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加码、红果入场:200亿市场的“漫剧”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作者| 李寻欢

编辑| Mia

天是越来越冷了,但2025年的短剧江湖依旧热得发烫。

年初的《好一个乖乖女》,上线一周抖音主话题播放量破6亿,一个月后,红果总观看量破10亿,男一号柯淳全平台涨粉超百万;上月热播的《盛夏芬德拉》播放量破30亿,它不仅构建了一个爱情乌托邦,还凭借电影级视听和细腻喜剧,让人在观剧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心理慰藉与情感释放。

与此同时,短剧一哥红果月活再次飙升。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红果免费短剧在9月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同比增长93.9%,达到2.36亿,并正式超越B站,跻身在线视频行业top4,仅排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和芒果TV之后。

阅文加码、红果入场:200亿市场的“漫剧”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就在短剧如火如荼之际,一种“新,但没那么新”的内容形态也在崛起——漫剧

红果免费短剧成为行业top4的同月,红果免费漫剧上线,从名字便能看出,它与前者一脉相承,只不过主打漫剧。次月,阅文在2025创作大会上宣布,要围绕“IP+AI+消费”融合发力,构建IP价值的第二增长曲线,而漫剧正是重要发力方向。

红果、阅文等行业头部纷纷加码,漫剧会成为继短剧后的下一个风口吗?

当行业头部都在加码漫剧

作为介于漫画和动画之间的叙事形态,漫剧已经发展了许多年,如果质量够好,在B站这样以Z世代为主的平台很容易就会火,比如百大UP主@万灵缝合厂创作的《“我,(),打钱!”》,就有3000万+的播放。

阅文加码、红果入场:200亿市场的“漫剧”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但放在整个内容行业来看,漫剧不管是在漫画平台、长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都只能夹缝求生。毕竟就在几年前,连短剧都被内容从业者看不起,更何况是漫剧?

可当内容同质化严重,运营逻辑转变为寻找新增量,IP+一切的思维成为主流,AI又迅速兴起,作为被看好拥有巨大增量的漫剧,也就成为了香饽饽。

从表现形式来看,漫剧可以主要分为三类:AIGC微短剧(如快手可灵AI创作的一系列微短剧)、动态漫(将漫画进行动态化呈现,多数为简单的静态漫画分镜,少数为轻微动画),以及沙雕漫(画面里人均熊猫头,主打一个表情多变,创作门槛最低)。

最近几个月,漫剧可以说是频频吸引行业目光。9月上线的红果免费漫剧,是由咸柠免费短剧升级而来,是国内第一个由行业头部创立的独立漫剧APP,也是抖音继真人短剧之后,向AIGC与动漫化方向迈出的第一步。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该APP开发商为海南愉悦科技公司,该公司的控股企业是北京抖音的全资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红果免费短剧的总编辑乐力。

阅文加码、红果入场:200亿市场的“漫剧”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从独立APP,到与红果免费短剧一脉相承的名字,再到总编辑亲自坐镇,抖音方面对漫剧有多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上线两个月后,该APP的表现不温不火,但近期却频繁出现动作,比如版本从6.7小幅跌到到6.9,还在10月30日、31日于小米、vivo、OPPO的应用商店上架。一旦抖音开始在自家的流量池里对其进行高频推荐,或许很快就会实现月活上千万。

阅文加码、红果入场:200亿市场的“漫剧”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同红果免费短剧一样,漫剧也主打一个免费畅看、高频更新和强爽感,但与短剧不同的是,漫剧有更轻量的叙事,有更大的AI加持,以及更低的创作成本。如果说短剧是抖音用算法打造的内容工厂,那么漫剧,或许正在成为它的AI工厂。

从界面设计来看,红果免费漫剧更适合竖屏观看,内容丰富、类型繁多,适合碎片时间观看。热播榜排行前列的4部作品,热度均超过4000万,前10的作品,则以熊猫头沙雕漫为多,再结合推荐榜单上的作品,不难发现,漫剧比短剧呈现出更大的年轻化趋势。

无独有偶。阅文在上月举办的创作大会上宣布升级“创作合伙人计划”,在深耕短剧之外再入局漫剧新赛道,并推出了四大举措布局漫剧生态。

第一,在IP资源上,将开放十万部精品IP,包括《国民法医》等头部作品及多元题材;第二,在创作扶持上,将设立亿元专项创作基金,支持作家跨界及优质团队开发;第三,技术赋能上,将推出“漫剧助手”等AIGC工具,加大提升漫剧改编效率;第四,在产业链协同上,构建从制作、发行到IP产业链联动等全链路扶持,构建一个开放、高效、共赢的漫剧共创生态。

阅文加码、红果入场:200亿市场的“漫剧”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这意味着,阅文不只是简单看好漫剧,而是希望通过漫剧这一走在风口上的内容形态,让网文IP实现继电影、电视剧、动漫之后的又一视觉化,并延长IP的声明周期。

用侯晓楠本人的话说:“短剧与漫剧正成为IP视觉化的重要引擎,不仅能极大提升文字到视觉的转化效率,为大量IP带来开发机会,也将为作家开辟全新的转型路径。”

几乎与抖音同期,快手也针对漫剧作出了举措,只不过并不像抖音那样高举高打。其联合可灵AI推出了AIGC创投计划,并用联合出品、联合运营等模式来激励AI漫剧创作。爱奇艺、B站等平台,同样有针对漫剧的相关举措。

当行业巨头纷纷跑步前进,也就意味着他们即将在漫剧市场迎来一场厮杀。

AI助力漫剧,200亿市场不是终点

从生态逻辑来看,红果免费漫剧与短剧一样,所有剧集免费,并与番茄免费小说打通,可以免费阅读所有小说,还通过签到、看剧赚金币等形式来对用户形成激励。

从商业模式来看,漫剧与近几年爆火的短剧一样,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一样,推荐、分发、消费都在平台内部,若是免费就没什么好说,但若是付费,便同前期的短剧一样,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投流。可以说,谁掌握了流量,谁就掌握了漫剧的命门。

从用户画像来看,漫剧比短剧更年轻化,因为能接受主流熊猫头漫剧的中老年观众并不多。除了四五线城市的观众以外,在一二线城市,也有很多观众是漫剧的忠实用户。

比如豆瓣、小红书就有许多人发帖,称朋友之前读加缪、三岛由纪夫的文学硕士,但在上下班路上,也是“我重生了,重生在真千金回府认亲的那一天”,最简单的叙事,也是最纯粹的解压。好比在王家卫滤镜破碎之前,谁知道他墨镜后是如此碎嘴、八卦?

据巨量引擎和火山引擎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漫剧供给量的月复合增长率为83%,播放量趋势月复合增长率为92%,半年内上线作品超3000部,市场流水规模增长了12倍,广告+自然双爆发式增长,预计全年漫剧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阅文加码、红果入场:200亿市场的“漫剧”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但就目前的态势看,一旦抖音、快手等巨头加足马力,200亿市场,远远不会是漫剧的终点。

就叙事逻辑而言,短剧主要是做场景、爽感,漫剧则更注重角色成长和世界观的构建,观众不是看一个反转,而是可以沉浸在角色的升级路径中,并震撼于AI世界的庞大与新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漫剧用户与短剧观众并不完全重叠。

漫剧观众往往年轻、二次元化、对幻想题材接受度高,他们更愿意在AI生成的脑洞宇宙里寻找精神满足。AI在这里的作用,不仅是降本增效,还是让想象力可视化。毕竟,无论真人短剧怎么拍,玄幻、仙侠、灵异等题材都很难有宏大的特效、史诗级场景。若有,那就跟动辄上亿投资的影视剧无甚区别了。

阅文加码、红果入场:200亿市场的“漫剧”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从这一角度出发,漫剧其实是短剧的叙事快感与动漫的视觉延展的混合体,它并不取代短剧,也不可能取代短剧,而是为短剧在一定程度上补全了由于种种原因(制作成本、周期等)无法达成的幻想维度。

未来,一个IP如果拿不准是否要影视化,大可以先做真人短剧验证市场,或用AI漫剧进行视觉延伸,看看观众是否接受,若效果不错,再继续上马影视化,进行IP世界的多元化延展与深耕,从而形成“网文-有声书-漫画-动漫-短剧-漫剧-电视剧-电影”的全闭环内容链条。

当然,同当初野蛮发展的短剧一样,现在的漫剧市场也处于一个野生、混乱的状态。AI技术、制作公司、内容平台、版权方、广告主等力量同时涌入,生态正在形成,但尚未像短剧那样标准化,也没有什么行业侧目的爆款出现。

隐忧也不少,比如版权。AI漫剧在生成过程中会涉及素材复用、风格训练等灰色地带,难以界定原创与侵权边界,而平台端的审核机制又滞后。其次是内容创新疲软,当前的漫剧题材集中在玄幻、系统、穿越、历史等方面,尚未形成多样化叙事。最后,是制作标准缺失。快看漫画等虽然比抖音走得远,但行业整体而言还处于摸索阶段,既没有统一的画风规范,也没有AI内容的审美评估体系。

不过,产业处于混沌期,也意味着红利窗口大。或许很快,就有人能够吃到一大口美味的螃蟹。

但需要提醒的是,内容行业的每一个风口,都伴随着冷风。AI能不能彻底颠覆目前漫剧的创作方式,广大观众又是否能像接受短剧那样接受漫剧,都还是一个不确定的答案。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就目前的技术而言,真正能留下来的,不是生成的内容,而是打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