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宫心计》:她靠儿子拉拢皇帝的姐姐,从夫人变成了皇后

谈到后宫争斗题材的电视剧,开山之作应该追溯到2009年,那部由佘诗曼跟杨怡领衔的《宫心计》。打那以后,这股风潮就席卷全国。要说内地最火的宫斗作品,非2011年孙俪跟陈建斌合作的《甄嬛传》莫属。到2018年,《延禧攻略》《如懿传》这两部以乾隆为核心的电视剧又掀起收视狂潮。

汉朝的《宫心计》:她靠儿子拉拢皇帝的姐姐,从夫人变成了皇后

回顾一下就会发现,这几年爆火的宫斗剧主要聚焦唐、清两个朝代,故事套路也大同小异。核心情节无非就是:妃嫔们为讨皇帝欢心,结成各类小团伙,互相下绊子害得对手流产。这让观众误以为历史上只有唐、清两代的女人才热衷于这类争斗。

假如真信了这套说法,那可就上当了。就拿大汉朝来说,后宫女人之间的较量同样跌宕起伏,虽说吕雉的残忍手段开了先河,但之后妃嫔们的斗争方式就收敛温和许多,也基本不见影视作品中那些"经(di)典(ji)"套路,威力却不减分毫。

一、被母亲连累的悲催太子

咱们今天要讲的这出汉代宫斗戏,主角是景帝时代的王夫人跟栗姬。配角还包括景帝本人、窦太后、馆陶长公主以及刘彻、刘荣、陈阿娇等人,演员阵容相当豪华。

前元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53年,栗姬生的儿子刘荣获封储君,历史上称他栗太子。照常理讲,儿子都当上太子了,母亲升为皇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可问题在于,当时皇后的位置已经有主了,坐在后位的是薄氏。这位薄氏来自景帝祖母薄太后的娘家,是薄太后为了给自家人脸上贴金,硬塞给孙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的。等到公元前157年景帝继位,薄氏顺势成为皇后。可她既没孩子也不受宠,全凭薄太后撑腰才稳住后位。薄太后活着的时候,谁也不敢动她;薄太后死后,薄皇后也没犯什么错,所以继续占着位子。因此尽管刘荣贵为储君,他娘栗姬也只能委屈地当个妾室。

汉朝的《宫心计》:她靠儿子拉拢皇帝的姐姐,从夫人变成了皇后
让母亲“蠢蒙”的太子刘荣

说实在的,要是不出什么岔子,刘荣迟早会登基称帝,栗姬也就自然升格为太后。可宫廷这地方,变化莫测,春风得意的人常常笑不到最后,变故说来就来了。栗姬跟馆陶长公主,也就是传说中的小姑子跟大姑姐,关系突然恶化。刘荣当上储君那会儿已经十八岁,却还没娶媳妇。馆陶长公主就动了心思,盘算着把独生女儿阿娇嫁给侄子刘荣,姑表亲上加亲,多好的事儿啊?

汉朝的《宫心计》:她靠儿子拉拢皇帝的姐姐,从夫人变成了皇后
如意算盘暂时落空的馆陶公主

可让馆陶长公主万万没想到的是,她把这个想法跟栗姬一说,栗姬非但没答应,反倒坚决反对。栗姬打心眼儿里讨厌这位大姑姐,主要是因为长公主老往宫里送美女,专挑景帝喜欢的,害得自己受了冷落。如今公主居然还想把女儿塞给太子刘荣做妻子,栗姬哪会同意呢?(长公主跟栗姬这对姑嫂的关系,跟后来《红楼梦》里贾敏跟王夫人那对姑嫂倒挺像)

汉朝的《宫心计》:她靠儿子拉拢皇帝的姐姐,从夫人变成了皇后
美貌与智慧不能并存的栗姬

二、金屋藏娇

栗姬干脆利落地回绝长公主之后,哪能想到这等于掀开了潘多拉魔盒,麻烦接踵而至。长公主向来高傲,岂能忍受这种羞辱?正在她怒火中烧的时候,有人主动送上门来安慰她,这人正是胶东王刘彻的生母王夫人。

汉朝的《宫心计》:她靠儿子拉拢皇帝的姐姐,从夫人变成了皇后
王丽坤版王夫人

王夫人这辈子的经历也挺传奇,称得上汉代奇女子。她原先嫁给了平头百姓金王孙,生下一个女儿叫金俗。有一天,她母亲藏儿突然找算命先生给女儿算了一卦,说女儿命中大贵。于是藏儿马上把女儿从金家强行接回,转手送进太子府。没想到还真走了运,深受恩宠,接连生下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分别是平阳、林虑、南宫公主,儿子叫刘彘(后来改叫刘彻)。

刘荣被立为储君那年,王夫人的儿子也封了胶东王。值得一提的是,王夫人怀刘彘之前曾梦见太阳钻进怀里,这预示着孩子将来绝不是普通的藩王(这梦的真实性嘛,大概要存疑)。加上之前又有人说过王夫人命格尊贵,她自然从长公主的动作里看出了门道。她很清楚长公主在汉宫的分量,对景帝的影响不可小觑。

王夫人这番态度让长公主颇为受用。过了不久,长公主带着阿娇入宫探望窦太后,恰好碰见王夫人和小刘彘。长公主笑着逗孩子,问他愿不愿意娶阿娇。聪明的小刘彘立刻答道:"若娶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就这么着,长公主跟王夫人把两家孩子的婚事定下了。

汉朝的《宫心计》:她靠儿子拉拢皇帝的姐姐,从夫人变成了皇后
王夫人对儿子说:“儿子,阿娇可漂亮了”

从那以后,长公主为了让女儿将来当上皇后,同时也为了报栗姬的一箭之仇,就不断在景帝耳边吹风,说栗姬用巫术争宠,又夸王夫人母子如何如何好。时间一长,景帝对栗姬的印象越来越坏。栗姬却浑然不觉,压根没察觉危险逼近,反而对景帝生出埋怨来。偏巧这时景帝病倒了,躺在床上嘱咐栗姬将来要善待其他妃子和他们的孩子。栗姬当场就炸了,顶撞景帝,拒不答应。栗姬这种小心眼、容不下人的样子让景帝大为光火,他担心栗姬将来会变成第二个吕太后,搅得后宫不得安生。病好之后,景帝更加疏远栗姬,不过也没给她定罪。

三、王夫人如愿了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薄皇后被撤职。馆陶公主跟王夫人觉得机会来了,琢磨出一条妙计。那就是让王夫人安排人在朝堂上奏请册立栗姬为后。

按理说,皇后空缺,栗姬身为太子生母,立她当皇后天经地义,说她是最大受益人一点不夸张。可现在有人公开在朝廷上提这事,在景帝眼里,不管是不是栗姬指使的,都等于是她在指使,这分明是栗姬想借朝臣之口向他施压。况且此时景帝已经讨厌栗姬,觉得她品行配不上母仪天下。这个请立栗姬的奏章彻底点燃了景帝的怒火。他下旨处死了上奏的大臣,接着废掉太子刘荣,改封他为临江王。同一年,王夫人改立为皇后,成了新的后宫之主,她儿子也如愿当上太子。

窦太后最疼小儿子,原本指望小儿子刘武能继承大统。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兄终弟及这套传承模式已经不合时宜,她只好放弃,心里难免失落。太后很宠爱女儿馆陶,阿娇又是外婆的心肝宝贝。如今阿娇能嫁给孙子刘彘,将来自然会成为大汉皇后,这也算是一种安慰。再加上之前梁王刘武派人刺杀爰盎,多亏王夫人的哥哥王信从中斡旋,梁王才躲过一劫。王夫人赢得了婆婆好感,窦太后自然支持景帝的决定。

汉朝的《宫心计》:她靠儿子拉拢皇帝的姐姐,从夫人变成了皇后
窦太后剧照

馆陶长公主跟王夫人的“默契配合”,两人各取所需,一个把女儿扶上太子妃的位置,一个把儿子推上储君宝座。政治头脑不够用的栗姬母子就这样稀里糊涂出局了。由此可见,王夫人绝不是《美人心计》里塑造的那种柔弱单纯、不问世事的温柔女子,她完全称得上是宫斗达人。

文史君说:

景帝朝这场宫斗大戏总算落幕了,馆陶公主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让馆陶公主始料未及的是,她费尽心思帮胶东王刘彻升级成太子,最后又登基做了皇帝。可女儿虽然贵为皇后,却因为没生儿子被废,孤独地住在长门宫。馆陶的小儿子陈蟜娶了武帝妹妹隆虑公主,她的身份可谓千变万化,但这依然挽救不了女儿失宠的命运。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女儿虽然失宠,却没像卫皇后那样被逼自杀。细想起来,王夫人确实比栗姬看得更远,政治手腕也更灵活,正是凭这些本事,她给儿子铺好了道路,还培养出一位千古名君。

参考文献:

《史记·外戚世家》《汉书·外戚传》《汉武故事》等。

(作者:浩然文史·文史君)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为AI生成,仅供展示和参考,请注意区分!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