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喜》最新的剧情中,许知夏和沈明珠姐妹意外相见了,在两人猝然相逢的现场,还有明珠的亲生母亲郁金香,不对,是喻静香女士。
这一场母女重逢、全家团聚的故事里,郁金香自己哭得稀里哗啦,但是沈明珠却毫无波澜。毕竟,站在你我的角度,如果有个陌生人站在我们的面前,声泪俱下地说她是我的亲妈,我们也无法接受、不愿面对。

不过,牵挂是一种病,像是天生的不治之症,一旦播下了种子,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生根发芽、相思成灾。在找回失散三十年的女儿后,郁金香的内心一直承受着煎熬,她甚至患上了中度抑郁。
郁金香日日盼着相认、夜夜等着团圆,但沈明珠却丝毫没有认下亲生父母的意愿,即使亲姐姐许知夏把亲子鉴定摆在她的眼前,她依然是十分感动,然后不出意料地拒绝了相认的请求。
时隔三十余年,姐妹初次相谈。当时,许知夏是这样说的,“因为你不肯认她,她现在饭也不吃、觉也不睡,就成天唉声叹气的,眼看着可能就要得病了。”许知夏言语之间既是实情,又饱满真情。

但是,姐姐声情并茂的讲述,沈明珠却并不买账,她冷冷地说,“我要认她,那我妈妈就要得病了。”对于沈明珠的态度,旁观者的我们也能理解。毕竟,许家人没有铺垫、沈明珠毫无准备,天上掉下个亲生父母,换谁都一时之间无法接受。
何况,在沈明珠的认知中,自己从小被送人、父母只管生不管养,这就无异于变相地遗弃。三十年前,许家人把自己遗弃;三十年后,许家人上杆子求着相认,这前后的反差,谁都不会立刻冰释前嫌、就此翻篇。
沈明珠不愿相认,许知夏只能放低姿态,她解释了妹妹当年被人送走的原因,又强调了母亲如今抑郁的现状。许知夏不是一个没有同理心的人,她理解妹妹的立场,也不愿母亲陷入抑郁,所以,她才会苦口婆心地劝沈明珠,“你现在就是我妈妈的药。”

许知夏自降身段、一再退让。她说,不求沈明珠与父母双亲立刻相认,只求她能够满足父母的需求、给母亲一个笑脸。然而,对于姐姐这退而求其次的请求,沈明珠依然选择了拒绝。
亲妈已经抑郁,亲姐极尽哀求,沈明珠为什么还是不愿与亲生父母相认呢?
从表面上看,沈明珠的选择,是养恩大于生恩的必然。在许家和沈家之间,郁金香夫妇虽然给予了沈明珠生命,但是在她人生的前三十年,许家从未有过半点的照顾和关心。如今,许家人妄图用白纸黑字的亲子鉴定,来诠释血浓于水的人间真理,在这样的对比面前,几乎所有人都会无条件地选择养父母。
毕竟,维系感情的从来不是血缘,而是从小到大、无微不至的关心和陪伴。

假如,沈明珠在亲生父母出现后,一秒变脸、瞬间认亲,这才是薄情和背叛。所以,面对姐姐的请求,沈明珠才会直言,如果她要与亲妈相认,那么养母就会得病。
亲妈从天而降,养母朝夕陪伴——在这样刺眼的对比面前,几乎所有人都会照顾养母的情绪。何况,许家人处心积虑地接近,先斩后奏做鉴定,在这样的心机面前,所有人都会小心翼翼、谨慎应对。
沈明珠不与双亲相认,本就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许家人的不请自来、先斩后奏,并不是沈明珠不愿相认的原因。

在剧中,面对许知夏的质问,沈明珠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她说,“你们把我当药,我自己还在找药呢。现在我老公走了,我肚子里怀着孩子,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舍不得不要,但我又不敢要,我害怕我宫角妊娠大出血,我怕我将来养不起,我害怕孩子有一天管我要爸爸,我现在一脑门子官司,你把我当药,我能治病救人吗?我有这个能力吗?”
许家人把沈明珠当作解药,但她自己还身陷泥潭之中。
此时的沈明珠,老公婚前猝然离世、腹中胎儿宫角妊娠,婆家劝着生孩子、娘家等着做决定。
正如赵本山说的那样,人生好比盆中鲜花,但沈明珠的生活就是一团乱麻,她无暇顾及生活的柴米油盐、人生的酸甜苦辣,孩子留还是不留、生还是不生,这才是摆在她面前最迫切的问题。

沈明珠面临着人生最重要的抉择,偏偏在此时,亲生父母、姐姐弟弟从天而降,希望和她相认,你让她情何以堪?
不合时宜的请求,总会落得适得其反。许家人此时提出相认,结果可想而知。
何况,郁金香急火攻心、热心过度,许知夏的蓄意接近、先斩后奏,这些非常规的操作,对于沈明珠而言,无异于减分项。因此,许家人全程自我感动,沈明珠始终无动于衷。
沈明珠的选择,相逢不相认,有理更有据。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