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树影迷宫》,冉曦失去儿子,没责怪田畅反而去怪徒弟,直到看懂他和儿子的父子关系,才明白为啥。

看《树影迷宫》,似乎不是在看悬疑破案,更像看时代环境下,胡同里的人随命运车轮走向哪里。
他们明明都在努力生活,却不由自主走进一个死局。
就像冉曦一家三口,明明父亲努力工作,妈妈想办法改变命运,儿子好好学习,可以有美好的未来。
没想到,一切都因一个离家出走的女孩打破,儿子东东为了救女孩,不惜自污凶手,最后丢了自己的性命。
冉曦,一个派出所老民警,没为儿子丧生责怪女孩,反对徒弟赵赶鹅耿耿于怀18年。
留在过去的老胡同,就像困住他们人生的迷宫。从冉曦和儿子父子关系,也许能明白他为啥更在意徒弟没保护好儿子。

1 东东,明明父母都爱他,为啥会叛逆自称杀人
听话的孩子一旦叛逆,常会做出令人震惊的事。
东东从小听话,很少让父母操心,忽然为离家出走的女孩,自称杀人,吓到所有人。
父亲教他面对霸凌,勇敢反抗。
母亲教他好好学习,善待女孩。
唯独没人陪伴他每一天好好面对不同的难题。
父亲是警察,遇见胡同大案,时刻想着案子,很难静下心关心儿子心理。
母亲和人合伙开店,忙里忙外还要出差,也很少陪伴儿子。
上世纪90年代,正是开放时期,人们忙着迎接机遇改变生活,总觉一切都能好起来。却忽略最本质的陪伴,看不见身边人的需要。
东东想改变压抑的生活。当他遇见女孩田畅,他仿佛看到另一个自己。
他想帮她彻底离开控制的父母,开始新生活。她好像寄托着他向往的生活。
为了女孩他不惜自污杀人,只求大人们放过这个女孩。
他为什么敢做这样的事?
只因他内心认为这是正义帮助他人。同时,他不信任大人。
当他有事求助爸爸,得到的是敷衍,答应帮忙却把练习册扔掉。在他眼里,这是极大的不信任。
他决定自己去帮忙。
有人说青春期,本质上是孩子走向成人过渡期,这时他们渴望自主权,如果父母能好好陪伴引导,是可以不叛逆的。
东东和父亲父子关系本就有问题,才会发生抗争,他想用极端行为获得自己自主权。
可惜,这个叛逆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2 冉曦:儿子离开,他不怪女孩怪徒弟有什么隐痛
叛逆的儿子为了帮助离家出走的女孩,付出生命代价。
冉曦没责怪女孩,反去责怪保护儿子的徒弟,简直不可理喻。
他的这种不可理喻,隐藏一个父亲的自欺欺人和逃避心理。
他破案时轴也许是认真,但到了生活,显得可悲。
不责怪女孩,他是不想让儿子丧命显得没有必要。不愿想起自己如何忽略儿子,没帮助他度过难关。
他如果责怪女孩,就等于儿子是错的,自己不是一个好父亲。他为了让自己不活在懊悔中。宁可原谅女孩。
他责怪徒弟,本质上是在责怪自己没保护好儿子。他已把徒弟当自己人,对他发狠,就是对自己愤怒。
他无法再面对徒弟,为了破案,家破人亡。
两个最好的师徒互相逃避18年。
他回避徒弟18年,其实是把自己困在精神牢笼的18年。
3 这哪里是破案,根本就是在破解命运迷宫
胡同命案,18年都没破。
每个人都困在自己的标签和时代局限里。
田畅的父亲,外表和善,担心女儿在外不安全。实际上却是一个为女儿变态到杀人的恶魔。
可是,很少有人怀疑他,一是因他会伪装跟踪,另一个他的可怜父亲人设立的好,没人怀疑他。
90年代的监控和DNA都不完善,给他可乘之机。
与此同时,缺少技术支持的警察,依赖排查手段,注重经验却很少开拓,被身份标签迷惑。
这个18年的积案,让我想起另一部电视剧《我是刑警》同样破了多年积案,有时代局限也有个人遗憾。
胡同命案查不出,很大原因就是时代局限,警察排查技术不够,又多凭经验,查有标签的社会边缘人。
比如灰色地带的老大,收垃圾的老人,还有胡同疯子,就是没人去查丢了女儿的可怜老板。
时代的局限不仅是技术,还有人的思维。
赵赶鹅代表新生力量,每当他提出质疑,就被指责。
他怀疑武疯子不是凶手,疯僧不是罪犯,想继续查积案,被斥责耽误工作。
冉曦和徒弟隔阂18年,有自欺欺人的原因,也有被身份标签困住的思维局限。
在这个命运的迷宫里,好人冉曦和赵赶鹅,并不比恶人田畅父亲,命运好多少。
唯一走出局限的,恐怕是那个已做了老板的夜总会女孩,她没有沉溺在原来的生活里,而是奋力挣脱走了出来。

写在后面
为啥冉曦失去儿子不怪田畅,反而怪徒弟?
因为他不能面对儿子离开的事实,他在自欺欺人儿子走得值得。
18年旧案背后,不仅是冉曦,胡同里的很多人,都困在命运的迷宫和身份标签里。
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打破标签突围,才有可能更早走出迷宫,迎来人生真相。
本文原创,图片为网络精选,侵删!
@怡小城,探秘生命,写作双城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