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总撕开了我的棉裤、毛裤、绒裤、秋裤……

文 | coco

最近,总写攻略、科普、好物、……正经内容。

不知道住友们看累了没?反正我是写累了,就想写点不一样的。

所以,就向老板(也就是那个经常也写文章的作者:王进)申请,看能不能写个时评类的内容,一股脑把最近我观察到的、或有意思的、或想吐槽的、或震惊到的事件全过一遍。

结果,老板同意了,就有了这期“略有点跳脱”的内容,扯多了,先来看大家最爱的霸总,哈哈哈。

霸总败给了洋葱般的女人

看短剧就像内裤外穿,虽然没有勇气外放,但回家关起门来还是能穿穿的,要不怎么人人嘴上不承认,却有那么多的播放量。

其实特能理解,生活已经把人折磨得面目全非,有时候就需要扔掉脑子的东西

长剧多少要正确,而短剧很多脱缰的设定,在现实生活里绝无可能发生。

霸总撕开了我的棉裤、毛裤、绒裤、秋裤……

提到短剧常用套路,一定有这几个:执着于让人下跪、不是在下药就是在下药的路上、巴掌满天飞、一言不合就掐脖儿,看多了也腻味,于是,一批更癫的设定开始刷屏

女主魂穿到保姆身上,而男主移情保姆要扒保姆的裤子。

霸总撕开了她的绒裤棉裤、毛裤、秋裤,然后坐在地上又累又迷茫:“你穿那么多裤子干什么?”

真是败给了洋葱般的女人。来来来,这是原片,不能只霍霍我一个人。

霸总撕开了我的棉裤、毛裤、绒裤、秋裤……

而真到了床上,现在已经不是一张床上躺皇上皇后了,甚至都不是一男一女了,人物关系是狗血中的狗血,而剧情里,边上的皇上只是想要一个龙种。

霸总撕开了我的棉裤、毛裤、绒裤、秋裤……

但一个龙种算什么,所有无脑短剧都得给这“一胎生了99个龙种”的剧情让路,真是给我毒蘑菇般的震撼!可惜,舆情有点太大,这个剧已经下架,看不到了。

霸总撕开了我的棉裤、毛裤、绒裤、秋裤……

剧情不但抽象成了经典,台词也是癫上了天,在短剧里,警察、医生都不用工作,就听霸总指挥

“三分钟,我要他破产!”

零花钱都是亿来亿去的。

甚至霸总已经满足不了了,开始走国王赛道了。来来来,感受下奥斯汀家族的熟男熟女们……

霸总撕开了我的棉裤、毛裤、绒裤、秋裤……

霸总还能爱上everybody,一路从霸总爱上离异的我,发展成霸总爱上保洁的我,霸总爱上绝经的我……

霸总撕开了我的棉裤、毛裤、绒裤、秋裤……

最近有网友拍到一部新剧开机,片名就叫《霸道总裁爱上一身妇科病的我》,没有他还不爱!

爱上妇科病的我,暂时还没找到,但爱上绝经的我,还在!!!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耐心有限,注意力也成了稀缺资源,长剧那种需要十几集铺垫才能迎来高光的节奏,让人难以坚持,更别提其中“清水煮白菜”般的情感戏了。

短剧则是高光遍地,让人沉迷的点正是那些“猛猛纠缠”、“人心黄黄”。

有些台词真是,他们敢说,我都不敢听,不得不佩服演员的信念感。

尽管有人说它降智,但老是寻找人生道理也挺累的,只想短暂地当个快乐的傻子,沉浸在简单粗暴的钱、权、爱里。

一场理想主义的众筹,撕开了“粉红税”的真相

粉红税,可以说是贯穿生而为女的一生,从女宝宝的东西到女性专用,一样的产品,女性总是要花更多的钱买。

霸总撕开了我的棉裤、毛裤、绒裤、秋裤……

还有老生常谈的裤子口袋小而少,上衣越做越小的问题,直至蔓延到了抗衰补剂。

霸总撕开了我的棉裤、毛裤、绒裤、秋裤……

在过去几年中,一种D+补剂(β-烟酰胺单核苷酸)因国外名人效应而风靡女性群体,科学研究证实它确实能激活细胞能量、延缓衰老进程,但每月上万元的成本,让它成为贵妇专属。

直到两位消费者溯源供应链时发现惊人真相:这些售价高昂的补剂,原料成本竟不足百元。不愿继续被割韭菜的他们在朋友圈发起众筹实验。

没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许多业内从业者虽然熟知规则,却也苦于行业积弊,有了这个契机,纷纷加入这场“去暴利化”行动,把原本被过度溢价的“粉红税”退了回来,回归它应有的价格

撕开行业黑箱,不是为了对抗谁,而是为了让健康回归日常品而非奢侈品的本质。

商业世界总在暗示女性:你们应该更在意形象,更需要仪式感,而我们正是要打翻这一点。

杭州网红大撤退,大横厅不香了

杭州大家都知道,网红之都,衍生出一种杭州特产——大横厅。

曾经这种房源被大力追捧,大面宽、全落地窗、自然光线,对于主播来说,拍摄出来效果也好。但现在,反而不香了。

霸总撕开了我的棉裤、毛裤、绒裤、秋裤……

要是把时间拨回5年前的黄金时期,地位按房分配,那时候租这种房子的人,是身份与流量的象征,租房市场一房难求。

可现如今经济下行,工作不稳定,网红也难出头,快钱更是难赚。

2024年,连头部主播的收入都大幅缩水了,中腰部平均月薪也跌去三成,仍能稳坐头部的已是凤毛麟角,榜一大哥也没有余粮了啊

霸总撕开了我的棉裤、毛裤、绒裤、秋裤……

现在还想来杭州追梦的年轻人,心态也变了,大多数人只是想租个房试试水,试用期没过就拎箱走人的大有人在。

留在杭州的租客们也不再打肿脸充胖子,转而追求真实的性价比。

当初所有的一切都是为“网红人生”准备的,在潮水退去后,不免有种造梦碎了一地的唏嘘

其实现下才是考验心态的时候,认清世界,调整步伐,保持快乐

短视频时代的另一面:烂梗统治小学生

上次我们写烂梗那篇的时候还停留在小学生之间说“唐”上。

最近走在我家小区路上,又是新词了,什么“我勒个骚刚”、“包的呀 卧槽 ”、“鸡你太美”,几个人言语间没几句是句子的,都是这些词往外蹦。

霸总撕开了我的棉裤、毛裤、绒裤、秋裤……

尤其是“那咋了”,特别多,你还没辙,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家里有二三胎的,更是大的说完小的有样学样。

同事说他家半大小子也是,真让人脑壳疼,还得查查意思再教育他,等好不容易研究明白了,孩子又换下一批新词了,大人根本跟不上。

霸总撕开了我的棉裤、毛裤、绒裤、秋裤……

答卷子也不例外,以前我们不会的就只空着,现在倒是不空着了,他们能把网络热梗写得满满当当

老师们在办公室愁得直挠头,到处问“班上孩子老说烂梗怎么办”?没少办“拒绝烂梗”的主题班会,收效甚微,挡不住他们上网的时候快速吸收

霸总撕开了我的棉裤、毛裤、绒裤、秋裤……

很多还跟生殖、性有关,“大香蕉”、“爷爷的爱人”等。其实我们小时候也有开黄腔,说脏话的同学,为什么现在让人这么难以忍受?

还是因为网络太发达了,能造出的词太多了,传播方式也比以前一本不良读物强多了,更隐秘。

要说也不能单一的怪任何人,有父母996之下,手机和ipad当电子保姆的问题;也有算法总能精准投喂到他们嘴边的问题。

还是得靠引导,禁止平台让孩子看不现实,只能帮他们建立辨别力和自制力,帮孩子构建“更好玩的选择”也很重要。

听说过县城婆罗门,但还是震惊到我了!

随着县城消费潜力逐渐被看见,“县城婆罗门”这个词开始频繁出现。

这个群体堪称小县城里的“人生赢家”——父辈有着优越的条件和资源,能让年轻人扎根故土且生活优渥。

拥有让一线打拼的同龄人羡慕的生活配置:全款房车、朝九晚五、父母家底厚实

在城市相亲市场还在纠结“父母有无社保”时,县城高端相亲局早已开启了全新维度,淘宝黑钻五星会员成了入场券,年消费65w起步的购物记录才是真正的简历。

霸总撕开了我的棉裤、毛裤、绒裤、秋裤……

这个圈子唯一的烦恼就是:人际关系太紧密,做点什么都传得人尽皆知。

除此之外,他们的生活堪称完美闭环。某县城英语老师,爸爸办厂,早早就给她买下140平米的精装房,平时朝九晚五,一到周末,方向盘一打,两小时直奔省城逛街。

之后又联姻传承资源,老公毕业后直接接手家族生意。不靠死工资,山姆、lululemon、高端护肤品不比大城市拥有的少。

霸总撕开了我的棉裤、毛裤、绒裤、秋裤……

还有更夸张的,富裕程度远超想象。

四川某个四线小城的山村里,两兄弟,哥哥开宝马,弟弟开迈巴赫,还修了公路直通家门口,这也太豪了!

霸总撕开了我的棉裤、毛裤、绒裤、秋裤……

还有的人家宅子,远远望去还以为是哪个政府部门的办公楼,去他家串个门,都得先心理建设一下。

其实,很多人背井离乡,也是基于一种无奈

在熟人社会里,机会就像装在固定的篮子里。而一线城市机会多,平等一些,走出去就成了唯一出路。

还没来得及打卡的最美书店,成老赖了

谁能想到呢,曾经红极一时的“最美书店”言几又,我还没来得及去打卡,就先在热搜上看到了它成为“老赖”的消息。

霸总撕开了我的棉裤、毛裤、绒裤、秋裤……

如今落得个闭店的结局,还不太体面,伴随着欠薪、跑路,狼狈退出市场。

其实,“网红书店”这个标签,本身就救不了一家书店。

像言几又,它主要收入根本不靠卖书,而是靠文创周边和咖啡餐饮在撑着。

霸总撕开了我的棉裤、毛裤、绒裤、秋裤……

店里书价偏高,来来往往的打卡的人多,真正掏钱买书的少。这种模式的书店,这年头都挺难存活的。

真想看书的,要么网上买,要么直接看电子书,又方便又便宜。有人说这两年简直是书店倒闭元年,连出版业都是夕阳产业了。

霸总撕开了我的棉裤、毛裤、绒裤、秋裤……

曾经壮观的精神乌托邦,如今也只能在别人昔日的打卡照片里,看到一点往日的辉煌了。

时代浪潮下,有一些很美的东西,悄然淹没,只剩惋惜。

这或许就是时代的悖论——我们推着它向前,它却把我们生命里那些很美的部分,永远地留在了身后。

近期热门内容

点击卡片,关注新住,每天都有更妙的「生活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