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家庭剧“狗血”的戏码虽迟但到!
最近全网热议的央视新作——《四喜》,想必大家已经刷屏了吧。

不知从何时起,家庭题材的作品似乎不走极端就拍不出看点,难道只有脱离现实、情节夸张才能吸引眼球吗?
原本期待这部集结众多实力派演员的大制作能带来诚意满满的观剧体验,结果开播后却让观众直呼上当,不是惊喜,而是惊悚!

11月7日首播当天,收视数据一度冲上3.15%,可随之而来的口碑却断崖式下滑,评论区几乎被差评淹没,即便有老戏骨压阵,也难以挽回流失的观众信任。
才播出三天就全面翻车,剧情密集到让人怀疑人生,恨不得砸了电视换台!
说实话,我坚持看到第二集就已经彻底无语了。

童瑶饰演的沈明珠,刚领完结婚证就查出怀孕,还没来得及感受喜悦,丈夫便因救人不幸离世。
葬礼还没结束,婆婆端着保胎药闯进来强硬表态“孩子必须留下”;亲生父母拿着亲子鉴定找上门认女儿;养母害怕失去她,竟直接反锁房门不让出门。

这剧情密度,简直比过年包饺子时塞的馅还满,一口咬下去全是料,撑都撑不住!
最让人瞠目的是第三集菜市场那场对手戏:许娣扮演的生母提着燕窝想示好,林晓杰饰演的养母冷冷回击:“你闺女对燕窝过敏!”
弹幕瞬间炸裂,不少人感慨这场景太真实——就像春节饭桌上亲妈和继母争相夹菜带来的窒息感。

但更多观众怒刷:“前一个槽点还没消化完,下一个又硬塞进来,编剧是不是把我们当成情绪垃圾桶了?”
黄明昊出演的弟弟角色更是整部剧的灾难中心。

本该是家中的温暖担当,结果在护姐锁门那场戏中,一脚蹬在门框上嘶吼的模样被网友做成表情包,配文调侃:“这是演戏还是给防盗门打广告?”
还有他提水桶驱赶记者的一幕,动作僵硬如同提线木偶,满屏弹幕齐刷“建议退回练习室重新培训”。

蒋欣饰演的姐姐许知夏一出场就掀了婆家的桌子,怒斥:“我妹妹守寡,不是给你们家当生育机器的!”
那份泼辣果敢,气势丝毫不输当年华妃娘娘,看得人热血沸腾。

有一场戏她一边数落妹妹太傻,一边偷偷卖掉自己的房子替其还债,眼角泛红却强忍泪水,细腻入微的情绪处理直接封神,网友纷纷点赞:“这才是真正清醒独立的大女主!”
许娣老师的演绎更是一绝,将母亲形象刻画得既令人恼火又令人心酸。

她悄悄挪用儿子娶妻的彩礼钱,花了十万块为小女儿购置物品,那副精打细算、自以为是的神情令人气愤不已!
可即便是影后级演技,也扛不住剧本本身的崩塌。一场哭戏中她跺脚捶胸的动作过于浮夸,被观众吐槽:“从《我的前半生》到《四喜》,许娣老师是不是把吵架模板刻进了基因里?”
反观黄明昊饰演的沈明辉,堪称“油腻担当”。

锁门时脚踩门框的怪异姿势,被拧耳朵时扭曲的表情管理,甚至连提水桶的动作都像极了洗衣液广告里的摆拍模特。
《黄明昊演技》迅速登上热搜榜,评论区清一色写着:“请回去专心唱跳吧。”呼声之高,甚至盖过了剧中激烈的争吵声。
收视破3却口碑崩盘,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尽管骂声如潮,《四喜》首播收视率竟真的突破了3%。
但失去了观众的认可,差评中“剧情悬浮”“刻意制造冲突”占据了绝大多数。
问题出在哪?根源在于剧组混淆了“接地气”与“接地府”的界限——

真正的家庭矛盾,从来不需要靠堆砌狗血来博眼球。
还记得《山海情》里水花拉着板车行走七天七夜的画面吗?那种沉默中的坚韧,才是生活的重量。
而在《四喜》中,女主角怀胎十月还能妆容精致地在菜市场砍价,面对三方围堵依旧发型不乱,这哪像是普通单亲妈妈,分明是钮祜禄·甄嬛转世啊!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剧组为了营造“真实感”,特意奔赴南方小城取景拍摄,结果把菜市场拍成了时装周T台秀。
眼尖的网友发现,童瑶背的帆布包售价高达2999元,蒋欣身穿的真丝衬衫来自意大利奢侈品牌,弹幕一片嘲讽:“这负债程度,怕不是欠了七十万欢乐豆?”
你说气不气人?可偏偏还有大批观众边骂边追。

我家那位从来不看电视剧的老妈,现在每天准时蹲守电视机前,看到婆婆逼迫生子就拍桌怒骂“封建思想害人”,看到沈明珠艰难还债又忍不住抹眼泪说“孩子太苦了”。
这部剧就像我妈炒的咸菜,齁得人喘不过气,可你就是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往下咽。
其实道理也不难理解,现代人生活压力巨大——

白天在职场低头做人,晚上回家看看别人过得比自己还惨,心里积压的情绪反而得到了释放。
有网友精准总结:“追《四喜》就像吃火锅,明明辣得胃疼,手却不自觉继续涮毛肚。”
话虽如此,家庭剧并非不能戏剧化,关键是要有烟火气息。

回想经典剧《渴望》中刘慧芳默默洗袜子的三分钟镜头,至今仍让人觉得无比真实。
而《四喜》呢?孕妇脸上粉底打得比网红直播还厚,连哭泣都是楚楚动人的梨花带雨。
什么时候国产家庭剧才能明白,观众真正渴望的,不是空中楼阁式的狗血桥段,而是能在其中照见自己生活的倒影?
最讽刺的莫过于剧名本身。

通篇讲的全是厄运连连的故事,偏偏取名叫《四喜》,编剧恐怕是对“喜”这个字存在严重误解吧?
如今的家庭剧仿佛陷入怪圈,不会写平凡日常,只会靠极端事件撑场面。
不是丧夫怀孕就是豪门争产,难道普通人家的柴米油盐就不够格登上荧幕?

想起前几年爆红的《漫长的季节》,王响独自在玉米地跳舞的那一幕,没有嚎啕大哭,没有激烈冲突,却让无数人瞬间破防。
真正打动人心的好剧,是在笑泪交织中让你看见自己的影子。
而不是像《四喜》这样,把观众当傻子,以为只要不断加码狗血就能蒙混过关。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家庭剧需要的是贴近生活,不是坠入阴间啊!

观众想看到的,是锅碗瓢盆里的温情脉脉,不是把所有悲剧一股脑砸在一个女人身上。
如果继续这样拍下去,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打开电视看不到人间烟火,只有一地编剧幻想出来的修罗战场。

你们觉得《四喜》还有救吗?要是后续剧情出现重大反转,是否还能重燃追剧热情?来评论区聊聊,哪一个狗血桥段最让你难以接受?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