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奶奶3》《云渺5》系列化短剧大爆发,带来何种行业启示?

作者| Mia

“《太奶奶4》大家都许愿什么剧情?搞快点,都预约上了吗!”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前不久刚熬夜蹲点刷完《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第三部(以下简称“《太奶奶3》”)的粉丝们,对 “456” 已经迫不及待。

此前,《太奶奶2》已是观看量破30亿的现象级短剧,第三部上线前预约量已超过800万,24小时红果热度值突破历史最高,开播即爆,最高热度一度突破2亿,刷新红果纪录。

《太奶奶3》《云渺5》系列化短剧大爆发,带来何种行业启示?

从每一部均高开爆走的《太奶奶》系列,再到预约破372万(截至发稿前)的《云渺5》,越来越多的头部短剧加入系列化探索的行列,比拼IP精细化运营,为市场带来更多热度口碑兼得的“确定性增长”。IP系列化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短剧年度趋势,带来了更多拓展内容广度深度的可能,对短剧行业产生了深刻影响。

从《太奶奶3》到《云渺5》:“精神股东”们何以爱上系列化短剧?

今年无疑是系列化短剧的爆发之年,规模效应显现,“硬菜”一个接一个,观众从年初持续“上头”到年尾。

《太奶奶3》《云渺5》系列化短剧大爆发,带来何种行业启示?

《老千2》以更燃、更癫的叙事,勾勒出一个更为庞大的江湖,男主一路成长,“老千天团”群像越发令人瞩目,逐渐成长为短剧赛道的一个超级反赌IP。

相比前几部,女频修仙类爆款《云渺4》中神女云渺的人设变得更有人情味,中式志怪美学元素备受好评,“新型剧粉”关系被粉丝概括为:“从1追到4,我才是云渺小姐最忠实的奴仆。”

《太奶奶3》《云渺5》系列化短剧大爆发,带来何种行业启示?

其他备受期待的还有正剧品相的《一品布衣2》,高能反套路的《夫人她专治不服2》,方言家庭温情题材的《家里家外2》……每部剧都有大量的专属“精神股东”,负责持续催更。

截至目前,红果平台已上线超200部IP续集剧,其中有多部热度出圈,预约量不断创下新高,头部IP生命周期“超长待机”,《太奶奶3》热度已连续一周热度过亿。

值得一提的是,续集之外,更多样的IP联动形式出现了,逐步打通IP化链路。此前首日双破亿、播放量破44亿的“质感爆款”《盛夏芬德拉》,便是“番外升级主角”的典型代表,作为《深情诱引》的衍生续作,延展了原剧的人物关系。这也让我们更加期待,未来前传、多元宇宙等多样形式的出现。

《太奶奶3》《云渺5》系列化短剧大爆发,带来何种行业启示?

事实上,短剧与IP系列化可谓是天作之合:许多短剧改编自连载中的长篇网文IP,天然适合季播、结合剧情更新进行系列化开发;短剧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更好调配演员档期、保障原班人马回归,用户忠诚度拉满;

短剧开发制作周期短,版权统一,制作成本相对低,降低了新观众的观看门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美续航热度、实现内容迭代升级,以高性价比、高回报率的方式,实现流量的沉淀与转化。

系列化开发通常意味着更大的体量和进一步升级的制作,以及相应更复杂的戏剧冲突和线索,人物刻画更加立体丰富,从观众体验层面来看,其直观感受便是内容质感升级、视听冲击力更强、情绪得到延续,另外一路追剧互动反馈,所带来的心灵疗愈、养成式陪伴感,更带来了高情感价值和满足感。

综上,“短剧系列化”是内容生产方与内容消费者双向奔赴的结果,观众日益升级的审美,沉浸化的追剧需求,要求从业者专注IP深度开发,精品IP也反过来培育出更繁荣的市场。

从流量思维转向内容思维,IP长线价值升级

短剧正在全面步入“细糠时代”。一方面,表现为拍摄成本、周期、阵容、制作水准的全面升级,《家里家外2》以8万字剧本、预计成片300多分钟,整整30天拍摄周期的“空前拍摄规格标准”全面拉高行业配置,《盛夏芬德拉》以考究光影、构图的视听美学,被盛赞“唯美暂停截图帧”。

《太奶奶3》《云渺5》系列化短剧大爆发,带来何种行业启示?

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越来越多的系列化开发,从业者进一步深耕品质,在单个故事之外,更关注IP的持续生长,与观众同频共振,告别单点爆破、拥抱长期生命力,意味着行业从流量思维转向内容思维,从粗放生长转向精耕细作。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国内外类似案例时,不难发现,从电影到长剧,初期起步阶段始于单一内容开发,后期成熟期则会走向IP系列化开发,无论是迪士尼的漫威宇宙,还是长寿美剧韩剧,都以极高的内容、社会、商业综合价值,验证了IP长线开发所带来的深远意义。

由此可见,系列化开发是短剧行业进一步成熟,工业化精品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

对于制作团队而言,IP系列化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系列化创作带来了更大的创意发挥空间,有利于充分构建多个人物的成长弧光,强化剧情“钩子”和完整度,勾勒鲜活群像、配角不再“工具人”,尝试多样风格,拓宽叙事边界。

系列化对于厂牌品牌势能和IP整体热度的带动,也是肉眼可见的。系列化打法能有效承接爆款热度,长线加持并反哺系列前作、加固老观众情感粘性和忠诚度的同时,吸引更多新观众,从而有效降低开发风险和宣发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和确定性。

例如,因《盛夏芬德拉》的热播,直接推动《深情诱引》再度登上红果热搜榜单、收藏量大涨,同时也带热了同一厂牌、“深情夫妇”二搭的新作《一见钟情》。《太奶奶3》开播,直接带动了第一季和第二季热度回升,热度均稳定在5000万以上。

《太奶奶3》《云渺5》系列化短剧大爆发,带来何种行业启示?

长远来看,系列化开发能够充分延长IP生命周期,提升IP含金量,进一步开拓IP衍生品开发、IP授权、文旅联动等其他玩法,创造更丰富多元的商业价值,成为制作方在激烈竞争中的独特资产和护城河。

那么,怎样才能玩转IP系列化,挖掘IP价值增长的复利?综合多个成功案例,系列化开发需要首部作品打开知名度,IP具有人设独特性、关注群像刻画和立意高度,如离奇设定之下、《太奶奶》系列的家国情怀与家族群像,《云渺》系列的“主线+单元探案”,都为续集拓展宏大世界观,深挖人物立体多面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当然,IP系列化也会面临剧情创新难度上升、满足观众诉求、成本合理控制等挑战。未来的短剧系列化开发,将更加强调内容元素的丰富度,留足长线开发的伏笔。

如何助力短剧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追溯“短剧系列化多爆剧”的根源,离不开首作“高开”热度的加持,创作者对统一风格、注入新鲜感的努力,也离不开常态化长期化的宣推。

我们经过观察发现,红果短剧平台通过资源、流量等多方位的扶持,鼓励精品化系列化的短剧创作,构建出一个大型的高质量“创作者矩阵”,口碑不断升级,集齐导演张大马等优质创作者,听花岛、马厩制片厂、百川中文、海鱼星空、格物致知等头部厂牌,而他们也成为了系列化创作的主力军。

用户热烈讨论、即时反馈互动的良性社区氛围,加上平台大数据积累,能够助力这些创作者优化系列创作路径,打造出更符合市场口味的新作。

经过长期布局与积累,平台已然构建出了一个百花齐放的系列剧内容库,玄幻、甜宠、家族、历史权谋……各种丰富的细分品类,充分满足各年龄层、不同职业和城市观众的喜好。

而在宣传推广层面,多场景系列剧集展示、便捷预约、推荐机制等多种方式,则有效放大了系列剧的宣发潜力。

在IP续作详情页,能够一键直达这一系列的所有作品,用户无压力追全季的同时,多部作品的长尾效应也得到了释放。通过“系列剧合集”入口、相关剧集页面入口等多样入口,系列剧播放量、预约人数得到了提升。

便捷、有互动感参与感、有特色的预约功能,是短剧IP系列化运营的关键,《云渺4》上线当天,红果平台便开放了《云渺5》的预约。短剧在筹备续季的阶段即开启预约,预约数据能够直接为剧集提前预热、蓄积势能,引发粉丝参与自来水传播,未播先热。

《太奶奶3》《云渺5》系列化短剧大爆发,带来何种行业启示?

据预约观众、前作观众反映,新作上线当天,则会收到站内信、推送、专属海报等方式,让这批核心“种子用户”被牢牢锁定,推动多部作品开播即爆。加上好剧图文、榜单推送等展示位,充分帮助新上的系列剧扩大影响力,提升观众体验。

那些在红果平台上提前预约的用户,构成了持续追剧的核心忠实粉丝,人均看剧时长大于普通观剧用户时长,以《云渺》系列为例,首日播放中预约用户贡献占比分别达到18.28%、39.32%、24.10%。

这是一次持久而深远的变革。系列化热潮将从根本上带来更为确定和稳定的创作模式,推动行业摈弃短期流量噱头,提升品质和审美,转向内容为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一线年轻观众、中产观众开始爱上短剧,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系列化短剧精品涌现。总的来看,系列化开发仍是蓝海,有待内容制作方进一步挖掘,也有待平台进一步开发更多样的宣发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