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八套的新剧《四喜》,开播首日创下收视纪录,播出37分钟就收视率破3,一跃成为酷云记录的央八史上最快破3剧集Top2,成为史亚。

走势好到抽疯的收视率,让不少自媒体开玩笑说,又是“年冠来了”,央视八套今年运气不错,上一部新剧就换一个新年冠。

确实,这部剧前几集的剧情真的能和短剧掰手腕。女主有养父养母、有亲生父母、还有公婆,三对父母,亲生父母找上门和养父母抢女儿,女主先被有钱人的婆家嫌弃,大着肚子老公又突然死了。丧夫、婆媳反目到三对父母争女,密集的戏剧冲突、大量的狗血桥段。一口气说完这些字都晕。

正是冬天不想出门的夜晚,呆在家里的大爷大妈爱死这故事了。可是,看似非常漂亮的开局,但是背后隐藏着不小的危机。首先一方面,这对口的观众多年来都看的狗血剧情,对他们来说,后期的故事桥段会否还有吸引力;一方面是演员蒋欣和童瑶两个人实在是没有所谓的火花感。最后,是这剧,又要中女觉醒,又要写狗血家庭问题,贪多嚼不烂。所以说,仅靠狗血冲突,不知道后续剧情是否能够一直维持高收视率。

收视数据亮眼,狗血剧情一锅端
《四喜》的开局确实像坐上了火箭,37分钟破3的收视成绩在央八历史上都能排到第二名。这个数据让不少人都吓了一跳,敢情11月剧王是你啊。前面那部剧播出一般,取得这样的开门红实属不易。

不过,这个成绩显然在情理之中,仔细分析这部剧的成功密码,不得不说它确实精准拿捏了特定观众群体的观剧喜好。剧集一开场就把所有能想到的狗血元素全都端了上来。女主沈明珠刚发现怀孕,喜悦还没过去,丈夫就因为见义勇为意外去世。这还没完,紧接着婆婆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从婚前百般嫌弃到婚后跪求留下遗腹子,甚至承诺送上价值300万的房产。更夸张的是,女主因为后来日子过得好,亲生父母又要把她认回来。三对父母的大混战,养父母、亲生父母、公婆三方势力轮番上阵,人数够多,也就够把家庭伦理剧的所有套路都集中到了一起。

这剧情的狗血程度,简直可以和短视频平台上的土味短剧一较高下。但正是这种强冲突、高密度的叙事方式,成功吸引了大批中老年观众。毕竟在寒冷的冬日里,坐在电视机前看这种把鸡毛蒜皮的情节,拍得跌宕起伏的家庭大戏,确实是一种消遣。
强剧情堆冲突,本末倒置没逻辑
《四喜》在叙事节奏上确实下足了功夫,完全符合当下影视行业向短剧看齐的趋势。基本上每隔几分钟就有一个新的矛盾爆发,每个转折都力求让观众措手不及。但这种强剧情模式也暴露出明显的问题,就是为了维持剧情的紧张感,很多情节的发展都显得缺乏逻辑支撑。

比如女主婆婆这个角色,婚前对儿媳百般刁难,什么幺蛾子都有。可儿子刚去世,她就能立刻放下身段,跪在地上求儿媳生下孩子。这种极端转变虽然戏剧效果拉满,却很难让理智的观众信服。再怎么说,这毕竟是电视剧,不是那种完全不过脑子划一下手指就翻走的无脑短剧。
再说三对父母争夺女主的情节,亲生父母当初狠心把女儿送人,多年后听说养父母家境优渥,就理直气壮地要求认亲,早不认晚不认,偏偏挑了这个时间点。强行制造三对父母互相碰撞的这种“强盗逻辑”,让人很无语。

更值得深思的是,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家庭矛盾中,男性角色,不管老的少的,似乎总能完美隐身。女主丈夫在开场就领了盒饭,其他几个爸爸的冲突点都很少,戏眼全在妈妈身上。嘴上说强化了女性困境的主题,却又对女性刻板印象。
开局好有隐忧,硬伤明显难避免
虽然《四喜》开局收视一路飘红,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部剧存在三个难以忽视的硬伤。
首当其冲的就是演员之间的cp感,蒋欣和童瑶在剧中饰演亲姐妹,可两人看着就是别扭,没有演员的火花。像去年《小巷人家》,蒋欣和闫妮就很有感觉。她们两个互动生硬,画风感觉也不同。

另一个问题,是剧集想要表达的主题太过庞杂,既要探讨女性觉醒,又要讨论代际矛盾,还要涉及阶层差异、婆媳关系等多个社会议题。这种贪多嚼不烂的做法很容易导致每个主题都浅尝辄止,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最重要的是,这种依靠强情节驱动的叙事模式很难持续吸引观众。大爷大妈什么人?他们见识过太多狗血剧情,如果后续不能在这些冲突的基础上挖掘出更深刻的情感内涵,很可能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毕竟,再精彩的狗血剧情,看多了也会腻味。开局的热度固然可喜,但要想真正成为所谓剧王,还是要等等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