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50年代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灵大会”在台北马场町隆重举行。
《安息歌》的肃穆旋律,告慰先烈的英灵;温和的秋风,抚摸马场町上的纪念碑。
曾被鲜血染红的马场町,见证了吴石、朱枫等数千名爱国志士的慷慨就义;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先烈对民族大义的坚守;每一缕清风都回荡着前辈对和平的祈愿。
30年来,由台湾爱国人士与向往统一的台湾民众,发起的秋祭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它成为不忘历史、追思先烈的平台,成为跨越台海、唤醒共同记忆的精神纽带。

由于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的播出,那段曾发生在台湾、又被沉埋的悲壮历史浮出了水面,并在台湾引起了强烈反响。
所以,《沉默的荣耀》的故事就强化了“台湾秋祭”的内涵;吴石等烈士成为今年秋祭的主角,“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两岸同心、振兴中华”的永恒主题,也更为响亮了。

广场的入口处的标语是:“国家统一、民族复兴、顺利在望”。
公园中心的白色恐怖纪念丘上的挽联是:“爱国爱乡,改造社会,死而后已”、“国家统一,走向富强,承先启后”。
尤其是“人民忠魂”四个大字,更为醒目,这是对吴石等烈士的最高评价与最好告慰。
铭刻着吴石名字的纪念碑,被鲜花簇拥,放满了与会者敬奉的水果、美酒、纸飞机等祭品。

今年的秋祭依然由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主办,他们目的十分鲜明,正如会总会长林燿呈所说:

为了提升秋祭的效果,主办方特意邀请了新当选的台湾国民党主席郑丽文。积极倡导“和平、统一”,大声疾呼“我是中国人”的郑丽文自然应邀前来。
郑丽文不仅给牺牲在这里的烈士献花、向烈士三鞠躬、在吴石纪念碑旁留影,还发表了观点鲜明的演讲:

郑丽文出席台湾秋祭活动,不但成为这次活动的又一主角;她爽朗干练的演讲也像一把“破冰之旅”的钥匙,给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注入了一股暖流。
作为首位出席马场町秋祭活动的国民党主席,郑丽文敢于在诸多不同声音中毅然赴约,展示了她以巾帼之姿直面历史、拥抱和平的勇气与担当。

在当前复杂的台海局势下,郑丽文的举动无疑是打破僵局的勇敢尝试:它打破了意识形态的壁垒,让历史成为连接而非割裂的桥梁;它回应了两岸同胞对和平的共同期盼,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两岸同心”的深刻内涵。

郑丽文行动也告诉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对立,而是为了汲取智慧;缅怀先烈不是为了沉溺伤痛,而是为了凝聚力量。
自然这也是对吴石等先烈的在天之灵,最好的告慰......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