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看完全剧,相信观众都会有一个感受,《重影》相比是悬疑剧更接近一部女性反抗复仇剧。如果创作团队能够抛开那层悬疑外衣,专注讲述两个女性的故事,或许能够更加纯粹地打动目标观众。
读娱 | yiqiduyu
文 | 蒜香啫啫角
电视剧《重影》近日收官,这部由冯小刚监制,高叶、郑恺领衔主演的犯罪悬疑剧,自开播以来就因其不俗的制作班底和实力派演员阵容而备受期待,在制作层面展现出国产剧中的上乘水准,电影级的画面质感与演员的出色表演也都可圈可点。
然而,与精良制作形成反差的是,该剧在市场上的声量始终一般,豆瓣7.1的评分也比稍早收官的《命悬一生》略低一筹。这样的表现,对于拥有如此班底的《重影》来说,未能成为爆款,不免有些遗憾。
1
《重影》在制作层面的精良毋庸置疑。冯小刚的监制为这部剧注入了鲜明的电影质感,镜头语言细腻富有深意,画面色调沉郁而饱满,营造出恰到好处的紧张氛围。在当下国产剧中,能够达到如此制作水准的作品确实不多见。

演员的表现同样值得称道。高叶成功塑造了一个复杂多面的女性形象,她演活了努力生活的普通个体户,也演出了杀人嫌犯逃亡的不安与不甘。而郑恺则突破了往日形象,在诈骗时让弹幕直呼自己也要投钱,而在家暴时又能让观众感到“害怕”。一众演员的实力演技为《重影》的质感再加砝码。

然而,制作与表演的亮点未能掩盖剧集热度不足的根本性原因——叙事重心的偏差。
从宣传定位来看,《重影》被包装成一部悬疑剧,前两集的悬疑氛围、案情反转与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也确实符合悬疑剧的期待。但随着剧情推进,观众逐渐发现,这部剧的叙事重心其实放在了两位处于困境中的女性如何反抗的故事上,大量的回忆篇幅远超案件侦破的过程。

这种叙事重心的偏移导致了一个核心问题:期待看悬疑剧的观众觉得节奏太慢,而期待看女性题材的观众又觉得悬疑元素干扰了情感共鸣。两种类型元素的融合失衡,使得该剧难以满足任何一方的观剧期待。
另一方面,作为一部带有悬疑色彩的剧集,《重影》在逻辑层面存在不少硬伤。比如马伟成开车“抛尸”能被摄像头拍到,但秦虹走过同样的路翻进他家却没被察觉;明明换了新身份不再出现就可以实现逃亡,秦虹却让张妍给母亲汇款以致于暴露。无论是涉案逻辑还是人物行为逻辑,都有不够完善之处,这些逻辑漏洞在悬疑剧的框架下显得尤为致命,不断打破观众的沉浸感。
如果看完全剧,相信观众都会有一个感受,《重影》相比是悬疑剧更接近一部女性反抗复仇剧。如果创作团队能够抛开那层悬疑外衣,专注讲述两个女性的故事,或许能够更加纯粹地打动目标观众。
2
《重影》的尴尬处境,折射出当下剧集行业在处理女性主题时面临的普遍困境。
细察近期的剧集市场,“恶女”形象层出不穷。《许我耀眼》里的许妍,是把野心写在脸上的“恶女”,年初《漂白》中宋红玉干了种种泯灭人性的事情,包括《不眠日》中的安岚也是会用计谋为自己寻得真相的不完美形象。
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复杂度相对变高了,这本身是行业向好的例证,但同时对“恶女”的热衷也在形成一种新的创作模板。
比如同样是悬疑剧的《命悬一生》中的吴细妹,她听话嫁给老头,听话给老头生孩子,直到老头为了有后,让堂弟强奸她,她才忍无可忍,愤而杀夫。她的“恶”是被逼到绝境后的暴力反抗,这就与《重影》中的秦虹、张妍有着相同的底色,都是因受害而进行暴力的反抗最终落得悲剧下场,这也体现了当下行业创作女性故事的瓶颈。
叙事模式的固化在当下的女性题材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以《重影》为例,剧中两位女主角的人物轨迹严格遵循着"受害-觉醒-反抗"的三段式结构,这种重复的受害者-反抗者逻辑已成为难以突破的创作窠臼。当这样的故事多了市场难免审美疲劳,再让人心疼的女性也难以撑到观众把剧追完。

同时,在影视剧中女性解决问题的方式相对单一,这也可能也源于创作层面讲不好一个能让人信服的女性冲破桎梏的故事。现代剧中的女性多以展露野心登上高位,悬疑剧中的女性多以暴制暴,似乎深处底层被压迫的女性,除了暴力反抗成为“恶”人没有别的出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创作上的遗憾。
而当尝试将女性叙事与其他类型元素结合时,常常出现两者相互削弱而非增强的情况。《重影》正是这一问题的典型案例,它试图在悬疑框架中讲述女性故事,却未能完美平衡两种诉求。这种现象在国产剧中并不罕见,甚至女性+职场都做不好到真正讲好一个职场故事,这种“类型错位”导致剧集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都难以被认可。
当下的女性题材创作,显然需要更多元的表达方式和更丰富的内涵挖掘。女性故事的魅力不仅在于反抗的过程,更在于展现女性在复杂社会关系中的真实处境和多元选择。从大女主的创业打天下到恶女复仇反抗,影视创作围绕女性展开的探索值得肯定,但未来的方向还需要更多元的挖掘。观众真正为之倾心的,是那些女性角色迸发出的鲜活生命力,是她们在特定环境下的真实挣扎与成长。
女性故事的可能性远不止于当下的表达,女性形象的丰富性仍有待进一步挖掘。随着社会对女性议题关注度的不断提升,观众期待在屏幕上看到更多元、更真实、更有深度的女性故事,这既是对创作者的挑战,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THE END

