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朝阳门码头背后的秘密

《雍正王朝》:朝阳门码头背后的秘密

熟悉电视剧《雍正王朝》剧情的朋友,都应该记得,胤禛和十三阿哥办理完江南筹款赈灾工作后,即将返京之际,以大阿哥、三阿哥、八阿哥为首的诸位皇子,前去朝阳门码头——胤禛等人上岸的地方,迎接他们的归来。

除了太子胤礽之外,主要皇子悉数到场。

这个阵势,对于迎接彼时还没正式晋升为郡王爵位的胤禛来说,已经是相当给力了。

值得注意的是,迎接现场,很快便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而且被胤禛第一时间发现,那就是迎接他的礼仪和乐曲是康熙才能使用的。用在胤禛身上的话,明显是僭越了。

很多朋友看到这个细节,都会认为,这是在场的诸位皇子在给胤禛挖坑,巴望着胤禛能掉进这个套路里,好能够在康熙那边狠狠地检举胤禛。

持这种看法的人,其实应该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下分析。

康熙在此之前,已经放出了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使,而且大阿哥、八阿哥等皇子,纷纷推荐由胤禛来担此重任。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是个得罪人的差使。

试想,如果胤禛在朝阳门码头犯下如此低级的失误,遭到康熙的猜忌甚至训斥,那么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使就不能再由胤禛来担任了。

胤禛如果不能干的话,那大概率将从大阿哥、八阿哥中进行选择。

大阿哥和八阿哥怎么可能让这个差使沾到自己手里。

因此,在场任何皇子都没有理由让胤禛在这个节骨眼上犯下如此低级的失误。

那么真相只有一个:用这套僭越的礼仪、乐曲迎接胤禛,是康熙故意安排的。

康熙就是想测试一下,胤禛在江南办差立功之后,整个人有没有飘起来,有没有变得居功自傲。

如果胤禛欣然接受了这套礼制,没有任何抗拒的表示,那只能说明要么胤禛脑子坏了,要么胤禛内心坏了。

这样的胤禛,康熙自然也就懒得再去着重栽培他了。

写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联想到多年后,年羹尧在西北打了大胜仗,回京之际,在德胜门外,已经成为雍正皇帝的胤禛,同样安排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迎接场面,等候年羹尧到来。

结果年羹尧的表现令胤禛大失所望:年羹尧远没有做到像他的领导当初那样,连忙推辞掉眼前的这个礼制,并马上让自己的姿态谦卑起来,而是大马金刀地杵在那边,欣然接受着眼前的一切。

年羹尧的这个态度,使得他在西北立下的一切功劳在瞬间化为泡影,雍正此刻已经在脑海里琢磨出100种整掉他的手段。

有时候,领导给你安排大场面,就是希望看到你婉拒、并谦卑的态度,而不是真的想让你笑纳它。

继续回到朝阳门码头这个篇章。

剧中其实还有个细节,那就是胤禛察觉到礼制不合之后,大阿哥马上给礼部官员爱新觉罗▪姚典使了个眼色,姚典便调整了礼制。

从这个细节也能看出,这一切都是按流程安排好的。

而唯一能安排这一切的,只有康熙,是康熙授意大阿哥这样操作的。

否则,姚典绝不会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用迎接皇帝的礼制迎接皇子。

对于他而言,这是严重的工作失误。

那么,可能有朋友会产生疑问,既然迎接礼制被康熙故意做了手脚,那迎接胤禛的接风宴,会不会也有康熙在插手呢?

结合剧情我们知道,这个接风宴本就是九阿哥故意煽动魏东亭等老臣安排的,目的就是希望胤禛刚到北京,就被接风宴所包围,欠下百官人情,日后在负责追比国库欠款的时候,无法放开手脚,最终以失败告终。

从情理上来讲,官员整一桌饭菜,为即将晋升为郡王、且在江南办差辛苦归来的胤禛,接个风,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至于胤禛在现场喝高了信口开河,给官员乱许诺,那是他酒品、酒量的问题,也赖不到在场人员身上。

而康熙,也正想借这个机会,看看胤禛能不能抵挡住来自百官的施压,所以也懒得干预。

于是乎,我们看到胤禛还没进京,就接连遭到几番刁难和考验,防不胜防。稍有不慎,就会踩坑。

尤其是对于康熙的考验,胤禛非但不能多说什么,还得老老实实地在康熙面前表示,自己甘愿做一名孤臣。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