组对艺术有着自己的追求。
也正是这些看似“固执”的追求,让整部剧少了悬浮的布景,多了历史的真实。

演员用汗水堆出来的高光
如果说场景中的细节观众注意不到,那打戏肯定让人过目难忘。
跟其他喜欢用慢动作来凸显紧迫感的剧不同,《唐诡3》里很少见到有慢动作。
就拿卢凌风大战白衣刺客的那场戏为例,行云流水的动作让观众直呼“过瘾”!

卢凌风被围杀时,他手握大枪以一敌三。
两名小兵抓好时机锁住他的枪尖,头目则趁机举起凤翅鎏金镗刺向卢凌风。

枪尖被锁,卢凌风只好抬起枪尾抵挡,无奈还是被击飞出去数米之远。
但他单手撑地,脚踢枪杆,将对手逼退后立即起身招架,还顺势打乱了敌人的阵型。

以一敌多的戏不是没有看过,可很多情况下都是一个人跟主角打,其他人站在旁边看。
可这场戏不一样,卢凌风的潇洒自不必多说,三个反派也都定位清晰。
两个小兵的作用并非杀敌,而是扰敌。

当卢凌风想要进攻时,两人就主动进行防御,为头目赢得休息机会;
当头目有进攻意图时,他们俩又立刻配合,限制卢凌风的行动,制造破绽。
这种相互配合而非轮流上阵的打法,充分体现出了打戏的美感。

当然最经典还得是卢凌风施展“三刀流”以一敌百的场面。
看得出来,“三刀流”的动作设计不光是出于艺术造型,也有一定实战考量。

卢凌风没有用嘴咬住第三把刀,而是用身体夹住,当作“备用”。
因为是多人混战,所以更容易出现之前三人战中被缴械的情况。

一旦失去武器,对于他来说就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这第三把刀的存在,能够大大增加他在战场中的生存率。

还有一个不易察觉的原因,就是实战中这第三把刀能迷惑敌人。
看似是左手下劈,可等到敌人做出抵挡动作,右手就用第三把刀进行上挑。
灵活多变的动作,充满了张力与美感。
而这短短几分钟的戏,背后是演员和剧组数不清的汗水。

下一刀劈在哪里?劈完以后眼睛要看哪一个镜头?全都是有讲究的。
仅仅是私下练习,演员杨旭文就用了十多天的时间。
到了正式拍摄,他还得穿上30多斤重的盔甲,几分钟就累得大汗淋漓。
正片中能够呈现出如此惊艳的效果,可想而知剧组成员有多用心。

考究到骨子里的盛唐质感
说起用心,《唐诡3》在各种细节上也是考究到极致。
比如为什么卢凌风的盔甲会那么重?因为那真是用金属打造的。

即便抛去功能性不谈,那一身金甲穿在身上以后,就自然给人一种刀枪不入的感觉。
这种下意识的感觉,是普通道具根本无法带来的。

打斗时使用的武器,也都不是随便捏造出来的。
枪自不必多说,大家都认识,那把凤翅鎏金镗,也是隋唐时期出现的兵器。

至于后边那把刀,熟悉冷兵器的人一眼就能认出那是“唐横刀”。
这种刀锻造困难,十分贵重,但实战能力极强,是中国冷兵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剧情中出现的普通道具,很多也都有相应的历史依据。
女性的服装和发饰,参考了那些唐代流传下来的书画作品。

第一案的“金桃”,也在《旧唐书》中有相应的记载。

连装“金桃”用的“泥碗”,都是古代康国附近的传统保鲜容器“坎吉纳”。
这种细节,一个两个不起眼,但多了以后,整部剧的质感也就跟着加强。
作品的艺术性,也就在这些细节的堆砌中悄然提升。

结语
或许观众没法一一细数《唐诡3》里那些隐藏在镜头角落的细节巧思。
但当无数份用心打磨的细节汇聚成流,便会让作品产生质的蜕变。
它们在每一帧画面里流淌,在每一次表演中沉淀,造就出作品独有的质感。
无需刻意言说,观众也能感受到隐藏的诚意与匠心。

部分参考资料: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开播即高分,中式探案剧打破“续集魔咒”——京报网
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上的“中国故事”——光明网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爱奇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