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楼》过后,新一批的女频大男主算是“科研失败”了。
《天地剑心》《暗河传》《水龙吟》三部大男主剧还未收官,云合市占率已经没有涨势,排名最靠前的《天地剑心》目前市占率只有11.4%,《暗河传》紧随其后11%,《水龙吟》则仅有8.3%。

《天地剑心》《暗河传》《水龙吟》云合数据(图源:云合工具)
将这三部剧归入女频范畴,原因不仅在于男主的选择上都选用了女粉偏多的流量小生,还在于这三个角色在人设上更契合女频偏好的美强惨,男主与男配们的关系有值得超出兄弟情的解读空间。此外在人物内核上,这批大男主与《琅琊榜》中的梅长苏、《莲花楼》中的李莲花共通,追求的不是男频升级打怪、自我成就的爽感,而是偏向利他主义性质的为人洗刷冤屈、荡涤世间清明,这都相对靠近女频观众的喜好。
不过,女频大男主也借用了男频的世界观和叙事架构,以江湖、朝堂或玄幻世界为主场,弱化言情线、强化事业线。从类型谱系来看,女频大男主如其命名一样,是男频和女频的拼贴体,也处于性别叙事的交叉地带。它有男频的世界观和冒险结构,也保留女频偏爱的人物特质和情感密度。
而在产业逻辑下,女频大男主则是一种市场的理性选择。女频范畴内,投拍男女双强成本高、风险大,双方演员的人设、戏份略不平衡,便易引发纷争不满,不如单一的大女/男主能保证粉丝盘。加之大女主赛道已经相对饱和,女频大男主恰好成为性价比最高的折中方案。
然而,这一批女频大男主呈现的过度“美化”男主、削弱言情线、打戏视觉符号化、剧情不够紧凑等共性,又注定了它们无法进入受众更庞大的古偶圈层,只能像“女将军”一样沦为无效创新。最终,还是只有大男主的粉丝狠狠怜爱了。
女频大男主之养成法则
如果让AI生成一个女频大男主,“美强惨”是绝对要被输入的提示词。而如果要在“美强惨”中挑选一个得到极致呈现的长板,那么上一批女频大男主如梅长苏和李莲花出场之时都注定了必死,全程都在吐血,选定的长板是“惨”;当下这一批女频大男主选中的则是“美”,而且呈现方式基本是刻板的女频化的“美”。
这一点直观地呈现在妆造上,在播三部大男主的妆感都比较重,尤为夸张的是《水龙吟》中的罗云熙,瘦削的身形、红色的眼妆、半截白色半截黑色的长发、彩色大毛领披氅,再叠加大面积的暖色系场景,视觉上显得过于繁杂花哨。

《水龙吟》妆造(图源:豆瓣)
《天地剑心》和《暗河传》虽克制了“打扮男主”的冲动,但造型数量与精致度也不遑多让,成毅进入西西域后,发饰、衣服数量都多了起来;龚俊的造型则是“上班一身黑,下班美美哒”,眼妆存在感过强。比起李莲花的木发簪、素色粗布衣裳,今年的女频大男主,都在外形上拼命做美学加法。
此外,“美”的准则甚至外溢到了父辈男性角色身上,“天涯四美”之二都在女频大男主剧中身肩重担。乔振宇在《暗河传》是龚俊亦师亦友的搭档,张智尧在《天地剑心》是成毅严苛又慈爱的父亲。他们在颜值上高过男频大男主的父系角色,威严度又甚于大女主剧的父权大爹,关系上进可找到微妙的禁忌嗑点,退可以据守原生家庭的情感母题,实在巧妙。

《天地剑心》王权弘业造型剧照(图源:豆瓣)
从人物关系来看,围绕大男主的配置也形成了规律化模板。女主大多是“薛定谔的女主”,除了《天地剑心》有一定分量的感情戏外,大男主主线围绕搞事业展开,因此言情线也相对弱于其他女频剧。与男主有情感张力的角色大多分配给了男配们,如果打上网文一般细致的标签,描述大概会是“暧昧的兄弟情”“成长的救赎”“超越性别的羁绊”之类。
《天地剑心》将当下时间线1000年前的人物王权无暮改为剧中的男二、男主幼时封闭世界里唯一的朋友,两人的成长、与父辈的矛盾几乎是镜像的,目的感不可谓不重;《暗河传》苏昌河将苏暮雨称为“我的傀大人”,为让苏暮雨通过试炼不惜以命自戕,“兰因絮果”版CP线炉火纯青;《水龙吟》唐俪辞与男配们的CP组合就更多了,堪称“全员适配的CP自助餐”,与沈郎魂强者相惜,与池云则是冰山大佬和忠犬小弟的搭配,总之万人迷大男主的CP不拘性别。

《水龙吟》CP话题热度
此外,生成一个女频大男主,还需要一些必要的场外加持。比如自下而上的仰视镜头、由远及近的逼近镜头,以及定格的慢镜头,配合男主打架频繁响起的唢呐、华丽的视觉效果,这些都是女频大男主养成的必备硬件。
总之,一个女频大男主约等于“美强惨人设+少量的言情戏+暧昧的兄弟情+夸张的bking氛围感”,元素拼贴得当,便能顺利养成了。
女频大男主之比较文学
从直观的命名方式来看,女频大男主也是一个晚近的类型拼贴产物。它没有男频大男主或(女频)大女主相对久远、清晰的类型谱系和网文源流,世界观、叙事架构、人物内核几乎是二者的杂糅,既借鉴了男频的宏大格局,又保留了女频的情绪温度。
世界观打造上,女频大男主剧显然更靠近男频的传统。《暗河传》《天地剑心》和《水龙吟》的类型分别是武侠、奇幻和玄幻武侠,叙事舞台更开阔,不局限于闺阁与家宅,而是以江湖、朝堂或玄幻世界为背景。《暗河传》构建了一个黑暗武侠的“暗河”体系,以权力更迭与家族斗争为线索,《天地剑心》的叙事背景是人妖共存但对立为核心的奇幻世界,《水龙吟》则融合玄幻、武侠和悬疑三大类型,男主一边查案一边解锁新地图。
由此延伸,女频大男主在视觉上和男频一样,重视打斗、特效与场景变化,用更具张力的动作戏来支撑叙事节奏。然而细看之下,二者的打戏却大相径庭,男频更重视拳拳到肉、刀剑相逼的实感,女频则注重招式的漂亮优雅,讲究“谈笑间灰飞烟灭”。唐俪辞挥一挥衣袖,几十米外的虾兵蟹将缴械倒地,王权富贵划出天地一剑,黑狐娘娘闻风丧胆。这一点不论是横向对比《武动乾坤》《斗破苍穹》《庆余年》等男频,还是纵向对比早一批的《琅琊榜》《莲花楼》,女频大男主动作戏都显得偷懒退步,让特效、摄影来补齐动作复杂度上的亏欠。


《天地剑心》《莲花楼》打戏
在相似的世界观和叙事架构下,女频大男主与男频仍存在一个根本性的差别,即女频核心是利他主义,男频则是利己主义。大男主打怪升级,为的是武力、金钱、权力的飞升,信奉实力为王,只有自己能力独步天下才能守护心中的“道”。
而女频则更重视积累道德资本,他们的背负的宿命是为枉死蒙冤之人讨回公道,为世人重建公平的秩序。梅长苏要为赤焰军洗清冤屈,李莲花一边四处查案一边为武林除害,苏暮雨在血腥的暗河中重建江湖秩序,王权富贵即便自身被当作斩妖的兵器,也在追寻人妖的平等和谐。
利他叙事使得女频大男主在精神层面完美无瑕,甚至带上了某种神性的气质。某种意义上,女频大男主的蒙冤受屈、正本清源和人格完美,也是女性对自身处境的隐性投射,在无法直接言说的性别叙事之外,女性观众通过大男主代偿欲望,完成了对自身命运的一次精神按摩。不过相比大女主亲自下场,大男主还有一层性别的隔膜。
回归到女频范畴,大男主与大女主除了搞事业的场域不同,另一个典型的区别在于言情线的弱化。古偶大女主,不论如何都不能放弃谈恋爱——《长相思》1V4,女将军战场上也不能放弃罗曼史,本是女强叙事强行变双强,“恋爱脑”大女主的批评早屡见不鲜。

《长相思》剧照(图源:豆瓣)
而在大男主身上,剧作有意让男主回避直接的亲密关系,通常他会有一个象征性的“官配”——如梅长苏与穆霓凰、李相夷与乔婉娩——但感情戏份往往轻描淡写。这样既可以将男主从言情叙事中解放出来,让他搞事业;又能将男主安放在一个传统的、安全的异性恋范畴中,方便粉丝完成对男主浪漫爱的投射,既利用女性观众的情感需求,又避免落入谈恋爱消解主线的风险,尽显巧思。
本质上来看,女频大男主的内核是一个女性被放置在了男性的冒险世界中,但对言情线的弱化和排斥,又使得它在潜意识层面透露出一丝“厌女”的底色。这种折衷是女频大男主得以成立的前提,也是女频大男主剧破圈的重要限制因素。
产业性价比优选
几部剧集中井喷,一个关键的原因是古偶的男女双强叙事正在进入疲乏期,而大女主、男频大男主已经被剧集市场相对充分地开发过了,那么女频大男主便成了新的性价比之选。
如今回看类型源流,2015年播出的《琅琊榜》被认为是女频大男主的早期代表作,但由于《琅琊榜》仍具有很强的权谋和古装传奇色彩,因此并未被直接划归到女频范畴。真正让女频大男主进入产业视野的,或许仍要归功于2023年播出的《莲花楼》,成毅作为典型的女性观众偏爱的流量小生,带领作品脱离了古偶言情的叙事模板,验证了这一类型在女频市场的可行性。

《莲花楼》剧照(图源:豆瓣)
有了成功之作,市场自然追风。不过,影视开发总有滞后期,《莲花楼》播出后的两年间,同类作品并未形成规模。彼时剧集市场面向女性观众的内容仍然集中在双强或大女主叙事中,2023年到2024年三平台的站内爆款古偶,如《与凤行》《九重紫》《墨雨云间》《雁回时》等,绝大多数都是此类。

《与凤行》《九重紫》《雁回时》海报(图源:豆瓣)
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如果拍势均力敌的双强,需要两个咖位相当的头部演员出演,这既会拉高片酬,平台和剧方也需要反复衡量二人戏外的咖位。剧中的戏份多寡、高光与否,创作者须得苦修平衡术。
从播出侧来看,双强平衡不得当,很容易陷入娇妻、挂件等舆论争议,遭来一方主演粉丝的讨伐。倘若播出效果欠佳,粉丝也倾向于将锅甩给对方,剧集口碑和热度被双方口水战淹没,双强不仅没有带来1+1>2的效果,反而是一地鸡毛相互耗损的1+1<1。综合来看,双强高成本、高风险,性价比较低。
毒眸此前在分析上半年剧集市场时曾提到国剧上半年:当爆款不再全民,爆款的全民性正在逐渐减退,上半年的国产爆款已经愈发圈层化。当爆款越来越依赖主演粉丝带动热度,平台与制作方自然更青睐风险更低、叙事更集中、话题更容易聚焦的单人叙事结构。
不论是项目层面的降本增效、创作层面的可执行性,还是粉丝运营层面的“护剧”效应最大化,在女频赛道中,单个的大女主或大男主,都是更优解。
但进一步拆分来看,大女主由于契合当下的女性主义的思潮,剧作和人设过关前提下,更容易吸引粉丝以外的路人进场,热度上限更高。不过,大女主剧的当下性,与古偶内置的言情主线、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存在矛盾撕扯,编剧导演如果力有不逮,要么如《长相思》一般滑入内核空虚的“伪大女主”,要么如《灼灼韶华》般陷入以虐女为女性强大铺路的争议,复刻《墨雨云间》《雁回时》也很难再进一步刺激观众的爽点阈值,创作难度越来越高。

《灼灼韶华》剧照(图源:豆瓣)
女频大男主以男性为叙事主体,采用流量男星,注定其受众面窄于大女主或双强剧,它必须精准服务于男主粉丝,以妆造精致度、特效华丽度、事业线强化等可感指标,去兑现粉丝对于大男主的期待。
但这也使得,这批大男主剧只有粉丝买账,观众大多无感。三部大男主剧还未收官,但峰值已然可见。BG属性最强、感情线占比最高的《天地剑心》仍然打动了一部分的古偶基本盘观众,云合市占率11.4%排名最为靠前,但也由于女主和感情线存在感过强,男主粉丝也颇有微词,影响热度的进一步发酵。《暗河传》和《水龙吟》则分别只有11%和8.3%,总体表现过于平淡。
必须要厘清的是,所谓男频、女频,大男主、大女主,都只是类型工业中的刻板二元分类,文艺作品本不该被如此划框,但古偶与网文分类源流相通,又与流量明星形成了互相依赖的共生关系,加之当下的愈演愈烈性别叙事的投射,男女频的标签越洗反而越牢固。
在这样的生态里,性别化的标签成了创作与营销都绕不开的锚点,即便创作者想寻求突破,也往往只能在框架内部完成微调。不过,女频大男主的试炼,这赛段可能要暂告失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