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偶然看到上面这张剧照,觉得女主清丽脱俗,看着也比较眼熟,乍一看还以为是黎姿呢,不过有时候好像又神似关咏荷,还有点像郭蔼明,后来百度才知道她叫梁铮,原来演过《金枝欲孽》中尔淳的姐姐福雅一角;男主则是小时候非常喜欢的风流倜傥的四爷——郑少秋。
话说此剧是在当时台湾被称之为“神剧”的《江湖奇侠传》,一部九十年代末播出的清装戏。唉,我那时候只顾看小燕子啦,太肤浅了。。。这部戏在大陆不太红,也许是精灵古怪天真烂漫的小燕子太闪亮了,同时期的其它剧都黯然失色。但是有时候,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不是用红不红来衡量的。

之前看很多剧迷对此剧评价甚高,豆瓣评分也高达8.9,抽出时间看过后感觉确实不错,无论演员、台词、服装、取景、配乐等制作都很讲究,尤其是台词,可见编剧国文功底甚好。
其实在九十年代,台湾的影视剧出了不少经典,诸如《戏说乾隆》、《新白娘子传奇》、《包青天》、《一代皇后大玉儿》、《唐太宗李世民》等。且不论戏说或者民间传说,这些剧本的台词都相当有文化底蕴,也是我曾经寒暑假不可多得的精神食量。
“人群中一笑相逢”——这是《江湖奇侠传》的片尾曲,由郑少秋演唱。此歌可以说是雍正对吕四娘的内心倾诉。这部剧中,吕四娘名为吕丝丝,是浙江石门吕夫子家的小姐,名字倒也合适,可惜这位小姐不爱红妆,却爱舞刀弄剑。然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来江南替父亲调查行刺要案的雍亲王,于是两个人的命运都变了。或者,对雍亲王而言,吕丝丝的出现是锦上添花,而吕丝丝,就一生受情所苦。

清初四大奇案之一的雍正之死,都说是吕四娘所为,这部剧彻底翻了案,雍正也不是那个雍正,吕四娘也不是那个吕四娘——戏说历史。然而,编剧改的真好。何谓人在江湖,何谓有情有义,何谓深情大义。故事一改台湾电视剧拖沓的习惯,简直是大气磅礴。看到编剧的名字是丁善玺,也难怪,丁善玺是台湾资深导演、编剧,曾获得过亚太影展最佳导演、编剧以及金马奖终身成就奖。可惜,丁老在2009年因癌症已永远离我们而去。
无论怎么虚构想象,江南士林领袖的女儿和满清皇帝的故事,都注定了是悲剧。相识之初的记忆越甜美,一起走过的道路越长,最终的痛苦和遗憾就越深。于是终于知道,人胜不了天。

雍正当了皇帝后,剧情有些急转直下的味道。电视剧的上下部也做了如此分野。果然做亲王时可以不在意的事,等做了皇帝却不能无视。无论雍正怎样的回护,怎样的欲言又止。和朝廷作对的江南士子和侠客,当然是最好一个都不要放过。没有一个皇帝会容忍这样的事情,说是侠客,在朝廷来说,就是盗匪。石门吕家终于被满门抄斩,剧里不是雍正下旨,是李卫揣度他的意思做的决断。不管雍正是否有这样的心意,吕四娘已经不能不和他成为仇人。

男女之间的情感,到了这个地步,凄美之极,戏剧化到了顶峰。印象特别深的有几处。初识不久,那是郎情妾意,幸福得很,两人甚至脱离现实地想到了婚嫁。在石门吕家的花园里,吕丝丝提到父亲整理的李太白诗集,指那点那的随口就背出里面的诗,宫里的那些女子,雍亲王府的王妃和侍妾,哪个能和她比。雍亲王无比欣赏赞叹,说她就应该到宫里给皇帝背诗。喜欢的男人含情脉脉说出的绝对真心的赞美之词,没有女孩子会不受用,却不知这个皇帝就是眼前的这个人。

后来,好些年了,雍亲王已是雍正,吕丝丝也曾抛开满汉恩怨,到宫里帮他对抗蠢蠢欲动的八王,稳固了他的天下。然而,发生了李卫不受君命杀了吕家满门的事。他知道皇帝喜欢吕丝丝,故意趁她不在时突袭了吕家。除了过世的吕留良,家中人无一幸免——中国历史上,头脑清醒的皇帝中,还不曾真正有过肯为女子牺牲江山的。我们的文化里没有这种精神。雍正为此向李卫动怒,实在太理想化了。
之后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吕丝丝从此心心念念的,就是要杀雍正。有一次,在宫里,面对吕丝丝指向自己的剑,雍正说,我最喜欢你的,就是这份倔强和任性。这样的表白,毫不华丽,可是真的很动人。对于有的人,被懂实在比被爱更重要。

不记得是否就是这次,雍正送给吕丝丝一个对子,“无不可过去之事,有自然相知之人”。听了超级感动的,但也是好大一碗鸡汤。他要劝吕丝丝放下心中仇恨。也许是怕死。但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皇帝对国家的责任。以雍正13年执政,极度勤奋,劳累过度而死,这也是讲的通的。不过,对吕丝丝,这话挺讽刺,有些事实在无法过去。我们现代人听的更有现实意义的,似乎是后一句,无相知之人的时候,这话且拿来安慰和励志。可是这个相知之人若是过上一两百年才来,就只能唱《1874》了。武侠故事,更是最喜酒逢知己,最憎话不投机。然而两个相知的人遇到,却如此有缘无份。

然而,这应该是说,雍正和吕丝丝之间无奈的被时代所左右的命运。也是,编剧写给人生这件事的注解。
但是,若此生,曾经相逢过,曾经爱过,也足够了。
值得一提的是,《江湖奇侠传》的台版片头曲竟然是阿梅演唱的《一生爱你千百回》,不得不说,那时候的影视歌曲总是和剧情或剧中人物十分契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