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晚间,电视剧《天地剑心》可以在爱奇艺付费直通大结局了。看完了大结局之后,我可以综合聊一下个人对这部戏的看法了。它的开局,是聊斋式的,讲的是人与妖界限的问题、爱情的故事等等。稍后,则进入到了“父与子”的环节,最终,儿子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承担社会责任,对大反派进行致命一击。这部戏,叙事筋骨上,是聊斋式的,而它的精神内核,则是《牡丹亭》式的。

欧洲有个莎士比亚,咱们中国,有个汤显祖。汤显祖有个传奇,叫《还魂记》,又叫《牡丹亭》。这部传奇,表面上讲的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内核当中,讲的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真正原因。《牡丹亭》反应出来的是中国儒学在明代时候的思想深度——人有了爱,才会成为人,如果没有爱,那即便是有躯体,也是孤魂。
当然,对于爱是什么,明清之际的儒学,有更深刻的讲解,《牡丹亭》只是将这些内容具象化、故事化了。回到《天地剑心》这部电视剧作品当中来,它的精神内核,其实也是《牡丹亭》式的,讲的是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有着这股子爱。我们不妨来看看,《天地剑心》当中的爱,到底呈现出了哪些方式。

最先呈现出来的,便是王权富贵和清瞳之间的个人之爱。《天地剑心》开局,是有着聊斋的样貌的,剧情设定当中,也是人妖有别,无法恋爱。但是,在中国传统志怪内容当中,虽然有这个设定,但往往要打破这个设定。人是什么,妖是什么?这些作品都在努力追问。而最终得出来的结论则是,只要有爱,人与妖,都是相同的。所以,在这里,爱是打破人与妖界限的。
而稍后,这部戏当中又呈现了对于“生命起源”的思考。王权富贵的生命,是来自于父母。而剧情当中,尤其呈现了他与父亲之间的冲突。人是因为这种来自父母的生命起源,便成为人的吗?在生物学上,当然可以这么认识。但是,在中国传统儒学,乃至于在《牡丹亭》当中,均不这么认为。《牡丹亭》当中,起死回生的女主人公对自己父亲说,没有爱,就没有自己,自己的生,并非源于父亲。

同样的道理,也出现在《天地剑心》当中。王权富贵因为这种爱的存在,才形成了自己真正的生命个体。而这个生命个体的最终走向,又是爱与恨的对抗模式,并且最终是爱战胜了恨,爱让男女主角们去承担真正的社会责任。爱与恨在生命个体上的对抗关系,在《天地剑心》当中的呈现,也非常到位。
“黑狐”其实便是“恨”的典型代表。当女主角产生“恨”的时候,她就成为了黑狐的奴隶。同样的“恨”出现在男主角身上之后,他也便成为了黑狐的奴隶。我们不妨直接说,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有一只奴役我们的黑狐存在的,但凡我们的恨占据上峰之后,这个黑狐就出来奴役了。而只有让我们的爱占据上峰,我们才能离开黑狐,成为光明磊落的自己。

《天地剑心》当中,男主角斩杀黑狐的过程,也是对抗自身“恨”的过程。一切看似的不公正与不合理,都去滋养我们的恨,而要对抗这种恨,最终的法宝依旧是爱。有些时候,是爱情的力量,有些时候,也是由个体之爱,上升到群体之爱,甚至于可以跨越群体,实现大爱——王权富贵的爱,就不局限于人,而是可以向有爱的妖族延展。
看明白这些,我们再看《天地剑心》,就会发现,它最终的故事,是“人何以为人”——因为有爱,所以为人。这部《天地剑心》有筋骨,有内核,而青年实力派演员成毅,恰到好处地表演出了这些筋骨和内核,因此,剧作和演员,都值得点赞。(文/马庆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