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厚码
今年双11,当各大平台还在为满减折扣、主播擂台绞尽脑汁时,京东选择扔出一剂“短剧弹药”。
这并非零散的内容尝试,而是一场体系化的精准突击。
双11期间,快手与京东联手,以“星芒短剧”为核心载体,推出了包括《十二天》《偏宠小疯妻》《说谎的月亮》《都要好好的》在内的多部作品。
在这其中,即将收官的高概念轻奇幻短剧《十二天》不仅以京东独家冠名的方式为京东双十一增强了曝光度,其更是凭借动人的故事与用户建立了深层的情感连接,重塑了大众对品牌定制内容的期待。

该剧由王真儿领衔主演,以24集的篇幅描绘家庭主妇陷入时间循环,在“人生盲盒”中体验社会百态、寻找真实自我的故事。剧中提到了多个现实婚姻中的话题,譬如房贷压力、育儿困难、婆媳矛盾等。
截至目前,《十二天》单集最高播放量达到1115万,同名话题已在快手积累了2.4亿播放量。
热门内容中既包括女主角王真儿发布的换装视频,结合《十二天》剧情内容,挑战一周不重样穿搭,也有情感博主就该剧向情感话题的延伸讨论,吸引更多观众关注。

快手截图
除了剧情内容别出心裁,《十二天》更与其他多部快手星芒短剧一起,以批量化模式的滚动上线,实现对目标消费人群的轮番触达和高频渗透,进一步协同京东拿下双11大促的关键赛点,营造出“边看边买”的视听消费盛宴。
在这批短剧的背后,是快手在内容品质与商业转化上的双重野心,也是与京东在营销领域的又一次绝佳配合。
01

不止于“短”:快手短剧
品质化+精品化双线并行
《十二天》虽然每集只有几分钟,但制作层面并不“短视”。
女主角娄真真,一位陷入日常琐碎的家庭主妇,因一场意外的爆炸事故,被困在时间循环之中。更奇妙的是,每一次循环重启,她醒来都会随机“变身”为另一个人—— 可能是步履蹒跚的耄耋老人,可能是为生活奔波的中年妇人,甚至可能是朝气蓬勃的青春少男。
在一次次的变换中,娄真真透过他人视角重新审视自己 。 她发现之前总是羡慕隔壁邻居的家庭生活,却忘了自己也身处幸福之中而不自知:有时幸福是丈夫借口“顺路买”,实则专门前去买的奶茶;有时是儿子在吃到蛋糕后,也想着给自己留一口的惦记。

《十二天》截图
在一次次身份切换后,娄真真如同一位在人间百态中修行完毕的旅人,终于回归自我。
她不再是被动地承受循环,而是主动利用这段奇幻经历赋予她的多元视角。曾经蒙蔽她双眼的、对婚姻生活的抱怨滤镜,被一次次“变身”彻底击碎——当她认识到婆婆并非生来强势,而是被生活所影响后;也看到丈夫在外工作的努力,和对家庭的付出。
她不再将自己禁锢于“妻子”或“主妇”的单一标签,而是在律师、保洁、年轻人等多重身份中,拼凑出“娄真真”这个个体更完整的形象。
最终,她修复的不仅是婚姻的裂痕,更是自己与整个世界的关系——她的人生,从此拥有了一面可以映照万象的棱镜。

《十二天》截图
演员配置方面, 娄真真 由一向以职业女性亮相的 实力派明星王真儿担纲主演,精湛的演技使她能够驾驭不同类型的角色,完美贴合《十二天》剧情人设。
而不断变身的这一设定,不仅考验演员的表演能力,也对服化道提出更高要求,造型上的频繁切换也成为吸引用户追更的视觉钩子。当她成为女律师后,身着剪裁利落的衬衫西裤,搭配一丝不乱的背头发型与金属造型感极强的耳环,其干练形象与先前主妇造型形成巨大反差,凸显了角色处境的转变。
除 《十二天》之外, 《偏宠小疯妻》《说谎的月亮》《都要好好的》等 多部 快手星芒短剧 在 双11期间 同期 上线。

快手截图
不难看出,快手短剧在挖掘品质化、精品化内容上,正通过多元类型探索、专业影视力量入局与成熟商业模式的构建,形成一套系统性的打法。
制作端来看, 快手短剧正积极引入传统影视行业的专业力量。例如,《偏宠小疯妻》的合作方“好有本领”背靠头部影视公司柠萌影业,其成熟的制片管理体系与专业的编剧导演资源,为短剧的剧本打磨、镜头语言和制作水准提供了强力保障。
内容题材方面,快手短剧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霸总”或“逆袭”爽剧模式,而是开始切入更具现实质感和广泛共鸣的社会议题。
《说谎的月亮》聚焦中年夫妻的婚姻危机,以轻喜剧的外壳包裹关于信任与沟通的严肃内核;同期上线的《都要好好的》则着眼于普通家庭的温情与困境 …… 这种尝试表明,快手短剧正致力于拓宽其内容边界,以满足更圈层用户的情感与审美需求。

《说谎的月亮》截图
上述种种,都说明快手正致力于将短剧从一种流量消耗型的内容产品,重塑为能够持续沉淀品牌价值与用户情感连接的数字资产。
02

好短剧带来好生意
内容赋能品牌营销价值
作为品牌定制短剧,其品质化与精品化的落脚点,都在于商业价值的可持续挖掘。
这一系列剧集在双11期间密集上线,其背后是快手与京东共同探索的“内容即货架”的营销新路径。
优质的剧情是吸引用户停留、建立情感连接的“钩子”,而深度绑定的品牌元素与无缝衔接的站内转化组件,则构成了从情感共鸣到消费行动的关键闭环。
在《十二天》中,经常可以看到京东的身影,但并不是生硬广告形式的显性露出,而是借由剧情语境与人物行为的自然融入。

《十二天》截图
比如在第3-6集中, 娄真真穿越成了食堂张阿姨,在与同事们的交流中,自然而然提到食堂最近新换了一批厨具家电,本以为价格不菲,却借配色之口说起“京东双11厨房小家电以旧换新减100,划算得很”的台词桥段。观众在评论区表示“广告也能这么自然”,实现了品牌记忆点的深度渗透。
而在第15集中,娄真真成为了精英女律师,在跟一位宝妈的聊天中,她感叹工作繁忙,没空在家做一杯手磨咖啡。但宝妈却表示,现在自动咖啡机做咖啡方便快捷,不出几分钟就能做好,并给娄真真展示双11的京东页面,“可以将家里闲置的温奶器、消毒机换成咖啡机,立减100元”,将其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宝妈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十二天》截图
这种生动自然的叙事式植入,其高明之处在于,它实现了从“品牌曝光”到“内容体验”的升维。
品牌不再是需要暂停剧情来展示的外来物,而是内化为故事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观众看到的不是京东的广告,而是剧中人物自然而然地打开京东App推荐双11优惠商品,让品牌价值通过情节被直接体验与感知。京东今年双11的核心竞争力也被再次放大,如价格优势、物流配送、商品多样性等,这些有券、便宜等最关注的消费信息,都以有趣又直观的方式投送到观众面前。
更为关键的是,在《十二天》的快手话题页,直接链接了京东双11活动页,用户点击后可以直接跳转到京东App,以方便快捷的形式get到剧中同款商品。这就好比在内容场与消费场之间架设了一条专属高速公路,精准地拦截了用户观剧后瞬间产生的消费意向,通过免除跨平台搜索的步骤,将“兴趣”到“购买”的决策链路压缩至最短。

03

快手短剧
正在成为品牌营销的新基建
当碎片化时间成为常态,短剧正在重构内容消费的格局。
《2025快手短剧白皮书》数据显示,快手短剧日活用户早已突破3亿,并且其重度用户规模仍保持着高速增长。
这一数据背后,揭示的是用户内容消费习惯的结构性变迁。

《2025快手短剧白皮书》
通过高密度的情节推进、强冲突的戏剧设定和即时满足的情感释放,在极短时间内构建起强大的叙事张力,让用户能够迅速沉浸其中。
这无疑给品牌商提供了突围新机会,过去,品牌投放更多依赖硬广曝光;而现在,短剧提供了更具情感张力与沉浸感的沟通场景。它不只是“广告”,更是“内容”——是能引发共鸣、建立信任的故事。
不管是《十二天》的家庭温馨,还是 《偏宠小疯妻》的女性独立风向,或是《说谎的月亮》中的婚姻危机,无一不是现实生活的折射面。在此基础上,观众更易被真实画风的故事情节所打动,进而埋下品牌心智的种子。

《偏宠小疯妻》截图
此外,短剧不只是单纯的娱乐产品,更是潜在的撬动消费者购物欲的种草平台。
优质短剧以其强剧情、快节奏和高黏性,本身就构建了一个封闭且高效的品牌传达场域。“观剧即消费”则重塑了用户的决策逻辑,激发了“我也想要如此生活”的即时冲动。京东作为合作方,其即时送达的物流体系,也为这种冲动提供现实层面的可能性。
在过往多次合作中,快手与京东凭借在资源与能力上的高度互补,已形成了紧密绑定的“营销搭子”关系。这既是基于双方共同的发展需求,也为探索“内容+电商”的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二天》截图
本次双11,双方通过以《十二天》为代表的短剧矩阵,将这一合作模式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从而把双方的联合营销能力与市场影响力,共同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