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特刊】福建省广播电视局:闽派剧作重精品 跑出发展“加速度”

2024年以来,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的殷切嘱托,聚焦“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核心要求,持续深化闽派特色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创作。

01

闽派电视剧闪耀荧屏

福建局始终将电视剧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福建篇章的重要载体,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题材为基石、以精品为目标,推动闽派电视剧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迈进

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谋划选题布局。深入实施《全方位推进闽派电视剧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运用“纵横坐标法”精准选题。纵向深挖新思想在福建的孕育与实践、红色文化、闽人智慧等富矿;横向对标国家重大宣传节点,累计发布三批77部重点电视剧选题片单,构建起“有序衔接、滚动实施、压茬推进”的创作生产格局。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主题,孵化创作了《幸福草》《浴血荣光》《山海情》《那山那海》等一批精品力作,实现了主题创作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

【大会特刊】福建省广播电视局:闽派剧作重精品 跑出发展“加速度”

深耕内容品质,打造闽派精品力作。一是深挖理论源泉。从《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等著作中汲取养分,创作播出的《山海情》《爱拼会赢》《此心安处是吾乡》等,生动诠释了精准扶贫、“晋江经验”、法治思想等在福建的实践伟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赓续红色血脉。依托福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三多”优势,系统性创作“红色三绝”系列以及《谷文昌》《一诺无悔》《破密》等,闽派重点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创下央视八套黄金档开局收视新高。三是观照现实生活。常态化组织中国电视剧名家福建故事采风行,2024年以来,已协调多批次主创团队赴闽采风,推动《回家》《孔雀东南飞》等项目落地。《执行法官》《树下有片红房子》《焕羽》等剧聚焦现实生活,引发广泛共鸣。

【大会特刊】福建省广播电视局:闽派剧作重精品 跑出发展“加速度”

创新服务机制,优化产业发展生态。一是擦亮“拍在福建”品牌。构建“一本指南、一个小程序、一套流程、一批景地”的一站式拍摄服务体系,上线“拍在福建”微信小程序,遴选超千个拍摄场景,构建“厦漳泉”“福宁平”两个“1小时拍摄圈”,吸引数百个剧组来闽取景。二是建设“便利福建”。推行审批“一趟不用跑”、审查“同步作业、一并修改”,审查时限压缩至法定1/3,各设区市成立官方协拍机构,实现落地拍摄“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三是构建“惠企福建”政策体系。省市县三级联动叠加扶持,省级设立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专项资金,对创作全流程进行扶持。实施“四个一批”引才聚才措施,吸引正午阳光等头部机构落户,全省广播电视制作经营机构超2000家,增长显著。

02

闽派微短剧特色彰显

面对微短剧新浪潮,福建局主动布局,于2025年3月率先出台《网络微短剧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多维度发力推动闽派微短剧实现跨越式发展。

政策引领与资金护航并重。设立3000万元“微短剧专项扶持资金”,实施3年培育100家优秀机构、扶持100部精品的“双百计划”,并设立规模1亿元的微短剧创投基金。联合省文旅厅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微短剧+文旅非遗”主题创作的通知》,形成政策合力,为微短剧创作生产注入强劲动力。

内容创新与特色挖掘并举。一是实施“微短剧里看福建”系列创作计划。明确文旅、非遗、学法等八大创作方向,建立制作机构与地方需求的选题对接机制。已统筹支持30多部重点项目创作,21部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跟着微短剧来学法”重点剧目。二是推动精品频出《彼岸灯塔》获2025年上半年短剧热度榜冠军,播放量超8亿次;《今生簪花,世世漂亮》以泉州“蟳埔簪花”非遗为内核,播放量达1.5亿次;《念哥餐厅》融合福鼎美食与乡村振兴,话题数破亿次。

【大会特刊】福建省广播电视局:闽派剧作重精品 跑出发展“加速度”

产业集聚与生态培育并行。一是培育创作力量。吸引30多家全国骨干机构落户,支持传统影视机构和融媒体中心转型创作。成立福建微短剧创作运营中心,推动产业集聚。二是打造拍摄载体。推动厦门海沧、福州高新区、泉州台商开发区等建设微短剧产业园区,支持集美、惠安、泰宁等地打造“小而美”拍摄基地。三是深化闽台融合。落实台企来闽设立机构试点政策,已批准设立多家台企,举办首届海峡两岸WE短剧大赛,打造两岸微短剧创作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