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独家专访卢昱晓:让浓的事变淡,让淡的事变浓

近年,卢昱晓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众多关注。生活里,她是偏爱“淡”的日常观察者,从手工、绘画、与小动物的相处中治愈自己,却也会把“浓”的一面留给珍贵瞬间,无论是徒步中想要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她,还是在表演中不断突破舒适区、释放角色张力的她,都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增添了格外具有力量感的色彩。

近日在优酷热播剧《入青云》中,卢昱晓亦有出色表现,从明意“不完美却始终向阳而生”的内核出发,她读懂了角色从“战神”到“逐渐学会爱”的人生轨迹,也用格外生动的表演交出了一份全新的答卷。

在一次次沉浸式塑造角色的过程中,卢昱晓的成长轨迹始终与角色紧密相连。她珍惜观众的“声音”,也更加坚定了“想要变得更好的决心”。

南都独家专访卢昱晓:让浓的事变淡,让淡的事变浓

读懂明意

从“不完美”到“向阳而生”的角色内核

初读《入青云》剧本时,卢昱晓最先被明意身上的“矛盾感”吸引,这一角色身上既有战神的坚韧,又有“不完美”的真实特质。整个故事看似围绕“偷黄粱梦”展开,实则男女主从出生就被命运联结,这种深深的羁绊,加之“落地仙侠”的独特定位,都让她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

在卢昱晓看来,《入青云》的核心魅力不在于“完美主角光环”,而在于“真实的成长轨迹”。剧中的明意与纪伯宰原本不懂爱、没体会过温暖,却在经历生命倒计时、身份博弈后,慢慢学会了理解爱、表达爱,最终成为了“懂得去爱别人的人”。而明意的人物设定则更让她尤为喜爱。很多人心疼明意跌宕多舛的人生轨迹,称其为“小苦瓜”般的命运,但整个拍摄期间,卢昱晓却时刻都能感受到明意的心意,“我觉得明意从未觉得自己苦”,她解读道,“明意即使在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时候,依然是乐观的,希望把剩下的每一天都过好,不辜负自己。她每天认真地生活,没有浪费时光——其实在最后那一年里,她比之前做‘明意’的时候都更为开心。”

在“成为”明意的过程中,卢昱晓也愈发为明意所打动,“她愿意把世人的安危放在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位置,骨子里坚毅、勇敢,也在不断成长,她之前被输入了很多程序化的观念,有点一意孤行,总觉得我必须赢、我必须要保护你们,直到生命只剩下最后一两片花瓣,甚至失去了二十七之后,她才意识到,自己那些冲动,那些‘必须能赢’是不对的,人必须面对自己的不完整,才能变得更强大。”

这一“始终向阳而生”的态度,不仅是明意的角色底色,也成为卢昱晓诠释她的核心支点。同时,她也精准抓住了明意的行为依据——“活下去”是贯穿始终的目标。“我给明意的点位就是‘做什么都可以,因为想要活下去’,有些人可能不理解她为什么从战神能无缝切换到那种软萌可爱的样子,但其实她骨子里就有这一面,你看她师父(父亲)和二十七就知道,她是有那种基因的,再加上她从小生活的态度,所以她为了自己的目标什么都愿意做,包括和男主之间的互动,她都觉得没问题,因为她阶段性的目标就是活下去,回去报仇,帮尧光山赢”,这种清晰的角色逻辑,也帮助卢昱晓在演绎明意的多面性时,始终不偏离内核。

南都独家专访卢昱晓:让浓的事变淡,让淡的事变浓

与明意共生

希望让观众看到一个以“爱”为核心的故事

谈及《入青云》的拍摄,多场戏份的创作都让卢昱晓记忆犹新,其中不乏一些她心中的“畅快时刻”。“我很喜欢一些名场面,比如被勋名抓到、纪伯宰来救我那一段,那场戏我是完全生理性地去感受疼痛,所以表演空间很大,演得特别过瘾。”这种顺着真实感受去演绎的过程,无需过多刻意的技巧,反而能更直接地释放角色当下的挣扎,让创作体验更具张力。而与纪伯宰每一次“对峙”“拉扯”的对手戏,从表演维度同样让她投入度十足。她会和侯明昊在现场共同打磨,许多临场发挥的即兴反应也会被导演组保留,成就观众喜爱的高光名场面。除此之外,明意卸下伪装、展露“战神”本性的戏份,也让她印象深刻。“明意那些不用伪装,完全释放自己本性的那些戏,特别有意思,能展现她‘战神’的一面。” 卢昱晓坦言,这种跳出角色日常隐忍、呈现果敢凌厉特质的过程,既能突破自己的表演舒适区,也能让角色的核心特质更鲜明,这也为她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创作体验。

对于明意与纪伯宰“甜虐交织”的情感,卢昱晓也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在卢昱晓看来,这份情感的动人之处,正在于两人“从不懂爱到相守”的成长轨迹,“起初两人都像没被爱过的小孩,互动带着试探与防备,如同‘菜鸡互啄’,随着相处加深,他们成为了知己,站在了同一立场,最终靠近爱情,而动心后,两人反而变得小心翼翼。”

为了拿捏两人由双强博弈逐步转变为相知相守的情感张力,卢昱晓会提前与导演、对手戏演员沟通核心方向,表演时也格外注重通过打造不同氛围感,刻画角色在不同阶段的层次感。“因此,我们在表达时也会事先沟通好每场戏的任务,比如舞台光那场红衣戏,就要突出‘戏精’的感觉;捏下颌对峙时重点就在于‘刺激感’和各怀鬼胎的虚情假意;到后面动了真心,情感表达反而会变得非常含蓄,哪怕是爱意,也只会用很轻的触碰去传递‘我爱你’,希望表现出不同。”而谈及后期那些宿命感拉满的沉重戏份与情感爆发戏,她则直言“有被爽到,表演起来很尽兴”:“日常生活中难有大悲大合的情感体验,拍摄时完全代入角色,感受格外真实,能通过拍戏来亲历感受,作为演员真的非常过瘾。”

如今,《入青云》的故事已入尾声,卢昱晓希望能通过角色让观众看到一个关于“爱”的故事。“爱是这个故事的内核,真正的两性关系里,爱是坦诚,不会因愧疚而生,更是无论如何都要跟对方站在一起。”她同时强调,“我们也不希望大家去模仿明意的自我牺牲,而是希望观众能借由这个角色,慢慢看清楚真正的自己想要什么,理解爱的意义,以及如何去正确表达爱。”

南都独家专访卢昱晓:让浓的事变淡,让淡的事变浓

角色与自我

在“同频”与“差异”中共生成长

从2019年在《演技派》中亮相步入演艺圈,到对《云之羽》《小巷人家》《五福临门》等作品中风格各异的角色进行塑造,卢昱晓的成长轨迹始终与角色紧密相连。对她而言,每次塑造角色都不是简单地“扮演”,而是以沉浸式体验去感受另一种人生。

在走近明意的过程中,她既找到了与角色的共鸣,也找到了再一次突破自我的方向。在明意身上,卢昱晓看到了与自身的“共性”,“比如我们都有比较乐观的态度,可以不计得失地去做每件事情”,这些特质可以化作桥梁,帮助她更快走入角色。而与明意的“差异点”,则被卢昱晓视做一次次拓宽表演边界的机会,她直言,明意的果断、毫不犹豫的特质是自己“不如她”的地方,但在诠释角色时,她会刻意强化、尝试如何通过表演去表达出这种“内驱力”:“作为卢昱晓我可能有很多顾虑,但作为明意,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就不会犹豫”。

卢昱晓坦言,每次出演一个角色,那段时间都会带上角色的特质,甚至出现“专属的小习惯”。但杀青后,自己会通过旅行等方式,将角色“收”回自己的世界,完成温和的分离,“也是在这样的过程里,每个角色都会让我成长,会突破自我的极限,会升华对人生的理解、对爱的认知,也会更加了解自己。”她也笑称,每每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也会跟自己说一句“卢昱晓你好棒,你居然可以做到那些本来觉得做不到的事。”

当下,卢昱晓更多以深入的观察、体验、记录、揣摩来提升演技,“在生活中记住每一次真实的感受,每一次表演对我而言都意义重大,它代表不同角色的我、不同时刻的我当下最切合的反应。”

在交出《入青云》这份答卷之时,卢昱晓看到了观众的称赞,但也犹记得一路走来的过程里,一些围绕自己的“声音”,对于此,她有着属于自己的清醒,“大家此前的意见我都有看到,确实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空间,以及太多可以去进步的空间。但至少,这一次我拥有了百分百的明意,我觉得我有替她说出百分百的话,这点让我真的是痛哭流涕的。但我也更加坚定了想要变好的决心,在后面的戏里,继续调整,继续努力。”

南都独家专访卢昱晓:让浓的事变淡,让淡的事变浓

南都娱乐X卢昱晓

人生就是活那几个瞬间,我会把“浓人”一面留给这些瞬间

南都娱乐:很多人都很喜欢看你的生活日常,也会觉得生活里的你和登上屏幕后的你有极大反差,你在生活中应该属于“淡人”,但屏幕上很“浓”?你认同大家觉得你“淡”的说法吗?是否觉得自己有一些性格特质是和大众印象里很不一样的?自己“浓”的一面体现在哪些方面?

卢昱晓:我确实大部分时候算是个“淡人”,很多事情,我会希望把浓烈的部分留给某些瞬间,我觉得人生就是活那几个瞬间。其他时候,我喜欢把浓的事往淡处理,淡的事往浓处理。生活就像调味,咸了就加点水,淡了就加点盐。所以我没有固定是淡还是浓,更多是看状态。

表演上也是,大部分戏其实是偏淡的日常叙述,但正因为有这些铺垫,那些浓烈的片段才会更打动人。我自己也有一些坚持的准则,在触及底线的事情上,我会展现出比较“浓”的、坚持的一面,只是这一面大家可能不太常看到。

南都娱乐:粉丝和观众都很喜欢你的旅行Vlog,了解到你18岁就有夜爬富士山的经历,在新西兰Vlog里也看到了你对徒步的喜爱,最初是如何喜欢上徒步运动的?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卢昱晓:我喜欢徒步,是因为它能让我看见自己的成长。很多人从接触体育到喜欢体育,我想都是因为有看到自己在变得更好。对我自己而言,我刚开始运动时心率不稳,到后来慢慢变得平稳,这种一点点提升自己的感觉,像“更新系统”一样,让我特别着迷。

徒步和跑步机上不一样,徒步时你眼前的风景一直在变,你会有一种自然驱动,比如说我今天必须要爬到顶,在这种自然环境里,你会觉得,都到这了,不可能后退,只能向前,然后每次挑战成功,我都觉得是赢了过去的自己,比以前更勇敢了一点。

南都娱乐:你会如何平衡旅途和工作?是否再忙也会留一段时间让自己“在路上”?多年和自然的对话是否有给自己带来一些“重要一课”,这些是否会影响你的职业心态或生活心态?

卢昱晓:我是从新西兰那次才开始真正把工作和生活平衡起来的。之前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给了角色,反而让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越来越空,所以当时在山上会哭,就是因为我感觉有一部分自己的东西回来了,我觉得生活中有足够的精力,有让自己能感动和去充电的事情,才能让我在表演上有一些新的突破。人一直紧绷是不行的,松弛下来,才能感受到那些“神来之笔”。

南都娱乐:旅途对于你是否也是充电的过程?旅途带来的所思所想是否也可以反哺对角色对表演的理解深度?

卢昱晓:旅行绝对是充电,当你意识到自己没那么强大、没那么“伟大”,反而更渺小、更开放之后,很多选择就不会那么固执。比如一场戏不一定要按字面意思去演,不一定非哭不可。旅行是一个“照见自己”的过程,你看清了自己,反而能给出比剧本更丰富的表达,同时充足的休息和充电,才能支撑人在艺术创作上有更好的状态。

南都娱乐: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喜欢做的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你觉得是可以治愈你的?

卢昱晓:我也喜欢做手工,最近爱做一些缝纫,做立体的小东西,也喜欢画画。有些想法文字表达不了,但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流露。和小猫小狗玩也让我特别放松,有种回到动物本能的感觉。

南都娱乐:很多人喊话希望多看到你上慢综或旅综,觉得看到你那种状态也很治愈,自己近期有这方面的考量吗?

卢昱晓:至于上慢综或旅综,近期是有一些这样的考量。我以前不太习惯在镜头前做自己,但拍了《我家那闺女》之后发现其实做自己也没那么难。正常生活,不用刻意表现什么,反而很有意思。它像上帝视角记录你,将来回看,不管是被放大的细节,还是被着重描写的片段,都是回忆的礼物。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傅圆媛

图片:受访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